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大家好!非常高兴能与对方辩友讨论“知识分子应该坚守学院还是走向大众”这个问题。
今天我方观点是“知识分子应该走向大众”。
何谓知识分子?我方认为,它具有如下四个特征:达到高等教育水平,拥有某方面的较系统理论,关注社会,具有批判精神。
而我方提出的知识分子应该走向大众是说知识分子需要关注大众需求,将所学成果运用到群众中去,和群众一起创造最大化的价值。
而不是抛弃学问;更不是封闭自我,坚持而执拗地守在学院,脱离大众。
因此,知识分子走向大众是实现自身和社会价值的必经之路。
首先,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必须扎根群众的土壤,也就是时下流行的“接地气”。
鲁迅求索一生,寻找救国出路,屡次受挫,最终找到方向,从孤独的拯救者走向大众,成为文学巨匠,民主战士。
乔布斯根据消费者需求,开发苹果手机,全球热卖。
而诺基亚固步自封,只知道在研究所中开发新产品,为时代所淘汰。
因此,关注、解决大众问题,才是真正成功的知识分子。
而失去大众基础的学问是地基不稳的空中楼阁。
其次,大众需要知识分子走向他们进行帮助。
而将自己锁在学问里的知识分子,会使大众无法了解他们的成果,学问无法实践。
古有李冰带领大众治水,修建都江堰,消除民间水患,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今有晏阳初积极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不仅为台湾经济腾飞奠定基础,还帮助多数发展中国家人民接受教育。
真正的知识分子承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
没有知识分子的帮助,每个人都无法享受现在的生活。
就像清末,进行愚民政策,知识分子没有走向群众,坚守在学堂之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众都一般地无知,麻木不觉醒,即使技术发达、制度先进也难以救国。
最后,知识分子走向大众实现双方的共赢。
莫言来自大众,扎根乡土使自己的作品中充满真挚情感,一举夺下我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同时大众也享受到了《檀香刑》等大师作品;华罗庚心向大众,毅然回国,开创中国数学学派,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数学家,同时众多青年在他的培养下成为数学领域顶尖人才;弗莱明走向大众,发现青霉素,成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第四十五位名人,同时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
综上我方坚持认为知识分子应该走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