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剧常识

京剧常识

京剧常识.pdf以下是该文档的文本预览效果,预览是为了您快捷查看,但可能丢失了某些格式或图片。

打印 | 下载京剧艺术发展小史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元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这些统称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

一、中国戏曲简况公元前80 年,西周便出现了由贵族豢养的娱乐艺人:优伶。

唐代:梨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个类型。

杂剧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杰出代表: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墙头马上》《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等。

南戏产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又称“永嘉杂剧”、“温州杂剧”。

流行于沿海一带。

其中最著名的有高明作的《琵琶记》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元代杂剧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高峰。

明代中叶以后,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奇,流行全国,形成了中国戏曲繁荣的新局面。

昆曲的兴盛和衰落明清传奇阶段,昆曲脱颖而出。

又称“水磨腔”从明代万历年间一直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昆曲执剧坛之牛耳,被誉为“盛世元音。

”在长达300 年的时间里,昆曲与传奇创作相得益彰,涌现出了汤显祖、李渔、洪昇、孔尚任、蒋士铨等一大批名家。

称为“百戏之祖”“京昆”。

地方戏——花部(乱弹)兴起昆曲——雅部衰落。

京剧中的《牡丹亭》、《扈三娘》、《挑滑车》、《夜奔》、《活捉》等等许多戏,基本上是昆曲的演唱。

对技艺高的京剧演员常有“文武昆乱不挡”的赞誉。

昆曲又称昆山腔。

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 世纪中叶)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属南戏系统。

现在还在舞台上演出,是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见证。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宣布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昆曲被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在首批19 个项目中荣登榜首。

二、京剧的孕育和形成(一)清代剧坛及戏曲的四大声腔体系:弋阳腔、昆腔、秦腔、皮簧腔。

(二)四大徽班进京:“四喜”、“春台”、“和春”,“三庆”(三)汉剧进京→徽汉合流→京剧京剧又称“皮黄戏”: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合奏为标志。

同光十三绝郝兰田、张胜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三、京剧从发展到鼎盛老生前三杰”:余三胜、程长庚和张二奎老生“后三杰”: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京剧入宫和戏曲改良:海派(声光电化)民国以来的京剧艺人社会地位改革1、废除“斋戒忌辰”停止演出的旧法2、废除“私寓”3、废除艺名4、整理戏园秩序,建造新型剧场“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小名旦: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京剧五六十年代的京剧1951 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梅兰芳任院长,毛泽东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提出“改人,改戏,改制”。

同时也颁布了一批禁演剧目。

文革期间的“革命样板戏”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京剧第一次开列的“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

第二章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行当”是戏曲中艺术化、规范化的人物性格类型,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简称“行” .〓一、行当的含义〓行当是运用戏曲的手段,把舞台上男女老少,忠歼善恶,贫富贵贱形形色色的人物,从内在气质,外貌特征,社会地位,以及舞台上如何体现的艺术手法,综合起来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人物分类。

〓行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角色形象的分类,二是表演技能的分类。

〓二、京剧行当的分类:生旦净丑〓生、净、丑指男性人物,旦指女性人物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生行——老生〓1、老生:指上了年纪的人,其中有老人,也有中年和壮年。

在传统社会,年纪30 以上便可以蓄须,因此,老生也叫“须生”。

胡子在戏中称为“髯口”。

〓老生〓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短打武老生〓靠把武老生〓红生唱工老生:唱念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一般没有复杂的身段动作,唱腔抑扬婉转,因表演讲究安详,沉稳,因此又叫“安工老生”。

做工老生是唱念并重,又以做为主来表现人物的行当。

多半表现泼辣、练达和风趣的性格。

红生:因扮演三国戏中的关羽而得名生行——小生〓小生〓文小生〓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穷生〓武小生小生:扮演青少年男性,人物形象基调是清秀英俊,儒雅倜傥。

