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科命题说明、试卷分析及教

中考数学科命题说明、试卷分析及教

试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与素质上,在继续加强 “双基 ”考 查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取消机械训练、死 记硬背的题目。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同时,设 计一些结合现实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 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 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整体运用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对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
扎实的 “双基”是提高数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依托。 但重视 “双基”不是要重视考查学生积累了多少 “双基”,而是重视考查学生能正确 运用“双基”来解决哪些问题。
试卷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考查 “双基 ”:
① 在运用中考查 “双基 ”(大部分试题均是此形式);
② 通过创设新的情景或实际应用来考查 “双基 ”(如第2、4、11、14、15、25、27题); ③ 注意结合数学思想方法来考查 “双基”(如第25、26、28、29题)。数学思想方法具体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 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图形运动的思想以及统计的思想方法,配方法、换 元法和待定系数法等思想方法。这些在数学试题基本上有所表现。这里值得一 提的是对统计观念的考查,2003的中考数学卷中统计初步这一块所占分值从去 年的3分增加到7分,加大了对统计初步的考核力度。今后还将针对初中教材 相关知识体系,着重考查统计的有关思想观念。
二、试卷的总体分析与信息
“2003年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采取 “两考合一、两卷合一 ”的形式, 从本地教育的 “教情”与“学情 ”出发,贯彻教育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 导意见》及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是2003年我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科命题 的基本点。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分科所占分数为:代数占84分(占56%),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2003年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试题 ”认真贯彻教育部中考改革的 指导意见,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以《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 (数学科)》为命题依据,根据初中数学修订大纲和教材、贴近课程标准进行 命题,试题体现了 “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有利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初中毕业生的合理分流。 ”并力求使评 价对新课程改革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命题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体现数学课程 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考查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 贯彻“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和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应用数学知识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立意;落实大纲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顺应数学课程 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的原则。
几何占66分(占44%)。难度分布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值约为7:2:1。
全卷基本信息见下表:
试卷
性质
考试时间
试卷分值
题量
题型分值(题号)
大题
小题
客观题
主观题
开放性
应用性
信息性
操作性
考合卷合
120分钟
150分
3题
30题
60分
(1-20题)
90分
(21-30题)
10分
(11、14、29题)
29分
2、在兼顾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同时,也注意 对学生潜质的考查。强调要求考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 数学思想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设计试题,考查分析处理信息、建模和探究 发现能力,引导教师对 “过程教学 ”的重视,并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以课本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事实等为基本的命题素材,立足课本,落实 双基,切实减轻教与学的负担。
领会新课程精神促进考试评价改革
南平市2003年中考数学科题说明、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南平市地处闽北山区,下辖十个县(市、区),地域广阔,在福建省属经 济欠发达地区,总人口约305万,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的文化基础与 能力发展也极不平衡。本届初中毕业生总数42072人(含初二后分流学生)。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采取 “两考合一两卷合一 ”的形式,应届报考人数为32663人。
注重考查 “双基 ”,并不求繁、难、偏、怪,而是注重理解、掌握后能活 用,注重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并由此来引导教学中注意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注重让学生多思、多想、多探索。
对涉及方程、函数、统计初步、锐角三角函数、相似形、圆等的相关概 念、性质及判定作了着重考查,上述六大块的内容所占分值近100分左右,约 占整卷分值的67%。同时我们在考核基本概念、性质、定理上侧重对其的判断 理解和掌握,对纯记忆水平的考查逐步淡出考核范畴。
(4、7、19、27、28题)
19分
(2、15、25、30题)
14分
(11、24、29题)
三、试题的总体构想与特点
(一)试题的总体构想
进一步减少机械记忆类试题的数量,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的数量,坚决杜 绝人为编造的繁难试题;试题的设计注意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符合学生身心 特点,避免成人化倾向;降低对繁杂的数字运算、代数式运算、几何证明的要 求。1、在保持数学试卷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减少题量,适当增加思维量, 努力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突出联系实际,考查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用数学眼光认 识世界,能进行数学的思考和理性思维,并能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周围 的问题,是每个人应具有的基本素养。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应用能力的 考查,以此来突出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如第2、4、11、14、
15、25、27、28题)。
4、在试题的安排上,适当降低起点难度,将不同层次的难题分散,给学生 提供多次机会,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试题力求做到既 有层次,又有坡度。整卷难度及各题型难度的安排由易到难,分散难点,每大 题也注意难度梯度的安排。
(二)试题的特点
1、注重数学 “双基 ”,考查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