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率电传作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1王 占 林,裘 丽 华, 李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100083E-mail:zhanlin.w@摘要: 机载作动系统正在向功率电传(Power-By-Wire)方向发展, 功率电传作动系统的采用将取消 飞机上既有电源又有液压源双个二次能源的结构,对机载的体系结构将有重大改变;指出功率电 传作动系统的优点,关键技术,对发展多电飞机与全电飞机的意义;介绍了功率电传作动系统的 各种方案,比较了他们的优缺点,指出电机-泵-阀复合协调控制是理想方案。
关键词:功率电传作动系统;电动静液作动器;机电作动器;复合作动器Actuation Systems Used For Power-by-wireZhanlin Wang, Lihua Qiu,Jun LiAutomatic Control Faculty.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Beijing.Post:100083Abstract: Airborne actuator is developing towards power by wire (PBW). Adopting PBW actuator, the double second source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power source and hydraulic power source will be canceled on aircrafts; it will greatly change the airborne system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virtues, key technologies and the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Multi-Electric Aircraft for PBW actuator are given. The various schemes of PBW actuator are presented; their merits and demerits are compar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compound coordination control of electromotor-pump-valve with computer is an ideal scheme. Key words power-by-wire Acuation system;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compound Actuator1. 引 言 传统机载液压作动系统由飞机集中液压能源提供功率,飞机全身布满液压管路。
目前 机载作动系统正在向功率电传(Power-By-Wire)方向发展,也即由导线传递功率,这意味着可以取消 中央集中式液压源,将给飞机机载设备的体系结构带来重大变化。
事实上,随着电机技术、材料科学、 控制科学和精密制造等学科的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 电力作动系统 (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ion System)或称功率电传系统有可能取代现在的传统液压作动系统。
2.机载作动系统发展趋势现代飞机上机载作动系统,几乎完全采用液压作为动力,并由飞控系统计算机进行综合控制,以操纵飞机升降舵、方向舵、襟副翼和平尾等控制舵面,实现飞行姿态和轨迹的控制。
传统的液压作动系统,由于采用集中能源,飞机全身布满液压管路除效率低、重量大、战斗生存率低 外尚有: 1) 机载液压作动系统本身的重量比明显偏大,在电传操纵飞控系统中占 60%;1本课题得到博士点科研基金资助(20020006006)。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在费用比上明显过大,机载液压作动系统的费用在电传操纵飞控系统中占 42%;3)机载液压作动系统的可靠性也成为了整个飞控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致使不得不采用多余度作动系 统,这又带来了重量、体积增加等新的问题。
随着新材料、电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的发展,未来飞机上将可能采用新型的电动作动器(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or ) 如 电 动 静 液 作 动 器 (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 , EHA ) 和 机 电 作 动 器 ,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EMA)等,从而实现所谓功率电传作动系统。
EHA 作动器本体由电动 机、液压泵、液压油箱、检测阀、油滤、释放阀、管道和液压作动器组成。
EMA 作动器本体则由直 流无刷电动机、滚珠丝杠以及位置、速度、电压和电流监控装置等组成。
