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证据收集课件
2018/10/16
• 在上述案例中,侦查人员收集证据时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从实践来看,在我们审理的大量刑事案件尤其是死刑案件 中,部分案件存在的证据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导致案件因 此不能及时审结,有的死刑案件未能获得最高法院的核准,
影响了打击力度。归纳起来,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中存在
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声明,今天讲的问题在 刑事侦查领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2018/10/16
(二)证明案件发生的基本证据
及其规格
证明案件发生的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自首供述 笔录、被害人或被害单位人员报案陈述笔录、目击 证人报案陈述笔录或公安机关接处警记录、在押人 员检举揭发线索材料、侦查机关受理案件登记表和 立案侦查决定书等。 被害单位人员报案陈述笔录应当附有说明该报案 人员系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单位证明。
2018/10/16
二、侦查阶段收集证据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根据刑诉法第五十条的规定,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必须
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
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
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收集证据应当全面。这就是侦查 阶段收集证据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运用时,通常应当遵
2018/10/16
1、讯问取证不合法。 2、书证制作不规范。 3、司法鉴定程序不严格。 4、现场勘验、检查不详实。 5、赃款赃物扣押、移送不合程序。
2018/10/16
(二)实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 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围绕刑事诉讼证据展开的专门调查工 作。根据《刑法》的规定,认定犯罪的原则是重证据、重调 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对存在疑问的犯罪采取疑罪从轻、疑 罪从无的原则。而在司法实践中,有的侦查人员习惯于有罪 推定,片面收集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忽略罪轻和无罪 证据的收集,忽略涉及量刑情节方面的证据的收集;回避证 据变化,不重视矛盾证据的排除,不重视构建证据体系,只 是简单的证据累积,使案件事实和证据难以达到法律真实的 要求。
2018/10/16
问题:在本案中,侦查人员办案存在哪些问题?
• 1、“偶然撞见赵某并将他拘留”,拘留程序不合法。应该是撞见犯罪嫌疑人,可以 立即抓获,但是拘留应该出示拘留证,而且要2名以上侦查人员。 2、应当在24小时以内尽快询问,并且应该尽快通知其家属其被拘留的事实和原因。 3、“部分证人召集在一间办公室内,进行了询问”,调查证人应当分别进行。 4、“张某一人开始讯问赵某”,讯问犯罪嫌疑人应有2名以上侦查人员。 5、“你老实交待你的罪行,我们党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准你狡辩、 抵赖”,首先应告知其涉嫌的罪名,其次应该询问其有无犯罪。 6、“不能请律师,侦查阶段律师不能介入”,必须告知其有权聘请律师。侦查阶段 律师有会见权,可以与嫌疑人会见。 7、“对你这种在逃犯,可以不出示”,必须出示拘留证。 8、“你必须拿出充分的证据来,我们才能说你无罪”,我国实行的是无罪推定,不 需要犯罪嫌疑人证明自己的清白。 9、“你若老实交代,说完了我们可以放你出去,你若顽抗到底,我们公安机关将从 重处罚你”,禁止诱供。而且,处罚罪犯的权利不在公安机关,而在人民法院。 10、“在讯问过程中,张某多次打赵某的耳光,并罚赵某跪在地上”,禁止刑讯逼供。
循以下四个规则:
2018/10/16
(一)全面取证规则
(二)合法取证规则 (三)及时取证规则
(四)反对强迫自证其罪规则
2018/10/16
遵循以上规则确立下来的证据,能否充分地认定案件 事实,通常是有标准可循的。一般地讲,运用证据认定 案件事实,应当符合以下标准:一是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即证据必须客观真实,证明力要强。这是对证据质的要 求,同时证据还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这是对证据量的 要求,质和量统一才能揭示案件的本来面目;二是据以 定案的每一个证据均已查证属实,不能查证属实的任何 证据均不能用来认定案件的事实;三是每个证据和案件 事实间都有实质的关联性;四是各个证据之间,证据与 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必须得到合理解释;五是综合认证 得出的结论必须具有排他性。
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证据是决定客观事实真伪 的基础,证据只有符合法律确定的具体规格,并经 查证属实后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也可以 说,证据是保证司法人员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 法律的基石。 所谓刑事证据规格,是指侦查、检察和审判机 关在侦查、起诉、审判等不同阶段,依据刑法规定 的各罪的不同构成要件,统一规范和遵循的收集、 提取、采信证据的行为,证明案件发生、发展、情 节、手段、后果等事实存在,及时侦破案件,准确 认定犯罪事实,依法定罪量刑的刑事诉讼证据形态 的依据和标准。
犯罪,也就无刑事诉讼可言。无证据即无法律上的犯罪。因此,证
据就成了打击犯罪的核心部位。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使证据在诉 讼中的地位显得更为明显。
2018/10/16
