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也在一定程度 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直观性质,即不 再把物质归结为某种直接可感知的具体的物质形态,而 是对物质作了某种程度的抽象,如把广延性、可分性、 不可入性等看作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本身仍有着极大的局 限性:
第一,无论是其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结构的特定层次即原 子的观点,还是其将广延性、可分性、不可入性等视为 物质的本质属性的看法,都不懂得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 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的本质区别,都混淆了特殊与一 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 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 的缺陷
这种缺陷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与人类认识水 平低下有关,也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思 维方式有关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近代的唯物主义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 物质概念:
一方面,古代原子论的物质概念在近代有了新的发展, 并被置于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
另一方面,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和18世纪的法国 唯物主义哲学也依据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物质概念作 了新的探索
霍布斯:客观世界就是一切“物体”的总和,而物体的 基本属性就是广延性
霍尔巴赫:“物质一般地就是一切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 我们感官的东西。”;“一切物质所共有的特性,是广 延、可分性、不可入性、可具形状性、可动性或为一种 块体运动所推动的特性。”
爱尔维修:“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中只有一些 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 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
相对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来说,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第一,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当时自 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因而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 概念的猜测性质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 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 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就 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哲学唯物主 义是同承认这个特性分不开的。”
综合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物质就 是一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能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2.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意义
恩格斯和列宁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从实践 的观点出发来理解物质,并首次确认了实践活动本身的 物质性,是哲学物质概念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一,它明确提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指 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从而坚持了彻底的唯 物主义立场,这可从两个方面理解:
觉或观念 贝克莱 :“物是观念的集合”;马赫:“物是
感觉的复合”;中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心 外无物”
2.客观唯心主义的物质概念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不过是某种客观精神 的派生物
黑格尔:宇宙万物都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表现
唯心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把物质主观化或神秘 化,完全歪曲和颠倒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
提的,正是物质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有意识从而能从事实 践的人,并提供了实践得以进行的客观对象和客观条件,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以承认物质世界的先 在性为出发点的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又是建立在 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实践的观点,不从实践 出发,就不能正确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物质概念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由于没有实践的观点,因而不可 能形成科学的物质概念,也不可能正确理解世界的本质 和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创立,则为探寻世界的本质与 统一的基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实现了物质观上 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不仅正确揭示了物质的本质和 存在方式,而且深刻回答了意识பைடு நூலகம்起源和本质问题,并 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节 物质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变革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一 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和统一基础
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历了一个逐渐深化与 不断完善的漫长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的创立,是哲学物 质概念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一、物质概念的历史演变
(一)唯心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主观唯心主义的物质概念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只是人的一种主观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一 个根本之点,便是一方面强调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将实践概念奠定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又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对物质概念作了全新的规定
2.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内容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 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的”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从物质与意识的对 立统一关系中来把握物质,它对于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根本特性的强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彻底地 否定了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的哲学基础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明确指出客观实 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属 性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区别开来,从而也从根本 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局限性,为正确理解和 说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们首先探讨了世界的物质本 原问题,但他们往往把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视为世界的本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发展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哲 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 等人的元气说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试图对世界的物质性作 出统一的说明,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正确方向
第二,这种物质观根本就无法理解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的物质统一性,因而它在社会历史领域必然会陷入 唯心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根本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去理解物质,并把人的实践活动
本身理解为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客观的物质存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物质概念是有机统一的: 一方面,人类实践是以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