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外国人物■1. 海伦·凯勒——创造人间奇迹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著名的残障教育家、作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使她学会说话并与人沟通,且努力向学,认真做人。
在沙利文帮助下,她考入哈佛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
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海伦·凯勒的轻声细语,诉说着对光明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87年无声无息孤绝幽闭的岁月中,她将别人眼睛中的光明当作自己的太阳;将别人耳朵中的音乐当作自己的乐曲;将别人嘴角边的微笑当作自己的快乐。
摆脱身体的缺陷的桎梏,建起大大小小的慈善机构,把慈爱的双手伸向世界,飞翔的心灵奔向光明。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给予他们生存意志。
她同时也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提倡世界和平。
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备受人们崇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2. 邓肯■——自由与浪漫的女子典范邓肯,一位举世闻名的舞蹈天才,她摒弃古典芭蕾的严苛性,主张以自由流畅的方式呈现舞蹈,据此创立了自成一格的全新的舞蹈模式,从而成为现代舞的先驱。
邓肯,一位浪漫又多情的现代女性,她藐视婚姻,特立独行,曾与多位世界著名的艺术家相知相恋,谱下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情爱之歌。
邓肯,一位历经创痛的坚强母亲,先后遭受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和刚刚出生的儿子离她而去的重创,饱受思念骨肉亲情之苦,几度绝望又几度重生。
邓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一位历尽风霜的女性,一位20世纪杰出的女性。
她说:“生活是一种感受,一种冒险,也是一种表现形式。
”她在自传《我的爱我的自由》中尽情地阐释两大人生命题--爱情与自由,让我们领略到一位伟大妇女非凡的生命力,明白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昨天的梦想未必不是今天的希望和明天的现实。
邓肯以她的亲身经历,向世人展现一个女子从不被承认到备受尊重的过程。
林语堂曾褒赞说:“邓肯毫无保留的自我剖析,坦率得令人发窘,生动得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亮丽生命的耀现。
”100年前,对婚姻和爱情、人生和艺术她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折射出的自我和独立足以让今天的人们汗颜。
3. 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的德国波恩,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在贝多芬4岁时,父亲就用暴力逼他练习各种乐器,使他在少年时就取得了一些成绩。
17岁时母亲去世使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22岁他离开了故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寻找自己的天地。
在他刚取得小成功时,不幸就降临到他头上,他的耳朵聋了,这对一个对音乐如生命的音乐家来说是一种多么严重的灾难,可他直到实在瞒不住了才告诉了朋友。
他心里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倾听他的心声,他为了排解内心的痛苦,就把他的感受融入到他的乐曲创作中。
当他创作了《第二交响曲》时,他悲观的情绪一扫而光,他似乎变得更加坚强,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从1824年起,贝多芬又得了严重的胸膜炎,身体衰弱到了极点,但他创作的歌唱欢乐的《第九交响曲》,使他战胜了自己的痛苦。
1827年死神降临了,他在大风雪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20世纪初,罗曼·罗兰写了文艺传记《名人传》,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称为“英雄”,并将贝多芬冠于首席。
他说:“在此英勇的队伍内,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造成欢乐。
”罗曼·罗兰精辟而又准确地概括出贝多芬人格的崇高和心灵的伟大。
最终死亡逼近了伟大的心灵,贝多芬临终时说自己的生命是“喜剧的终场”。
这位音乐天才为欢乐而生,终亦为欢乐而死,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他昭示着我们,无论我们的命运有多么悲惨,都不能向命运屈服,不要抱怨,振作起来,勇敢向命运挑战,改变自己的命运。
“用痛苦换来欢乐”这七个字可以总结他的一生。
虽然贝多芬去世已经几百年了,但他的精神是永恒的,他永远活在人们心目中。
他的精神化作了一种力量,鼓舞着每一个人,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4. 林肯■——永不言败的平民总统林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总统,但他的一生是在接踵不断的磨难中度过的:他出身贫寒,9岁时母亲去世,15岁才开始读书;21岁时做生意失败,负了15年的债;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26岁时爱侣去世使他悲痛万分且常出现情绪抑郁;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32岁时结婚,因妻子脾气暴躁而经常有家不归;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52岁时当选美国总统。
结果南北战争很快爆发,北军在人员、军备上都优于南军,却在战场中一再失手,本来计划打两年的内战整整打了四年,令林肯饱受煎熬;56岁时南北战争终于结束,林肯也再次当选总统,可他却在看戏时被人刺杀……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但是面对自己的苦难人生,林肯学会用笑来积极化解。
林肯最擅长运用自嘲、调侃与讲大白话来升华自我的不良情绪,因此他能屡仆屡起,最终成就不凡。
林肯的传奇在于:他虽饱经风霜,却充满了幽默。
