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元宵节传统文化

中国元宵节传统文化

中国元宵节传统文化篇一: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一、调查原因及目的课提的题出: 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失去应有的魅力,元宵节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特吃的饺子,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往常的鲜美滋味;元宵节国人共享的传统文化习俗——猜灯谜,随着人们娱乐水平的提高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目的与意义: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而且一些外国人都很少过的宗教节日,中国人也过,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

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

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二、基本情况的调查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象征著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供佛的习俗。

而道教中,上元节视为天官大帝(尧)诞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分别属天、地、水这三官大帝主管。

上元节乃天官华诞,故燃灯以庆。

终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以下是各地元宵节的一些习俗:1.上元祈福民间将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并予人格化。

因此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称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大帝生日。

天官的主责是赐福,所以,民间在清晨备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赐福,信徒中以漳籍移民最为虔诚。

2.元宵祭祖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

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徵家福。

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已是团圆幸福。

3. 迎花灯元宵节又称灯节,所以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

民间称花灯为鼓子灯,因为过去小朋友所提的灯型似鼓锣。

元宵花灯种类很多,如寺庙的彩灯、店铺的走马灯及儿童的鼓仔灯等。

式样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形象灯如关刀灯、兔灯、水果灯、半灯等;另一是活动灯,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现在多为电动花灯,如状元游街、八仙贺寿、桃园结义等表现.4.赏灯诗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

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5.跑旱船跑旱船,也称荡湖船、划水船,是中国许多地区都盛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有的单独表演,有的与“地秧歌”混同表演,有的与“小车会”混同表演。

在农村,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中,农民们便会自动组织起跑旱船。

关于《跑旱船》,一定要边舞边唱。

其所唱的歌曲,各地都不相同。

其中能影响全国、最为被音乐界推崇的,当属陕北地区的这首《跑旱船》了。

这首民歌结合了山歌的某些特征,曲调高亢,旋律线起伏大,情绪热烈,词句形象具体,鲜明,把跑旱船的演员角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

在曲调的构成上,它不囿于一般歌舞曲中常用的方整性结构和单一的舞蹈节奏,而是灵活、自由地随意发展。

灵活、自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音可以随意延长,可以随意滑抹;二是可以随意加入插入句,可以随意地反复某一小节。

它的节奏看似凌乱,但由于有很强的讲述性,故也很贴切。

”奴得吊??”一句完全由虚词衬字组成,一方面显示了边歌边舞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是在摹拟着锣鼓点,更体现了民间歌舞的特征。

由于它欢快、诙谐,故这首民歌现在仍常被当作歌舞曲伴唱曲在节日晚会上使用。

6.放爆竹放爆竹是燃放烟花鞭炮的一种活动,是华人社会流传至今的一种传统民俗。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

汉族和少数民族节庆娱乐都以放爆竹来庆祝,流行于全国各地。

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等。

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7.吃汤圆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吃汤圆,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传到现在。

8.舞龙舞狮人们在元宵节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

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

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一件花团锦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9. 猜灯谜灯谜,在中国习俗的活动上会称做猜灯谜,每年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会将灯谜结合赏花灯,变成许多人可共同参与的猜谜游戏。

与谜语一般的谜语相比,具有更严格的规则。

方法是将谜语贴在灯上,多数谜语都是诗词,猜中谜语的人,有时可获得奖品。

随着时代改变,现今的灯谜活动未必都将灯谜写在灯笼上。

猜灯谜有时又说为,因此多会在谜语之后看到:“射一个字,某某格”之类的提示。

灯谜的结构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

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

“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它好比几何学中的“假设”。

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务”,是答案所属的范围,它就好比几何学中的“求证”。

“谜底”就是答案了。

它就象几何学中证明的结果。

举个例子说吧“书山有路勤为径”(猜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

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谜面;“学科名”就是谜目;“应用力学”就是谜底。

再比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猜一个科技术语)答案是“最新成果”。

其中“花褪残红青杏小”是谜面“科技术语”是限定的谜目,而“最新成篇二:元宵节.传统文化《元宵节》一、教学目标:1、知道元宵节的具体时间,初步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能熟练背诵唐寅的《元宵》诗。

2、在“访一访”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3、体验在元宵节活动中人们快乐的心情,培养自觉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感。

二、重难点:知道元宵节的具体时间,初步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三、课前准备: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谁知道元宵节是什么时候?什么风俗?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自读课文3、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4、讨论(1)、元宵节在哪一天?、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5、拓展活动读一读古诗《元宵》6、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篇三:中国的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集锦中国传统文化——春节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时分,“年”兽又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

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

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消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

看着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

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

记得每年过年时,妈妈总会买一些剪纸,如大红的“福”字,它在一个圆中套着,象征着圆圆满满、福气安康;还有那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又好似吐露着淡淡芳香的剪纸牡丹,它象征着吉祥富贵。

妈妈总是把它们贴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

看着这些剪纸,有的地方细可如春蚕吐丝,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笔挥抹,心想剪纸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灵手巧,有着聪明才智的艺术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让其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见识到中国的剪纸文化是多么精彩。

剪纸艺术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趣的民俗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

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据说,十二生肖的排名是这样来的:传说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选定十二生肖。

晚上,贪睡的老猫请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

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却悄悄地独自出发了。

老鼠不会游泳,却遇上了一条河,它偷偷地钻到牛耳朵里,顺利过了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