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设计技术
[关键词]变电站;设计;技术 [作者简介]张新辉,广东电网公司惠州大亚湾供电局电气工程师,研究方向:输变电工程施工管理,广东惠州,
516081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10-0158-0003
一、电网结线
城网由送电线路、高压配电线路、中压配电线 路以及联络各级电压线路的变、配电站组成。电网 结线的要点如下:
七、保护监控
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与常规变电所最大的不 同点在于二次监控设备必须满足现场无人值班要 求,而监控方式通常有两种模式:
(1)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 (2)采用常规二次保护加RTU。 应该说,两者都能满足无人值班的要求,后者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采用综合自动系统技术上 更先进,集成化程度更高,更易于做成面向对象的 层次结构,从技术上讲是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技 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综合自动化 设备性能El趋稳定,价格逐渐下调,应作为新建变 电所的首选系统,而后者可以作为老变电所改造 用。采用综合自动化,就应该采用分布式结构 (10kV保护装置安装在开关柜上),以充分发挥其
二、主变参数
(一j主变台数和容量 变电站配置2台或以上变压器,当一台故障 停运时,其负荷自动转移至正常运行的变压器,此 时变压器的负荷不应超过其短时容许的过载容 量,以后再通过电网操作将变压器的过载部分转 移至中压电网。符合这种要求的变压器运行率可 用下式计算:
T=(K×P(N—1),N×P)×100%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张新辉 广东电网公司惠州大亚湾供电局,广东惠州,516081
沿海企业与科技 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10) 0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冯大千.FENG Da-qian 关于变电站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几点建议 -广西电力2008,31(2)
九、建筑物
变电站站址标高应高于频率为2%洪水位,变 电站土建应采用联合建筑并按最终规模一次建 成,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外墙面装修与周围环境相
协调,内装修应简化实用。建筑物不宜设通长窗, 如城市规划要求或采光需要底层可设置假窗或高 窗。变电站的防震、消防、通风应符合国家有关规 定。
十、结论
(1)变电站主接线应力求简化,宜优先采用桥 式或扩大桥接线。
四、10 kV中性点运行方式
我国10kV配电网大部分采用中性点不接地 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并不 中断向用户供电。随着配电网的扩大,电缆线路的 增多,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大幅度上升,直接威胁着 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 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电容电流超过10A时中性点 应改为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的调节采用微机 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为节省占地面积及减少开关 框数量,采用变电站的站用电兼消弧线圈装置。
根据变电站建设演变历程及用电形势的发展,以22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为切入点,对今后变电站建设中的用地面积、房屋建筑、主结线、设备 选型、防雷保护、运作管理等提出了一些可参考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六、结论
在该电厂桩基施工中,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 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和技术措施,并在过程中坚持 做到:
160
一是检查施工工艺是否适合于施工的实际情 况,采取了什么质量保证措施。
二是对施工记录进行审查,要求施工单位认真 做好成孔记录与灌注记录,认真分析记录中出现 的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及孔内异常情况对整个桩 基质量的影响,并进行推断后及时作出有效的处 理方法。
159
功能,减少二次电缆,降低价格,但分布式保护装 置应解决配电装置室的散热通风及电磁干扰问 题。另外,为了运行维护方便,变电站遥测、遥信、 遥控量和当地显示量应按《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 规程》进行设置,加以统一化、标准化。
八、交流所用电和直流系统
(一)交流所用电 变电所宜设置2台所用变压器,供电可靠性 要求高,现场检修设备多且功率大,因此,容量为 100—200 kVA。当变电所设置3台主变时分别接 人#1、#3主变低压侧母线,设置2台主变时则分 别接入其低压侧母线。所用电采用中性点直接接 地TN系统,额定电压380/220V,采用单母线分段 接线。 (二)直流系统 直流电源宜采用~组200V蓄电池,容量应满 足全所事故停电2h的放电容量,一般为100 AH 单母线接线。蓄电池组宜采用性能可靠、维护量少 的蓄电池,如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等。直流系统 应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充电装置实现智能化实时 管理,并应设置一套微机直流接地监测装置。
(三)分接头选择
主变分接头应根据电网电压水平选择,根据