他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不仅是他自我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他招人喜欢的有利武器,他的个人修炼,又带动起整个的美利坚民族都变得幽默起来。
所以美国人评价林肯的终生成就主要有三条:一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完整,二是解放了美国的黑奴,三是使美国人的性格变得更加乐观积极。
5. 歌德■——文学领域里的“宙斯”歌德是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
他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法律,也曾当过短时期的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
1775—1786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他不但没战胜德国市民的鄙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马克思)。
于是他化名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
歌德创作囊括了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写一个反对封建习俗,憎恶官僚贵族,跟鄙俗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在爱情上更遭封建势力摧残打击的少年维特愤而自杀的浪漫故事。
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享有世界声誉。
诗剧《浮士德》是他的代表作,写作时间历经60年。
取材于德国传说,他把浮士德写成一位一心摆脱狭隘环境、不断探索真理、追求崇高理想的巨人形象,这也是作家自身的写照。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
恩格斯称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是文学领域里“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6. 梵高■——渴望生活的激情画家文森特·梵高是19世纪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独立特行的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从27岁开始画画,到37岁自杀身亡的一个孤独的、生前穷困潦倒的但又执著于绘画艺术的画家。
梵高那种对世俗的反叛,对艺术宗教般的迷狂,向生命极限挑战的激情与美丽,给予了我们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
梵高1853年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
少年时在伦敦、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作,后来还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过传教士。
1881年开始绘画。
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
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1888年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
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
梵高一生为人敏感而易怒,聪敏过人,但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
其个人生活不幸而且艰辛,可他却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
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最重要的时期贡献给了艺术。
他说:“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且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7. 居里夫人■——一位影响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一生得到两次诺贝尔奖——1903年物理奖和1911年化学奖;一生担任过25个国家l06个荣誉职位;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
居里夫人的主要贡献是以毕生精力研究放射性元素,是放射性化学和物理的奠基人。
1898年居里夫妇从沥青矿中首先分离到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碲”元素,居里夫人为纪念她伟大的祖国波兰,命名为钋。
接着他们再接再厉,历时4年,从数十吨沥青矿残渣中终于提取到0.1克氯化镭,并确定镭是一种新元素。
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
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甚至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
1935年在美国纽约居里夫人的悼念会上,爱因斯坦对她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所以能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另外,居里夫人又以她的品质、工作精神、处事态度以及在科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用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崇高行为给女儿树立榜样,成为一个战胜悲痛把两个女儿培育成人的坚强母亲。
她对女儿的教育,主要靠的是自己的表率行动。
她一生中遇到许多不幸,丈夫也在马车事故中丧生。
尽管她抱着无限悲痛,却仍然按照皮埃尔的嘱咐一面继续研究一面抚育女儿。
她多次放弃可以给孩子留下大批财产的机会,一直和贫困搏斗,抱着必须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生活的信念。
8. 纳尔逊·曼德拉■——为自由而战的南非斗士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是不结盟运动主席,南非前总统,非洲人国民大会前主席,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