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主观因素影响小,准确度高,对VTE这一凶险疾患的临床诊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1]韩锐,李秀.联合检测活化蛋白C-蛋白C抑制物复合物、D-二聚体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3):421-423.[2]顿晓熠,刘志英,吴勤奋,等.Padua评分联合D-二聚体在2型糖尿病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9):3617-3621.[3]邵翔,甄凯元,雷洁萍.2018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解读之六: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11):1027-1029.[4]李积凤,杨媛华.《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关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推荐意见[J].中国医刊,2018,53(10):1078-1082.[5]李斌,杨筱君.血栓标志物对癌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预测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79-581.[6]秦小玉,宋燕,陈宁恒,等.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清AT3、蛋白C、蛋白S水平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12-14.[7]BAGLITL T.D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Br Med J,2004,312(7032):683.[8]廖海红,潘月芬,沈俊俊,等.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ADP、FH2、FDP、DD水平变化研究[J].浙江医学,2016,38(10):739-740.[9]王伦善,贾建安,黄其峰,等.FDP和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和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2):133-136.[10]张雪琦,吴翠翠.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FDP、FM、ATⅢ含量对DIC的诊断价值[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6):766-768.(收稿日期:2019-06-19)【摘要】目的分析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超声特征。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将术后或产后宫腔镜/MRI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判定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分析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超声影像图表现。
结果60例患者均属早期妊娠(<14周),有5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不完全纵隔子宫,有49例经宫腔镜/MRI证实为不完全纵隔子宫,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67%,漏诊率为6.67%,误诊率为11.67%。
结论超声检查在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超声特征诊断价值DOI:10.19435/j.1672-1721.2019.26.067不完全纵隔子宫是最常见的子宫发育异常类型,由于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使其诊断受到一定限制,而不完全纵隔子宫因受到纵隔的影响,导致宫腔形态改变,影响患者生育功能,并增加早期流产、不孕等发生率[1]。
超声检查是妊娠前后最常用的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性高等特点,若可经超声检查对不完全纵隔子宫作出早期诊断,将为妇产科的进一步临床处理提供依据[2]。
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超声特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患者60例,年龄19岁~ 36岁,平均年龄(27.21±4.68)岁;其中2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史,12例伴下腹疼痛,25例无明显症状。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选用东芝公司生产的Xari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经阴道探头频率设置为5MHz,对盆腔进行多切面全方位扫查,观察子宫外形、子宫内膜分布、宫腔回声,测量子宫径线。
重点查看宫内妊娠情况,明确妊娠囊位置;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观察血流信号,包括纵隔内部及妊娠囊周边。
1.3观察指标将术后或产后宫腔镜/MRI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判定超声检查准确性,分析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超声影像图表现。
2结果2.1超声检查准确性60例患者均为<14周的早期妊娠,孕前无子宫外形异常,本次检查有56例诊断为不完全纵隔子宫,且有49例经宫腔镜/MRI证实,其中有28例位于纵隔左侧宫腔,有21例位于纵隔右侧宫腔,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67%(49/60);有4例漏诊,漏诊率为6.67(4/60),疑为宫内早孕及宫角妊娠;有7例误诊,误诊率为11.67%(7/60),因过早宫内妊娠被误诊为不完全纵隔子宫。
2.2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超声影像图表现①妊娠<10周(42例):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增大,宫底呈现增宽现象,宫底可见“凹陷”,宫腔内可探查及低回声纵隔,且纵隔将宫腔分为2个,一侧伴有妊娠囊回声,另一侧伴有内膜回声增厚/宫腔积液;42例患者妊娠囊内有25例伴有卵黄囊及胚芽,17例伴胎心搏动;经由多切面观察,可见妊娠囊与纵隔影像,且宫腔呈不对称的“Y”形。