经常是谈情说爱的主角,所以化妆上带有脂粉气,印堂上经常画上有一个淡淡的粉色过桥,显示这类人物斯文多情的性格特征。

小生在唱方面要求大小嗓结合,所以一般发音比较难。

小生唱假声要和旦角相区别,不追求柔美,而追求刚劲华美。

生行之武生一般扮演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和英雄豪杰。

武生最初是从小生行中分出来的,一般不挂髯口,在化妆上没有小生那样脂粉气重,经常在眉宇间画一个通天炮,以突出一种英武,刚毅的气质。

〓武生〓靠把武生:身穿铠甲,〓讲究身段工架之美,〓以突出大将的风度和气概。

〓如《挑滑车》中的高宠〓短打武生:穿短衣短裤,薄底靴,〓一副紧身打扮,表演讲究〓翻扑跌打,突出人物的矫健。

〓如武松的形象。

〓孙悟空属于短打武生〓生行之娃娃生。

扮演儿童角色,一般身穿短衣短袄,头戴孩儿发,说话用真声,念京白。

〓旦行〓老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泼辣旦〓玩笑旦〓武旦〓刀马旦〓彩旦〓花衫老旦《赤桑镇》嫂娘正旦:青衣花旦:一般扮演性格活泼的青年、中年女性,尤其擅长演一些小家碧玉或者丫鬟等角色,因此又叫小旦。

(闺门旦、泼辣旦、玩笑旦)彩旦又称丑婆子,多扮演滑稽诙谐或者刁钻狠毒的中老年女性花衫:旦行中新发展出的一类,融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技巧,唱念做打并重,为王瑶卿所创。

意思是花旦和青衣兼具,既有花旦的活泼俏丽,又有青衣的稳重端庄,甚至兼具刀马旦的武功〓净,俗称“花脸”。

〓男性。

〓与生行比,在化妆、唱腔、形体、表演上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化妆极为夸张,运用多种色彩,在面部勾勒出特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髯口又浓又长,有的甚至带着红髯口或者紫的髯口,以显示人物的特殊的身份和性格。

〓其次是发音方法比生行浑厚,高亮,胸腔和脑腔共鸣,听起来粗犷有力;〓其三,是动作造型刚劲有力,抑扬顿挫。

因此,舞台上净行所扮演的人物成为不同常人的大英雄、大强盗或者大忠臣等等。

净:花脸〓净(花脸)〓铜锤花脸:唱工花脸〓正净、大花脸〓架子花脸〓副净、二花脸〓武花脸:武二花铜锤花脸(正净、大花脸)《二进宫》之徐延昭:铜锤花脸包公:黑头架子花脸:副净、二花脸张飞《华容道》曹操窦尔墩楚霸王丑:丑行化妆时一般是在鼻梁和两眼之间画一块白粉,与大花脸的全部勾脸相比,自然是小花脸,因此丑俗称小花脸,与大花脸、二花脸相排列称为三花脸。

丑行的表演诙谐幽默,滑稽风趣。

丑:小花脸、三花脸〓丑〓文丑〓老丑〓方巾丑〓茶衣丑〓袍带丑〓武丑(开口跳)七行七科〓七行:除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之外,还有武行、龙套、上下手三行,七行都是登台演出的人员。

武行:武打戏中上台翻跟斗、或者跌打翻扑的演员。

又叫跟斗行。

龙套:是一个演员或几个演员扮演一个集体角色,又称为“流行”。

上下手:也称筋头人,意思是翻筋头的人。

与武行的区别是,武行不分敌我双方,上下手则扮演武打中的士兵,而且分敌我双方。

凡是代表正面一方的叫上手。

七科:音乐科、经励科、剧通科、剧装科、盔箱科、容装科、交通科。

七科是为演出服务的后台人员。

〓音乐科:俗称“场面”,又分为文场和武场,或者叫“文武场”。

〓剧通科:又称“捡场人”。

工作范围是打台帘、搬桌椅等。

〓剧装科:管理戏箱的人。

〓盔箱科:专门管理头盔的人员。

〓容妆科:京剧旦角演员的头部化妆。

龙套:舞台的气氛,环境的变化都是靠龙套跑出来的,所以叫跑龙套。

第三章唱念做打“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艺术程式体系的核心,是对京剧表演艺术方法与技巧的概括。