现阶段,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越 来越严格,侦查人员必须将以证据为核 心的侦查观念贯穿于整个侦查过程,并 且使所收集、固定的证据客观、真实、 全面,经得起庭审的质证。但在司法实 践中,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由于证据 上存在的缺陷,致使一部分案件不能顺 利审结甚至流失。
2018/10/16
•
围绕刑事侦查阶段的证据收集工作,
我讲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侦查人员在收
集证据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侦查阶段收集
证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三是简要介绍一
下刑事案件的基本证据及其规格问题。
2018/10/16
一、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中存在的问题 •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个案例:
• 犯罪嫌疑人赵某,男,25岁,工人。赵某因盗窃 公款潜逃,今年1月4日,侦查人员张某在执行其 他公务活动时,偶然撞见赵某并将他拘留。为了 使本案的证据更充分,侦查人员张某、杜某于 1 月5日前往赵某所在单位,将本案的部分证人召集 在一间办公室内,进行了询问。
2018/10/16
第二,据以定案的每个间接证据必须查证属实。就是要审 查、判断证据的真实可靠性。
这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从证据的来源 进行审查判断,其二是从证据的内容进行审查判断。从证据 的来源进行审查判断,主要是审查证据的形成过程有无影响 其真实可靠程度的因素以及证据提供者有无影响证据真实可 靠的因素。
2018/10/16
刑事案件的基本证据及其规格问题
• • • • • (一)证明犯罪嫌疑人身份情况的基本证据及其规格 (二)证明案件发生的基本证据及其规格 (三)证明案件侦破过程的基本证据及其规格 (四)证明犯罪嫌疑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和抢劫犯罪事实的基本证据及其规格 (五)证明犯罪嫌疑人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和其他酌定从轻处罚情节的 基本证据及其 规格
2018/10/16
第三,每一个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客观的联系,能够证
明案件的某些事实或情节。
具体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分 析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有无联系。对杀人现场的指 纹,要对其遗留的条件、时间等进行分析,看是否 为作案人遗留。二是要分析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 联系。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如指纹与案件的联系是纹线,作案工具与案件的联 系是痕迹等。三是分析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 的确定性程度。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的确定 性程度是由证据本身的确定性程度所决定的,而证 据本身的确定性程度又是人类认识活动中确定与非 确定性的矛盾所决定的。
2018/10/16
(一)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
•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强调实体真实,要求诉讼活动必须建立 在程序合法的基础上,只有程序合法才能保证实体真实的 实现。但有相当一部分侦查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缺乏程序法 和实体法并重的观念,重实体轻程序,注重犯罪控制,忽 视人权保障,没有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去调查 取证,有的办案人员习惯于惯性思维,根据自己的习惯好 恶来办理案件,先实体后程序,常常出现补办法律手续的 情况,造成许多案件存在证据瑕疵,人为地造成案件疑难, 甚至出现冤假错案。
办理刑事案件证据收集
2018/10/16
证据收集的重要性
2018/10/16
有句法谚说:“在法庭上,只有证 据,没有事实。”这句话强调的就是证 据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刑事诉讼的 核心问题就是证据。
2018/10/16
• 证据是认识犯罪事实的手段和桥梁,刑事诉讼活动的全部过程,就 是收集、审查、判断证据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在此基础上适 用法律的过程。离开证据就无法查明案件事实,谈不上用刑罚惩罚
公安机关接处警记录应当由复制、提取的侦查人 员署名注明复制、提取时间和记录来源等内容,并 加盖记录提供单位和本单位印章。
2018/10/16
刑事证据规格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刑事证据规格问题。我们知道,从个案上看, 刑事案件尽管在事实和情节等方面千差万别,但任何案件的发生发展过 程,都有其客观归罪的轨迹,而这一轨迹反映在证据证明和证据适用上 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故意杀人犯罪,从犯意的产生到犯罪的准备、 实施,其事实与情节总是同犯罪构成相联系的。这种联系的过程及过程 表现出的内容特点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如作案的时间地点、 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凶器、 现场勘查、尸(活)体鉴定结论、技术鉴定、医疗诊断等等。对于这些 形式的归纳与逻辑整理,便形成了证据规格。
2018/10/16
第四,间接证据之间、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协调 一致,矛盾得到合理排除。
在证据体系当中,各个证据之间不能互相矛
盾和抵触。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必须通过对证据
的审查判断,排除其中的虚假证据,解决各证据
之间存在的矛盾,使证据体系完整而有价值。
2018/10/16
三、刑事案件的基本证据及其规格调取实物证据。
2 、重视收集有罪、罪重证据,不重视收集无罪、罪轻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