②妊娠10周~14周(7例):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增大明显,可见弧形宫底,带状低回声纵隔主要位于羊水无回声区,可见较宽分隔基底部,且回声多呈纵行,少数为斜行;纵隔将羊膜囊分为左右两部分,羊膜囊内可见胎儿回声、胎动及胎心,部分胎儿横跨于纵隔,而部分胎儿位于较大的羊膜腔内。
3讨论3.1不完全纵隔子宫形成机制双侧子宫副中肾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先发生融合,再形成纵隔,通常在孕12周时,纵隔完全消失,单腔子宫逐渐形成,而若此时出现外界因素干扰,将影响纵隔吸收,出现吸收不完全现象,使其到达宫颈内口上方时终止,便形成不完全纵隔子宫[3]。
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的超声特征分析陈智懿1熊靖1卢姣娣2(1万载县中医院,江西万载336100)(2万载诚济医院,江西万载336100)作者简介:陈智懿,女,本科,主治医师。
医技与临床CT 平扫与增强扫描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戴犹峰(上犹县人民医院,江西上犹341200)3.2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超声影像图表现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超声诊断特点如下:①妊娠10周内:可见宫底增厚,且随着时间不断增加,宫底“凹陷”或“切迹”也逐渐明显,且其逐渐向孕囊对侧偏移,但凹陷深度通常<1cm ;同时,可于宫腔内见一“楔形”低回声纵隔,并由宫底延伸至宫颈内口,且内膜所呈现的“Y ”形是其特征性影像。
宫腔被纵隔分为两部分:一侧子宫偏大,且可见妊娠囊回声,孕囊呈偏心性,且其回声周围包绕子宫肌层回声;另一侧子宫腔内膜增厚,并出现蜕膜反应;纵隔下部可见宫腔相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妊娠囊绒毛环状血流信号及纵隔血供。
②妊娠10周~14周:随着妊娠囊不断增大,宫底的“凹陷”或“切迹”逐渐消失,妊娠囊横跨于纵隔,经羊水可见清晰纵隔。
超声图像可见“蚕豆状”妊娠囊,可见“乳突状”或“带状”低回声纵隔,胎儿处于羊膜腔内。
羊水中纵隔特点:均为单发纵隔,位置处于宫底部、宫腔上部,部分纵隔偏向一侧,常表现为斜行走向,回声类似于肌层,基底部相对较宽,且逐渐变细,并逐渐向宫颈延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纵隔上可见“星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4]。
3.3超声诊断不完全纵隔子宫的意义超声检查在不完全纵隔子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①不完全纵隔子宫的出现可能引发早期流产、早产、不孕、反复流产等异常妊娠情况,早期经超声作出诊断,可为保胎、相应处理等提供有效指导。
②不完全纵隔子宫妊娠处于孕中晚期时,纵隔的形态及大小将随着孕囊增大而不断改变,使超声对纵隔的诊断及识别难度加大,易造成漏诊,因此需在早期妊娠进行超声诊断,该时期可有效显示纵隔的形态及大小,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在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1]李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纵隔子宫妊娠65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2):171-173.[2]梁栋,钟沛文,张四友,等.经阴道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诊断纵隔子宫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5):3673-3675.[3]王琳丽,姬冬辉.不完全纵隔子宫中晚期妊娠的声像图特征及对胎位、胎盘、羊水和胎儿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6):744-746.[4]邹海蓉,何琳,邹建中,等.不完全纵隔子宫早期妊娠42例的超声声像图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2):1447-1451.(收稿日期:2019-06-26)【摘要】目的探讨CT 平扫与增强扫描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 平扫及增强扫描,以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活检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CT 检查结直肠癌T 、N 分期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
结果84例患者经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活检检查出腺癌48例,黏液癌19例,未分化癌17例;CT 检查定位定性准确率为100.00%;CT 平扫与增强扫描诊断T 分期准确性为76.19%,其中≤T2期为58.62%,T3期为86.67%,T4期为84.00%,T3期与T4期诊断准确性较≤T2分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 平扫与增强扫描诊断N 期准确性为75.00%,其中N0期为84.85%,N1期为83.33%,N2期为57.69%,N0期与N1期诊断准确性较N2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CT 平扫与增强扫描可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准确的TNM 分期,在术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结直肠癌CT 平扫增强扫描诊断价值DOI :10.19435/j.1672-1721.2019.26.068结直肠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早期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的影响[1]。
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手术的方式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且对于早期直肠癌具有较高的治愈率,而对于晚期直肠癌治愈率较低,因此,如何早期对结直肠癌患者作出准确诊断十分关键。
本研究主要探讨CT 平扫与增强扫描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活检确诊,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23岁~76岁,平均年龄(49.21±5.1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