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字与编码》教学案例
一、设计理念
《数字与编码》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教学内容,“数学广角”主要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体会。

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

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了将数学课程设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计算机辅助。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践的习惯。

【基于本课的活动性、实践性和研究性的特征,在本课采用专题网页学习的形式,以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与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身份证号码的探索,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编排特点,知道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用数字进行编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养成与人合作和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良好习惯,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

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的相关信息,结合主题网站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法,应用数字进行编码。

难点:初步学会科学合理的编码,学会应用编码的规律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要仔细观看屏幕,(出示从古至今传递信息的图片)比一比谁看到的传递信息的方式最多,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

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快捷。

生:与数字编码有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从古至今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过程和数字编码有一定的联系,为后面研究数字编码作好一定的兴趣铺垫。


(二)讨论交流,探究身份证编码的规律
师:看了刚才的这些传递信息的方式,今天我们也来研究用数字传递信息的方式。

请你把课前收集的身份证号码输入到“我收集的信息”中。

师:输入身份证号后,请进入网站浏览身份证号码的组成。

同桌互相说一说各自都从自己收集到的身份号码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我发现身份证中间的一串数字就是出生日期。

生:身份证有18位数字。

生:我发现前三位数字都是420。

生:我发现前六位数字都是420115。

生:我知道倒数第二位是偶数就表示女,奇数就表示男。

【通过输入身份证号码,查询规律,同伴交流,得出了身份证的相关信息,这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网络教学的工具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师:那大家找的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到“身份证查询系统”中(输入妈妈的身份证号码)去查询一下,看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从哪里知道是“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到“身份证号码查询前六位”中输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就知道了。

生:真的,输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就出现了“420115”。

师引导学生回答:身份证第1~6位都表示户籍地,第1~2位表示省级代码,第3~4
位表示市级代码,第5~6位表示县区级代码,教师板贴“行政区代码”;身份证第7~10位表示出生年份,第11~12位表示出生月份,第13~14位表示出生具体日期,教师板贴“出生日期码”;身份证第15~17为表示顺序码,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码,教师板贴“顺序码”;身份证倒数第二位(17位),教师板贴“性别码”;身份证第18位表示检验码,教师板贴“校验码”。

师引导学生在身份证查询系统中比较原15位身份证号码和现18位身份证号码。

生:现在的18位身份证号码比15位身份证号码要好。

师:好在哪里呢?
生:多了年份和校验码,更清楚,反应的信息要具体些。

生:还有防伪功能。

师:一张身份证编码上的知识还真多啊!还有人有疑问吗?
生:我的身份证号码前6位跟同学们不一样?
生: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江夏区的人为什么他们的行政区代码是420122?
生:为什么我的身份证的最后一位是“X”?
生:身份证到底有什么作用?
师引导学生再次小组互助合作,进入网站搜索解决以上疑问。

师:(及时教育学生)公民身份证上的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证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国家标准编制的。

个人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在讨论交流,探究身份证编码规律的过程中,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一同操作、交流,给学生创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了师生、生生间互相倾听、互相补充、相互交流的课堂氛围。


(三)联系实际,实践应用
1、实例验证,加深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身份证号码的含义,我投影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让
学生仔细观察,从号码中能发现老师的哪些个人信息?(逐步对应板书),学生反
馈信息后,我投影出整张身份证,让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自我设计,实践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我请学生在小组内选定一位同学,请大
家为他设计身份证号码。

不能确定的数字用字母代替。

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省 市 县区 出生日期 顺序码 校验码
然后向学生说明,由于课前学生在户口簿上收集了自己的身份号,因此我们可以现场验证自己设计的身份证号。

【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查询信息,为的是能根据自己所学的身份证号码的编排特点,编出同桌的身份证号码而感到兴奋,有些迫不及待,在这里再一次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既巩固了身份证编码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主动、乐于实践、思维更加活跃。


(四)交流评价 全课小结
(五)网上浏览,拓展编码知识
师:除了刚才我们学到的身份证编码,你的身边还有哪些数字编码的事物,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选择一种感兴趣的编码数字去调查了解它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出数字与编码在生活中应用实例,更是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体验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六)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节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数字与编码
行政区划代码(省、市、区) 出生日期码 顺序码 校验码
42 01 15 1977 02 10 006 9

性别 奇数表示男性 偶数表示女性
三、教学反思:
依据《标准》中指出要将“数学课程的设计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为此本节
课的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不仅仅是知识上,而且更多的是计算机技能上的准备。

对于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是有帮助的,更多地让学生亲身参与,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经历完整的、自主的交流学习过程,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所给予的。

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1、课前调查
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积累生活经验。

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上数字编码,让学生收集身份证号码,并了解它们编排方法及其特点。

通过让学生自己调查,不仅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中探究
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

教学中,面对学生收集到的材料、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获取知识,学生的能力才会得以提高,学生才会上升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课教学中,将数学教学设计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使认识渐趋完善、深化,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探究、再发现的过程,正因为学生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

3、课后实践
数学教学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有意义的数学实际活动,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新知教学后,给同学编一个身份证号码。

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不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逐步培养实践能力。

总之,要实现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学生感知生活,进行有效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