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探究新知:活动一:教师演示“扎纸”的过程,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同时提出问题:“所扎出的图案与黑板上展示的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
归纳总结: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2)对折;(3)重合。
练习提高:进行适当的由浅入深 ,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些练习 ,老师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讲解 ,打好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运算能力的基础 。为此教学中设计了选一选、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以打好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
展示设计的轴对称图形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交流 ,总结本节收获——从实际到理论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
8
轴对称图形的判别;指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口答
深化巩固所学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课前准备:收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提前一周布置)
通过收集整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使同学们先对对称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 ,并且初步了解对称在生活中大量存在 ,理解学习对称的必要性 。
情境引入:从各小组收集的图片中有代表性的选择了一些 ,进行展示 。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对称 。
掌握
剪纸中的对称图案或图片
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良好
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应用
设计轴对称图形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良好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引言
3
从收集的图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展示
学生齐读引言,出示自已准备好的图片
激发兴趣、直观感受
学习
新知
得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区分
活动二:(做一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印墨迹”的实验活动。同时提出问题:“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操作、讨论、总结)。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指导: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质地软的纸,墨水滴下后宜迅速压平纸的两侧,同时滴墨的量要适中。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对出现的个别现象适时进行引导,如“有的学生将墨滴在折痕的一侧,有的学生将墨滴在折痕上。”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两种情况的不同之处与相互之间的联系。
学习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就对对称图形有所接触 ,如:扇形 ,圆 ,线段 ,角等 ,所以当今天学习了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时 ,学生识别起来容易,在对对称定义的理解和应用上也掌握很快。只是在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上可能会产生一些模糊 ,这是教学中应该突破的地方 。
学生生活经验基础:对称现象及对称图形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解决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现象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学生合作讨论掌握重点。
1、学习的数学知识是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是轴对称图形的判别和如何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
学
反
思
1、以教材为本 ,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把握教材但又不被教材所束缚 。
2、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3、注意改进方面:如给学生分组,把握教材的难度和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调控,备课要细致等,以利于后面的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认识轴对称,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了解
展示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图片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良好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理解
“扎纸”、印墨迹实验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良好
会找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图案的设计。
教育技术标准:SETC·S
知识与技能:会找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解决措施:通过学生动手做“扎纸”、印墨迹、折叠、剪纸等实践活动突破此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情境引入、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中采用讲解、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完成教学。
依据的理论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北师大版数学教师用书七年级下册》
18
示范“扎纸”,印墨迹实验讲解,展示图片
分小组合作操作,辨认图片
动手实践中理解概念
巩固
练习
体会对称美
6
指导学生小组活动;找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学生归纳学生;板演总结
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评价
修正
对表述清楚准确的给予掌声鼓励
5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解答
调动学生积极性
促进
迁移
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归纳总结: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它们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展示的剪纸及收集的图片,如“蝴蝶”“两条鱼”,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示亲自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图片,动手操作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亲身经历、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无处不在。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图片信息的获取更加全面。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七年级学校贺兰四中教师姓名金朝东
章节名称
轴对称现象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章共分6节,本节《轴对称现象》是第一节,它在本章中起着起始新课的作用。本节通过大量的生动和生活中的实例引领学生进入图形中的对称世界,深刻体会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与探索,使学生对对称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到深,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