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防灾减灾试卷及答案

气象防灾减灾试卷及答案

防灾减灾试题满分100分一、填空题(20题,每空1分,共30分)1、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_____________ 、易发区和易发时段、_____________ 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防御原则和目标、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3、经批准的人影作业站点,必须调查和掌握高炮、火箭射程范围内的城镇、厂矿企业、村庄等人口稠密区的分布情况,绘制安全射界图。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以及城乡规划编制中,应当统筹考虑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5、发生跨省级行政区域大范围的气象灾害,并造成较大危害时,由化国务院决定启动相应的国家应急指挥机制,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6、民政部门应当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并按照规定职责核查灾情、发布灾情信息。

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

水利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主要河流、水库的水量调度,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工作。

7、《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首次以国务院规范文件形式明确了气象灾害从预警到响应部门联动的职责,确定了地方政府建立气象灾害政府专项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任务。

&《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目的是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9、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点、回收弹壳,统计故障弹,上报作业情况,对高炮、火箭发射架进行维护、保养,并存放于库房中。

10、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必须经常组织安全检查工作,规范检查内容,制定检查提纲。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以书面形责令限期整改。

11、期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

12、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与培训,要有面向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培训计划。

13、在避难场所以及附近的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

14、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制度,要建立管理考核制度,包括相关人员的日常管理、气象防灾减灾设施的维护管理等。

15、建立气象减灾工作档案。

建立包含图片和文字的规范、齐全的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档案,以便查阅。

16、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要按照公益性服务的要求,以基层农村为重点,以农民受益为核心,以满足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前提。

17、按照集约化思路,与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把气象信息服务与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科技、文化、教育等信息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服务的集约化,实现多站合一。

18、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至少要有一名信息员。

信息员可由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农村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兼职担任。

19、火箭弹携带催化剂,发射到云体内指定部位,对云体进行增雨防雹播撒式催化作业。

20、禁止对火箭弹自行拆卸、解剖和敲打。

二、选择题(单选50题,每题0.5分,共25分)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大学生起施行。

(A )A 2010年4月1日B 、2010年5月1日C、2011年4月1日D 、2011年5月1日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所称气象灾害,不包括大学 __ (C )A、台风、大风(沙尘暴) B 、低温、咼温C、山洪、泥石流 D 、冰雹、霜冻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大学多发区域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护林和紧急避难场所等建设,并定期组织开展建(构)筑物防风避险的监督检查。

(A )A、大风(沙尘暴)、龙卷风B 、台风C、强对流天气 D 、洪涝灾害4、《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大—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A )A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C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5、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大学负责。

(C )A、市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B、市级以上地方建设主管机构C、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D、县级以上地方建设主管机构6、《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由大学规定。

(C )A.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B. 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C.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7、《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大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以及灾情发展情况,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气象灾害级别或者作出解除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决定。

(C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大学提供的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要求及时增播、插播或者刊登。

(B )A、当地气象主管机构B、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C、当地气象台站D、当地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9、《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灾害联合监测,应由大学组织。

(B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B各级气象主管机构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10、对于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的或在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应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大学罚款。

(B )A、5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C、10万元以上11、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十有”原则是什么?( A )A、具有农业气象专业人员、具有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具有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具有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具有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具有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块、具有多部门合作机制、具有“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具有信息反馈机制、具有服务效益评估机制B、具有气象专业人员、具有气象服务方案、具有气象指标体系、具有气象服务平台、具有气象适用技术、具有小气候服务示范田块、具有多部门合作机制、具有“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具有信息反馈机制、具有服务效益评估机制C、具有农业气象专业人员、具有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具有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具有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具有农业气象监测网络、具有农业气象适用技术、具有多部门合作机制、具有“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具有信息反馈机制、具有服务效益评估机制D、具有气象专业人员、具有气象服务方案、具有气象指标体系、具有气象服务平台、具有气象适用技术、具有小气候服务示范田块、具有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具有“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具有信息反馈机制、具有服务效益评估机制12、三农是什么?(B )A、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气象观测站网体系B、农村、农业、农民C、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现代农业气象指标体系,现代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体系D、农气、农业、农改13、用3 —5年的时间,形成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成覆盖广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健全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实现防御规划到县、蚩织机构到乡、精细预报到乡、自动观测到乡、气象服务站到乡、应急预案到村、风险调查到村、科普宣传进村、气象信息员到村、预警信息发布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灾情收集到人,发展适合我国农村基本情况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整体水平。

(C)A、村、村、村 B 、乡、乡、乡C、县、村、村 D 、县、乡、村14、成立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气象、农业、水利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气象为农服务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2次领导小组会议,负责组织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B )A、气象局局长 B 、政府分管领导C、政府主管领导 D 、农牧局局长15、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要遵循“多员合一”的选择。

(B )A、专职人员 B 、多员合一、一员多用C、精挑细选、具备气象知识 D 、选村干部、不选村民16、灾害风险区划、防雷示范点的责任主体是省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科普宣传等工作的责任主体省级。

(A )A、省级业务单位,县气象局B、县气象局、县气象局C、县气象局、市气象局 D 、市气象局、省级业务单位17、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建设的八有标准是什么?(A ) A、具有气象防灾减灾领导机构、具有气象信息员队伍、具有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具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具有乡(镇)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具有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具有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计划、具有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B、具有多部门合作机制、具有气象信息员队伍、具有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具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具有乡(镇)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具有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具有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计划、具有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C、具有气象防灾减灾领导机构、具有气象防灾减灾专业人员、具有标准化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具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具有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区划、具有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具有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计划、具有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D、具有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具有气象信息员队伍、具有标准化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具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具有乡(镇)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具有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具有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发布平台、具有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反馈机制18、2013年,省、县地方政府按照U的比例配套建设资金,并将不低于匹万元的运行、维持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畴,列入年度基本支出预算。

(D )A、1:1,20 B 、2:1,10 C 、1:1.5,20 D 、1:1,1019、气象信息发布网络建设的责任主体为县气象局^规范标准和运行监控系统建设责任主体为省气象局。

(B )A、县气象局、县气象局B、县气象局、省气象局C、市气象局、省气象局D、省气象局、省气象局20、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提出,按照“六个有”的基本条件在每个乡(镇)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

“六个有”是什么?(B )A、有固定场所、有农业气象监测设备、有信息员、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B、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C、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农业气象专业人员、有监测预警网络、有应急预案、有科普计划D、有固定场所、有领导机构、农业气象专业人员、有监测预警网络、有应急预案、有科普计划21、《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工作原则规定把省气象作为_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