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作者:刘亚明
来源:《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年第22期
摘要随着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

而地下铁道恰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

又因其环保、高效的特点,地下铁道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接受。

中国的地下铁道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将为城市化进程给予强大动力。

地铁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下铁道城市化环保高效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22-0017—1
1.地下铁道的历史
1863年1月13日,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建成并通车,它的成功运行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此,城市交通进入轨道交通时代。

不过,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步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欧美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很快,有13个城市相继建成了地铁。

而在当时,旧式的有轨电车仍是主要的公共交通设施。

不过,相比于地铁,其运行速度低、噪音大、正点率低等缺点已经显露出来。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停滞萎缩期。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停滞不前。

而汽车凭借它便捷灵活的特点,被人们接受,因此汽车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

而在这一时期,世界上只有5个城市发展了城市地铁。

而有轨电车则渐渐被淘汰。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之前的汽车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交通逐渐拥挤,严重时会导致交通瘫痪。

再加上空气污染,噪音大等缺点,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到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轨道交通也从欧美国家扩展到亚非拉的日本、中国、韩国、伊朗等国家。

这一时期有17个城市新建了地铁。

第四阶段(20世纪至今)这个阶段,城市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手段,更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体现,而且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某种积极的作用。

不同国家的地下铁道建设更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

如:莫斯科地铁,被称为欧洲的“地下宫殿”,天然的石料配以欧洲传统灯饰,俨然一座艺术博物馆;纽约则是当今地铁运行线路最长的城市;巴黎地铁是世界上最方便的地铁,运行线路与换乘地点一目了然。

这一时期,墨西哥城与首尔是世界上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

2.我国地下铁道建设发展概况
我国大中城市目前的交通现状为:人口密度大、行车速度慢、交通秩序混乱、耗能多、污染严重。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建造地下铁道。

我国的第一条地下铁道是于1969年在北京修建的,当时是借鉴莫斯科与伦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经验,作为等级人防工事建造。

直至1977年,这条地铁线路才正式运行载客。

这条地铁已经为首都公共交通的一条重要干线。

它在试运营期间,为缓和北京市的乘车拥挤起了重要作用。

11年来,共运送乘客2.5亿人次。

目前,它每天最多可以发320列车,运送乘客19万人次。

中国城市对地铁的渴望首先体现在长度上。

几乎所有的地铁城市施工项目在实施一期工程之后修改了原先的线路长度。

目前中国运作地铁项目的城市中,城市总长度规划都在100千米以上。

北京奥运会时,北京的地铁总长已经达到300千米。

要知道,伦敦地铁线路总长不过460千米左右。

由此可见,我国地下铁道建设的速度之快。

上海、南京、广州、沈阳等城市也在积极规划着地下铁道的建设。

地下铁道交通,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都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大都修建地铁来缓解和改善交通紧张状况。

就我国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转移,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将更加恶劣,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因此,投资建设地铁必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我国地下铁道建设的展望
我国城市修建地下铁道交通系统的历史还很短,有的城市甚至连综合交通规划不够完善。

因此,编制城市地下铁道交通规划对我国还是一件新生事物。

特别是我国地下铁路建设的宏观规划应更加慎重,哪些城市可以修建地下铁道,哪些城市应该修建地下铁道,都要经过仔细的分析与计划。

城市地下铁道交通建设对土地开发、交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影响特别大。

地下铁道交通建设包括对城市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建设,规划的核心是满足现有的巨大交通客流需求,缓解交通拥挤。

因此,在城市地下铁道交通规划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地下铁道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匹配。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是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必须要与城市本身的发展情况相结合,与城市的经济目标相配合。

地下铁道的建设还要考虑到线路沿线的地质情况与城市环境。

既要节省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又要便于乘客的出行。

3.2地下铁道的规划要满足城市主干客流的需要。

城市地下铁道的线网规划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土地形态、人口与商业分布特征,使地下铁道交通最大限度地分担城市交通大部分的客流。

要以最短的线路连接城市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和城市生活区等客流集散量巨大的场所。

此外,单条地铁线路不宜过长。

由于一般的客流分布呈枣核形状,影响地铁交通效率。

这需要仔细、合理的规划来解决。

3.3地下铁道网规划的系统协调。

要布置合理的地下铁道建设网,就要合理的建造换乘枢纽,缩短乘客的行走距离并避免人流交叉。

地下铁道建设也作为一个城市的景观而存在,要将城市的文化传统融入到车站的建设当中,与城市景观、城市环境相协调。

3.4多种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分析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取其利弊,要做到“宜地铁,就地铁;宜轻轨,则轻轨”。

不能把目光只局限于某一种轨道交通方式。

对于大型或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应优先考虑发展地铁交通的地下线路。

对于客流量相对较小、修建地铁不经济的城市,宜转向轻轨交通系统。

轻轨系统还特别适用于坡道较大或市区弯曲的大中心城市。

充分发挥各种轨道交通的优点,让各种轨道交通得到有机的协调发展。

3.5地铁交通与地面公共运输的一体化。

地下铁道交通已经为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承担了较大的客运量。

而在国内,地下铁道交通所承担的公共客运量比例还较小,但据已有的地下铁道长期规划,其公共客运量的分担比例会达到一半以上。

由此,地下铁路交通与地面交运的客运一体化是城市客运合理化的关键环节。

客运一体化就是综合各种公共交通设施与资源,综合分析利弊,达到统一规划,充分利用城市自身资源,实现客运交通捷运化的需要。

总体上来看,地铁代表着城市交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要求,这已经为国内外大城市地下铁道交通发展的实践所证实。

地铁运输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还在不断挖掘,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努力。

近些年,国家对于地铁建设的措施更加明晰,对于地铁建设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