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的十一种方式

浅析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的十一种方式

浅析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的十一种方式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协商”是解除劳动合同的万能方式。

只要劳资双方愿意协商,并签订书面的双方都能接受的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协商解除的关键在于两点:第一,必须要有书面的解除协议;第二,协议的内容最好能体现出,协商是由员工提出。书面的协议能保证用人单位和员工发生劳动争议时用人单位有书面的依据;而协商由员工提出,则使用人单位掌握有主动权。

特别提醒:用人单位支付不管哪种类型的补偿(赔偿等额外费用),建议在解除协议中注明:一旦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有权收回额外费用,最终补偿(赔偿)等以行政部门/法院判定结果为准。

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首先,用人单位应当明确各岗位的录用条件。“录用条件”包括工作能力(技能、经验、资质等)、工作态度(团队精神等)、品行(素养、诚实信用、职业道德等)。具体来说,包括学历、学位、工作经验、技术职称、外语、身体状况、相关材料(各种证件、终止或解除合同的证明、社保公积金等材料等)、工作表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出勤状况、与团队成员相处及配合情况、沟通协调能力等)等。

其次,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科学、量化的书面证据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考核结果。用人单位必须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考核过程、考核结果。

最后,用人单位须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特别提醒:如用人单位在录用员工时已经了解员工并未满足录用条件但仍决定录用,而用人单位试用期间以此理由解除劳动合同,将不会被支持。例如用人单位规定某岗位录用条件之一为硕士学历,员工在简历、员工信息登记表上明确写明自己为本科学历,或为单位提供了本科学历复印件,则用人单位不得以“学历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首先,规章制度的存在是“严重违反”的前提。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且经过民主制定程序和公式。大概的流程为:首先用人单位制定初稿,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然后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当将规章制度进行公示或告知劳动者。

其次,劳动者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客观存在,性质严重,并且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或非常严重的后果。所谓“严重”应符合正常的评判标准,公平合理。

最后,用人单位须证明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

特别提醒: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时不但要做到内容合法,还要保证程序合法。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规章制度分级体系。将“违纪”划分为三到四个等级。例如一级违纪:警告并扣减奖金;二级违纪:降职降级;三级违纪:严重违纪解除合同。细化每个等级的内容,并设立违纪“升级”机制,例如三次一级违纪,可升级为一次二级违纪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员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四、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有失职或舞弊行为。失职行为是指劳动者对本职工作不认真负责,未依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务。营私舞弊是指利用职位之便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第二,劳动者的失职或舞弊行为应当达到严重的程度,行为必须有严重的情节。第三,严重失职或舞弊造成了重大损害。

用人单位应当首先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并让员工签署。另外,用人单位不能直接解除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的员工的劳动合同,只有当其同时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时,用人单位方可解除。

特别提醒:用人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界定“重大损害”的含义。

五、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

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劳动者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不能同时与两家或两家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因为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会影响劳动者的绩效或工作表现。

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第一,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需注意是严重影响而不是轻微影响。如果劳动者存在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而对工作绩效只有轻微影响或没有影响,用人单位无权直接以此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需注意,用人单位必须先向劳动者提出,劳动者拒不改正的,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特别提醒:用人单位需要定义“严重影响”的含义,制定书面“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员工30日内提供其他单位出具的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据。另外,劳动者在没有与上家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即与下家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在下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时,上家用人单位应承担连带责任。因此,用人单位应要求员工在入职时提供与上家单位的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

六、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

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的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诱

使对方限于错误并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现实的危害行为的逼迫或预告将要实行危害的胁迫使对方限于恐惧而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乘

人之危是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境地而提出苛刻条件迫使对方当事人作

出接受的意思表示。

不管是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都会使用人单位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且都是显失公平的行为,此时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解除。

特别提醒: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时,劳动者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欺诈行为都会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比如家庭状况并不会成为用人单位是否录用劳动者的决定因素,因此即便劳动者隐藏自己的家庭状况,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七、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实施犯罪行为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表现为犯罪分子有义务接受司法机关的审讯和刑罚处罚。民法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主要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权益得以恢复。

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9

条规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包括: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32条免予刑事处分的、被劳动教养的。

特别提醒:刑罚不同于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包括行政拘留与行政罚款。但是用人单位可以在规章制度中规定,违法行政管理处罚条例视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八、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

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

合同的时限。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详尽的长病假休假制度。休假制度应该包括:请假的审批流程(请假必须采取书面办法、请假时间越长审批级别越高等)、请假需要提供的材料(医院的就诊记录、医院开具的病假单)、指定医院复查流程(单位出资为员工进行复诊)。另外,用人单位应当统计员工可以享受的医疗期时长和员工实际休假的时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