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主法治社区申报材料(精)

民主法治社区申报材料(精)

幸福社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汇报材料
近年来,幸福社区党委、居委会在区委、区政府等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创新发展。

紧紧围绕“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平安和谐社区”这一主题,不断创新思路,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着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各项措施, 保证了辖区治安秩序良好,社会政治稳定,取得显著成效。

一、社区基本概况
1、基本情况
幸福社区位于位于铜陵市石城大道、义安北路、北京路和铜官大道之间,面积2.5平方公里,辖市建村、幸福村、石城村、井巷村、义安苑, 241栋楼房, 7267户, 人口 21000多人。

其中出租户 284户, 流动人口 568人,安置帮教人数 28人,矫正对象 3人,青少年 1967人,辖区有 25家企事业单位。

社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有序, 社区内的石城广场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是我市最大的社区广场之一。

2、社区党委及居委会队伍状况
2010年 9月, 规模调整后的幸福社区进行了社区党工委、居委会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党委和居委会领导班子,社区党工委共有 5名党委成员,下设 31个支部,现有离退休党员 1418人,社区工作人员 31人。

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 社区全体人员团结一致, 开拓创新,围绕“幸福365”这一品牌,组建了个性化调解室 ----“老党员信访接待室” ,推出了“五零”工作法,即“零盲点” 、“零激化” 、“零距离” 、“零缺失” 、“零障碍” 。

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次受到上级的表
扬。

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完善。

1、实现民主选举。

发挥居民代表作用, 提高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

一是通过组织学习增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发挥居民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三是建立健全居民代表会议机制,每年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
由居委会向居民代表汇报年度工作计划, 讨论决定社区重大事务, 并对居委会成员进行民主测评; 四是规范换届选举工作,按期换届,依法定程序进行,换届选举做到无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破坏和干扰选举的行为。

居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切实得到保障,无压制、破坏、侵犯民主权利行为现象发生。

2、实现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自治的核心,居委会每年的工作任务, 下属委员会都有职责和工作制度, 与社区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 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按照“合法性、自治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的总体要求制定出《幸福社区居民委员自治章程》。

3、实现民主监督。

居务、党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社区把办事公开、社会事业、经济指标、计划生育、困难户补助、低保家庭、新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等居民较关注的内容进行公开。

并实施“分片承包责任制” , 将社区按 250~300户住户平均分配给社区每个工作者,实行分片承包责任制,具体负责各项基础性工作,定期由社区居民、党员对工作者包片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居民满意度达 95%以上。

三、开展创建—“示范社区”以来所做的工作
1、构建安全组织网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突出, 全社区总人口逾万人,为了保证社区治安不出问题, 一是成立综治工作领导小组 ,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由社区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负总责, 分管综治工作的人员具体抓,社区民警、计生、民政、社保工作人员任成员,各负其责,措施到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是组建“社区平安理事会” 。

理事会成员由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和辖区单位领
导以及社区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群众共 23人组成。

理事会下设六个工作组,实行专群结合,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和治安防控工作。

三是社区与辖区单位签订了治安管理责任书。

积极开展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共建活动,有力地保障了居民的财产安全。

四是成立调解委员会。

由社区党委成员、工作者组成,较好的发挥民调委职能作用,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近百起,有效遏制了因调解不当而造成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和越级上访事件。

社区无一人参加“法轮功”或其他邪教组织。

2、改变社区脏、乱、差的卫生环境。

加大整治力度和长效管理机制。

环境卫生状况好坏,关系
到居民群众身体健康;长期以来,社区坚持长抓不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全社区共有保洁员 40名, 垃圾清运车 3辆, 每天清理垃圾近 10吨, 使社区居民有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3、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坚持每年“中秋、国庆”到来之际举办一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晚会;同时通过放映电影和请民间戏班唱戏自娱自乐等形式,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凝聚了人心,受到了广大居民们的欢迎。

4、成立“老党员接待室” , 着眼于化解社区矛盾。

一是实行开门接访。

在社区设立接待室,由 31名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接待员,轮流值班, 作息时间与社区工作人员同步, 负责接待居民的来访、来电、来信等事宜。

二是实行上门查访。

将社区内 241栋楼房划分为 31片, 每片设立一个联系点,建立一个完善的矛盾纠纷调处组织网络。

三是建立定期会议制度。

实行联合议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站每星期召开1次碰头会,对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访件和信息进行集中讨论,提出处理意见。

四是建立回访制和公示制。

对信访件处理情况,以信访回执单的形式反馈给当事人。

每月集中在社区党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

5、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的管理。

整合各方面力量,广辟渠道
采集流动人口信息。

一方面依靠房屋中介机构和辖区单位报送信息, 另一方面通过楼栋长和信息员采集信息,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变动情况。

对流动人口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加强了对流动人口中的“三无”人员以及有前科和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管理,及时掌握其动态。

6、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为使社区刑释解教人员不漏管、不脱管、不失控, 对 28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全部登记在册,建立档案。

在衔接工作中做到“四个及时” ,即:及时家访,按规定办理 3个月低保;及时确定帮教责任人,组建帮教小组;及时了解思想动态, 每月见一次面; 及时签订帮教协议, 强化帮教管理目标。

四、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努力为民办实事。

利用综治宣传月、国际禁毒日开展黑板报比赛、法律咨询、专题讲座、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举办“远离毒品,净化社区”有奖知识竞赛。

建立了“综治宣传长廊” , 形成浓厚的综治宣传氛围, 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综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同时,紧密联系社区各项工作, 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即与开展“五好文明家庭” 活动和“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相结合;与“不让毒品进我家”和“不让邪教沾我家”活动相结合;与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相结合;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相结合。

通过“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开展,我社区有 20户家庭被命名为区级“平安家庭”示范户, 2户家庭被命名为市级“平安家庭”示范户, 受到了上级表彰。

近年来,通过积极创新,不断探索,社区在平安建设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市、区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把幸福社区建设成为平安、和谐、文明的社区而不懈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