一、唱京剧中的唱,由唱腔和唱词两部分组成。

京剧的声腔是在徽、汉两个剧种的西皮和二黄板腔结构上发展起来的,既高迈豪放又细腻委婉,特别是一些拖腔,回味无穷。

京剧的唱词受唐宋诗词的影响,一般是对偶句,京剧中习称“上下句”。

〓七字句的二二三式:〓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

〓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

〓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什么鲛珠化泪抛?〓——《锁麟囊·春秋亭》〓十字句的三三四式:〓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行不安坐不宁情态缠绵。

〓在潼台被贼擒性命好险,〓乱军中多亏他救我回还。

〓这桩事闷得我柔肠百转,〓不知道他与我是否一般?〓百姓们闺房乐如花美眷,〓帝王家深宫怨似水流年。

〓——《状元媒》京剧的唱腔〓唱腔基本分类:西皮和二黄〓西皮:唱腔音域较宽广,节奏极富变化和对比。

适于表达明朗欢快,豪放毅、的性情。

反西皮:由西皮唱腔派生出来的腔调,两者在定调和定弦上都一致,但曲调的音区和旋律都有变化,适于表达悲痛、凄凉的情绪。

〓二黄: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平稳舒展。

适于表达含蓄、深沉、婉转的情绪。

〓反二黄:从二黄唱腔派生出来的腔调,适于表达悲愤,哀怨的情绪。

〓其他唱腔:南梆子、四平调、反四平调、高拨子、清江引、吹腔、混牌子、娃娃、南锣等。

不同行当、流派唱腔风格迥异老生:谭者弹也,玉珠落盘,弹跳清脆;言者严也,咬字归韵,严丝合缝;麒者奇也,奇异突兀,非同凡响;马者奔也,气势豪放,驰骋飘逸。

旦角:梅派雍容典雅,尚派刚劲挺拔,程派幽咽婉转,荀派俏丽柔媚。

贵妃醉酒〓(梅派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锁麟囊〓(程派四平调)〓怕流水年华春去邈〓一样心情别样娇〓不是我无故寻烦恼〓如意珠儿手未操〓啊,手未操〓小姐你多风采《红娘》选段〓(荀派四平调)〓小姐呀,小姐你多风采,君瑞呀,君瑞你打雅才。

〓风流不用千金买,月移花影啊玉人来。

〓今宵勾却了相思债,一对情侣称心怀。

〓老夫人把婚姻赖,好姻缘无情被拆开。

〓你看小姐终日里愁眉黛,那张生只病得呀骨瘦如柴。

〓不管老夫人家法厉害,我红娘成全他们鱼水和谐。

苏三起解(西皮流水)〓(张派)〓低头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程派)〓苏三离了洪洞〓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尊一声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遭冤案〓今日起解奔太原〓若遇清官把案断〓日后有生当报还京剧中的十三辙〓发花辙,其韵母是a〓怀来辙,其韵母是ai〓言前辙,其韵母是ian〓摇条辙,其韵母是ao〓人辰辙,其韵母en(in)〓由求辙,其韵母是iu〓乜斜辙,其韵母是ie〓江阳辙,其韵母是ang〓中东辙,其韵母是ong〓一七辙,其韵母是i(ǖ)〓姑苏辙,其韵母是u〓灰堆辙,其韵母是ui〓梭波辙,其韵母是uo京剧中的“上口字”〓京剧发音受“湖广音”和“中州韵”的影响,在唱念中保留着古音字和方音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