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商管理《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工商管理《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二、群体的类型 1.按照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把群体 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按照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把群体分 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3.按照群体的规模大小,可以把群体分为大 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4.按照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可以把群体分为 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5.按照群体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可以 把群体分为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六、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管理
1.正式并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3.注意做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
课后习题:
1.群体决策方法有哪些? 2.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3.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THANK S 感谢聆听!
五、群体决策的弊端
1.其成员受到群体压力,往往不敢提出不同意 见,只是随声附和或保持沉默,这必定会遏制 创造性,导致决策失误。
2.领导可能由于个性强等与决策无关的原因去 压制讨论,降低成员的创造性,妨碍成员做出 自己的贡献。
3.消耗时间太多 4.掩盖个人责任 5.易于变是非之争为意气之争
六、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案
2.社会促进效应 是指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 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引 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
三、群体决策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菲法、电 子会议法
四、群体决策的优点 1.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观点多样, 信息和知识更全面 2.决策更加民主化,更容易被组织接受
(三)按照成员构成划分 1.纵向非正式群体 2.横向非正式群体 3.混合交错的非正式群体
四、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1.弥补正式群体在满足需要上的不足 2.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 3.可以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强度的晴雨表
五、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1.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容易传播谣言 3.影响工作效率 4.会产生破坏作用
2.间断--平衡模型 此模型告诉我们群体在其存在过程中会有一 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而这一变革是由于群体 成员意识到任务时间期限的紧迫性而引发的。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一、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角色、群体规范、 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构成和群体凝 聚力。
二、群体互动过程 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效应: 1.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以上物质相互作用所产 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综合,简 单说是1+1大于2.
5.非正式群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6.非正式群体的内部信息传递畅通、迅速 7.非正式群体大多数具有自卫性和排他性,同时 还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三、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一)按照形成的原因划分 1.利益型 2.情感型 3.爱好型 4.信仰型 5.亲缘型
(二)按照性质和作用划分 1.积极型 2.中间型 3.消极型 4.破坏型
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 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 3.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第三节 非正式群体与管理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1.价值观 2.共同兴趣爱好 3.类似的经历和社会背景 4.性格、脾气一致 5.时间、空间相近 6.同年龄、同性别
二、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 2.非正式群体主要靠兴趣、情感、共同需要等情 感因素来维持 3.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4.非正式群体有强有力的群体规范
6.按照群体的开放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开 放型群体和封闭型群体
三、群体的作用 1.完成组织任务 2.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3.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4.协调人际关系 5.促进成员间的相互激励
四、群体发展阶段 1.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塔曼克和詹森认为,群体发展要经历五个阶 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 行阶段、中止阶段。
第二篇
群体行为及其管理
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回顾:
1.什么是价值观? 2.知觉的特征是什么? 3.能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 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2.知觉的特征是什么?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3.能力的分类? 通常将能力分为两种,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也称为智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 能力、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等,是人们完成 一切活动所必需的。特殊能力是指在特殊活 动领域发生作用的能力,如节奏感、色彩鉴 别能力。
一、群体的含义 群体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是指两个以上互 相交往、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特别的目 的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即由若干个体组成 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 作用、相互依存,并以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 其成员的人群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