全是集成式结构。
系统,由飞机中央第二能源(电源)系统通过导线进行同作动系统之间的功率传输,不是通 过遍布机身的液压管路里的油液来传递功率。
显然,功率电传作动作动系统的采用将取消飞机上 既有电源又有液压源双个二次能源的结构。
对发展多电、全电飞机具有重要意义。
美空军提出了电动作动器计划(Electrically Powered Actuation Design,EPAD) ,首先发展的 是 EHA,这种作动器已完成在 C-141、C-130 军用运输机的飞行试验,并于 1997 年开始在 F/A-18 SRA 飞机上完成了 23.5 小时的飞行试验。
其中用于替代 F/A-18 SRA 左副翼液压作动筒的 EHA 主要性能指标如表 1[1,2]。
表 1 EHA 的主要技术指标 参数项目 作动筒伸出力 活塞杆行程 负载 负载速度 空载速度 动态刚度 响应频率 参数指标 59. 122 KN ±57.15 mm 28.134 KN 152.40 mm/sec 195.58 mm/sec 49.353 KN/mm 7 Hz(±5%负载)据 EPAD 工程师估计,当飞机的所有飞行控制舵 面均采用一体化电动作动器后,对于客机,将使飞机 燃油节省 5~9%,同时减少 30~50%的地面设备;对 于战斗机,起飞重量可减少 600~1000 磅,并使易受 轻武器攻击的机身面积减少 14%。
电动作动器,由于没有了遍布机身的液压管路, 加上一体化电动作动器易形成容错能力,使飞机具有 一系列优点:1)更好的可靠性、2)更高的生存力、3) 维修性更好、4)效率更高、5)飞机性能提高、6)大 量节省费用。
到目前为止,已进行的飞行试验说明:1) 功率电传作动器可以作为操纵战斗机关键飞行舵面的主要作动手段, 并可为高性能的多电、 全电飞机(More Electrical Aircraft,MEA)规划一个根本的电力作动计划; 2) 通过 1000h 的飞行试验证实, 功率电传作动器比目前装机使用的传统液压作动器可靠性高、 维修性更好、寿命周期费用低; 3) 功率电传作动器可用于正在研制的联合攻击战斗机 (Joint Strike Fighter, JSF) 目前, 。
Parker 公 司 的 电 动 静 液 作 动 器 , 已 经 通 过 联 合 攻 击 战 斗 机 / 集 成 子 系 统 技 术 项 目 ( JSF/Integrated Subsystems Technology ,J/IST)验证。
图 1、2、3、4、是国外研制的几个 EHA、EMA 的外型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图2 图1 Racal 飞行模拟器上安装的 EBHA用于 F/A-18 SRA 飞机上飞行试验的电作动器:EMA(左) 、EHA(右)图3F/A-18 SRA 上的 EHA 另一视图图4用于 JSF 的一体化电静液压作动器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图 5 机电作动器图 1 是美国 NASA 在 Racal 飞行模拟器上试验直升飞机上用的电动静液作动器。
是 Lucas 公 司研制作为备份系统与传统的液压系统结合的双余度电作动器(Electrical Back-up Hydrostatic Actuator,EBHA) ,并成功完成了 50 小时的飞行试验, 图 2、3 所示为在 F/A-18 SRA 飞机上完成飞行试验的 EHA、EMA 作动器。
图 4 是 Parker 公司研 制的电动静液作动器用于正在研制的联合攻击战斗机(Joint Strike Fighter,JSF) 。
图 5 为一 种机电作动器三维外形图,电动机通过滚珠丝杠减速。
功率电传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进行了 EHA 原理样机和用于 EMA 作动器高效电机的研究研制,取得了一些成果,证实了功率电传是一种 有效、可行的技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开发了小型 EMA 舵机作动器,并应用于直升机旋翼操纵, 该系统采用滚珠螺旋副和基于智能功率电路的 PWM 伺服放大器,具有较好的精度、频宽、线性度、 效率和线位移输出。
3 功率电传作动器的关键技术1). 材料、元件与集成设计制造技术 (1)高性能廉价永磁材料。
新型永磁材料能进一步减轻作动器的重量、提高性能,还能改善由于 闪电、电磁脉冲等强磁场引起的失磁作用。
目前,国外一般采用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电力作 动系统中的电动机,国内也在大力发展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电动机,剩磁达到 0.75T,矫顽力 达到 1050kA/m,最大磁能积达到 90kJ/m3 的先进水平。
(2) 高温、 高效、 集成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国外大功率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控制的可控硅 (MCT) 的电流密度可达 600A/cm2,目前第四代大功率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IGBT 也已问世,其特点是开关 器件发热减少;高载波控制,使输出电流波形有明显改善;开关频率提高,使之超过人耳的感受 范围,即实现了电机运行的静音化;驱动功率减少,体积趋于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