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氨与水的反应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氨与水的反应

②NO2和O2:4NO2+O2+2H2O=4HNO3,NO2全部消耗,而O2则消耗了 ,即试管中,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来的 ×(1- )= ;
③NH3和N2:NH3与水互溶,而N2不溶于水,所以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来的 ;
综上所述可知:V1>V3>V2,
故选B。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②中氨水显碱性,使酚酞变红,加热时,氨气逸出,②中颜色为无色,冷却后氨气溶解②中为红色;加热时,①溶液变红,冷却后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变为无色,故A错误;
(5)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干燥的烧瓶中,甲瓶装入干燥纯净的NH3,乙瓶装入含四分之一体积空气的HCl,丙瓶装入NO2和O2(体积比为4:1),以水为溶剂作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三个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丙瓶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应在上述装置最后连接一个尾气吸收装置,你认为可选用____(填序号)。
a. b. c. d.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 , ,A错正确;
B. Fe在Cl2中燃烧,只会生成FeCl3,B错误;
C.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C正确;
A.加热③时,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又变红色,体现SO2的漂白性
B.加热②时,溶液红色变浅,可证明氨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加热①时,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此现象与碘升华实验现象相似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不全是可逆反应
二、综合题
11.(1)把下列式子改成氧化物形式
①正长石(KAlSi3O8)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气体与对应的液体不易产生喷泉现象的是
A.
B.
C.
D.
气体
Cl2
HCl
NH3
SO2
液体
H2O
NaOH
H2O
NaOH
A.AB.BC.CD.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B.氨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2.用人工方法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的方法是
A.燃烧白磷B.燃烧镁粉C.使用干冰D.同时喷晒浓盐酸和浓氨水
3.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HCl通入Fe(NO3)2溶液中B.SO2通入溴水中
C.NH3通入CuSO4溶液中D.CO2通入Ba(NO3)2
4.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II.甲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并检验产物。
实验现象为:黑色CuO变为红色,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为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
(1)写出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
(1)硅酸盐由盐的书写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一般方法归纳为: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水,(xMO•nSiO2•mH2O)。注意:①氧化物之间以“•”隔开;②系数配置出现的分数应化为整数;③金属氧化物在前(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在后,若同一元素有变价,那么低价在前,高价在后,H2O一般写在最后,以此解答该题;
D.可逆反应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详解】
A.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受热又分解,恢复颜色,所以加热时,③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故A错误;
B.加热时氨气逸出,②中颜色为无色,冷却后氨气溶解②中为红色,可证明氨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正确;
C.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是由于氯化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分解生成的氨气遇冷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此现象与碘升华实验现象相似,故C正确;
8.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
A. B. C. D.
9.下列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的是
A.NH3B.NO2C.SO2D.SO3
10.“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错误的是
D.氨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的,可逆反应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题中实验分别在加热条件下和冷却后进行,不完全是可逆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点睛】
本题注意“封管实验”的实验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分别在加热条件下和冷却后进行,不一定是可逆反应,要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判断。
11.K2O·Al2O3·6SiO23MgO·2SiO2· 2H2O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加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3Ag+4H++NO3-=3Ag++NO↑+2H2OPbO2+4HCl(浓)=PbCl2+Cl2↑+2H2O5:5:44NO2+O2+2H2O=4HNO3
A.V1>V2>V3B.V1>V3>V2C.V2>V3>V1D.V3>V1>V2
5.“封管实验”具有简约、绿色等优点。关于下列“封管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①②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B.④中浸泡在热水里的容器内的气体颜色变深
C.四个“封管”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D.③受热时上部汇集的仍然是氯化铵固体,说明氯化铵的热稳定性较好
D.CO2和Ba(NO3)2不反应,无明显现象,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点睛】
D.假设CO2和Ba(NO3)2溶液反应,那么产物为BaCO3和HNO3,弱制强,不可能,故CO2和Ba(NO3)2溶液不反应。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NO和NO2:1体积NO2与水反应生成 体积的NO,即试管中,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来的 + × = ;
气体与液体极易反应,或气体极易溶于水,均可发生喷泉实验。
7.D
【解析】
【详解】
A.氨水的密度小于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故A错误;
B.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
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故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故C错误;
D.氨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NH3·H2O,一水合氨电离,NH3+ H2O NH3·H2O NH4++OH-,所得的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D正确;
D.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NH3·H2O+SO2=(NH4)2SO3+H2O,NH3·H2O+SO2=NH4HSO3,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B。
2.C
【解析】
【分析】
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易使空气中的水凝结呈雾,结合其它物质的性质解答。
【详解】
A、白磷有剧毒,不适合用于舞台,故A错误;
B、镁粉燃烧剧烈,出发耀眼白光,创造不出所需环境,故B错误;
C、干冰挥发吸收大量热,使空气中水分凝结成雾,故C正确;
D、浓盐酸、浓氨水皆能挥发出刺激性气味气体,且二者反应有白烟,不宜应用于舞台,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注意适用于舞台的物质应无毒,对人体无害。
3.D
【解析】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氨与水的反应
一、单选题
1.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CuO和C高温反应的气体产物:
B.Fe在Cl2中的燃烧产物:
C.AlCl3溶液中滴加NaOH后铝的存在形式:
D.氨水与SO2反应后溶液中的铵盐:
12.I.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
装置

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
____②Βιβλιοθήκη 浓氨水加热____③
浓氨水滴加到固体烧碱上
____
(1)方法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表中所列方法,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并将其序号填入表中装置栏中。
C.氨气极易溶于水,玻璃管插入水中会产生倒吸,故C符合题意;
D.球形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9.A
【解析】
【详解】
A.氨气溶于水发生NH3+H2O⇌NH3•H2O⇌NH4++OH-,溶液呈碱性,故A正确;
B.NO2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SO2溶于水发生SO2+H2O⇌H2SO3⇌HSO3-+H+,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
D.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A。
10.A
【解析】
【分析】
A.依据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和漂白效果不稳定性解答;
B.加热时氨气逸出,②中颜色为无色,冷却后氨气溶解②中为红色;
C.氯化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分解生成的氨气遇冷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
【分析】
【详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