《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110kV 电源最高电压取110(1+7%)kV,最低电压取110
万方数据
(1—3%)kV,10kV母线电压合格范围为10— 1017kV。负荷高峰时10kV母线上投入无功补偿。 为保证10kV母线电压在合格范围内,应采用有载 调压变压器。经计算变压器分接范围选择1 10 4- 8×1.25%110.5kV能满足调压要求。
五、过电压保护
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 合》,变电站应设有防止直击雷、反击和雷电波侵 入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半户内变电站(变压器布置
万方数据
于室外)采用设独立避雷针对变电站进行保护,全 户内变电站(变压器布置于室内)在离变压器主接 地线小于15m的配电装置,当土壤电阻率大于 350Q·m时,不允许屋顶装设避雷针、避雷带,如不 大于350Q·In时,屋顶装设避雷针、避雷带则应增 加站区占地面积,采用110kV高压电缆进变压器 室,并采用相应的防止反击措施。因此,在寸土寸 金的市区,增加站区占地面积和1 10 kV配电电装 置进出线全部采用1 10kV高压电缆,此方案会比 全户内变电站(变压器布置于室内)采用设独立避 雷针对变电站进行保护大大增加投资。1 10kV进线 无电缆段的GIS变电站,在GIS管道与架空线路的 连接处,应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FM01),其接地 端与管道金属外壳连接。110 kV进线有电缆段的 GIS变电站,在电缆段与架空线路的连接处应装设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FM01),其接地端与电缆金属 外皮连接。对三芯电缆,末端金属外皮应与GIS管 道外壳连接接地;对单芯电缆,应经金属氧化物电 缆护层保护器接地(FC)。
值)。
长期以来市区变电站一般设置2台主变压器, 随着城区负荷密度的增加,出现3台主变设计方
式。变电站主变台数应根据供电区域负荷密度而 定,市区内110kV供电半径宜取2kin,供电范围为 4 km2,当负荷密度为20 MW/km2及以上时,3台主 变设计方式是合理的,此时主变利用率为86%,大 大减少了变电站布点。
(上接第162页)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混凝土 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检查导管是否有漏水、弯曲 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三)桩底沉渣量过大 原因: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 二次清孔。 处理:(1)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2)一 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 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
(1)各级电压电网结线应标准化; (2)高压配电网结线力求简化; (3)下一级电网应能支持上一级电网。 按国家标准,电网的标称电压为送电电压 220kV,高压配电电压110(63,35)kV,中压配电电 压10 kV,低压配电电压380/220V。 根据采用架空线或电缆及变电站中变压器的 容量和台数,选择结线。变电站结线要尽量简化, 采用架空线路时,以两回路为宜,采用电缆线路时 可为多回路。不论采用架空线还是电缆,当线路上 T接或环入3个及以上变电站时,线路宜在两侧有 电源,但正常运行时两侧电源不并列。高压配电变 电站中压出线开关停用时,应能通过中压电网转 移负荷,对用户不停电;高压配电变电站之间的中 压电网应有足够的联络容量,正常时开环运行,异 常时能转移负荷;严格控制专用线和不带负荷的 联络线,以节约走廊和提高设备利用率。
2009年第10期 f!望箜!!兰塑2
沿海企业与科技 £Q△鲤△坠星盟!垦基£壁!曼垦曼△奠坠曼£g盟g量鱼堡£旦盟Q圣Q£疆
NO.10,2009
!g坠翌坚!垒丛!曼!!塑Q:!!兰2
1 1 0 kV变电站设计技术
张新辉
[摘要]文章对市区110 kV GIS变电站主接线、平面布置、主变参数、无功补偿、中性点接地方式、灾灾报警、交直 流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原则进行论述。
(二)短路阻抗值
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各级电网的
规划短路容量为:
’
110kV 20kA
10kV
16kA
变压器阻抗值的选择,与系统短路容量、变压 器额定容量密切相关。据统计,目前110 kV电网短 路容量距20kA尚有一定的距离,但随着1 10kV主 变容量的不断增大,10kV短路容量已经接近甚至 超过了16 kA,因此高阻抗变压器开始得到应用。
(2)城市变电站宜设置2台主变,当负荷密度 为20MW/km2及以上时可设置3台主变。
(3)为保证10 kV母线电压在合格范围内,应 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4)变电站无功补偿宜取主变容量的1/4—
1/6。
(5)变电站优先采用全户内布置。 (6)110 kV应尽量采用屋内GIS结构。 (7)10 kV系统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 圈的调节采用微机自动跟踪补偿装置。 (8)新建变电站监控装置应优先采用综合自动 系统,保护装置应采用分布式结构。 (9)直流系统宜设一组100AH蓄电池组,交流 站用电宜设置2台,站用变压器应与接地变相结 合。 (10)建筑物装修应简单实用,布置上尽量减少 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三是指定专人全过程检查、协调相关配合部 门,保证所有工序的连续性,从而使整个桩基工程 得以顺利实施。所完成的各单位工程,桩基的检测 按《基桩低应变检测规程》JGJ厂玛3—95和桩基检测 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低应变检测和钻芯法检测。 经过检测,全场桩基合格率达9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