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材料测试(1)

纺织材料测试(1)


煮沸)
24℃)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部分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溶解(加热)
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二甲基 甲酰胺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溶解(93℃)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93℃) 溶解(40-50℃)
纵向形态特征
扁平带状、有天然捻曲 有横节、竖纹 有横节、竖纹 表面有鳞片 表面有鳞片 表面如树干状,粗细不匀 表面如树干状,粗细不匀 纵向有细沟槽 平滑 有1~2根沟槽 有1~2根沟槽 平滑或有1~2根沟槽 平滑或有1~2根沟槽 平滑
截面形态特征
腰圆形,有中腔 腰圆形,有中腔及裂缝 多角形,中腔较小 圆形或接近圆形,有些有毛髓 哑铃形 不规则的三角形或半椭圆形 相当扁平的三角形或半椭圆形 四周呈锯齿形,有皮芯结构 较少齿形或接近圆形 不规则的带状 腰圆形 圆形或哑铃形 接近圆形 圆形
纺织材料测试(1)
密度梯度法的测试原理及特点
根据各种纤维具有不同密度的特点来鉴别纤维。 测定纤维的密度不但可以了解纤维的基本物理性能, 而且可以作为研究纤维的某些超分子结构和形态结 构的一种有效手段。
测定纤维密度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是密度 梯度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悬浮原理来测定固体密度 的一种方法。
该法适用于未染色纤维或未染色的纯纺纱线和织物。
纺织材料测试(1)
几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反应
纤维种类
1号着色剂 碘-碘化钾溶
着色
液着色
纤维种类
1号着色剂着 碘-碘化钾溶

液着色
棉 麻(苎麻)
羊毛 蚕丝
灰 青莲 红莲 深紫
不染色 不染色
淡黄 淡黄
涤纶 锦纶 腈纶 维纶
红玉 酱红 桃红 玫红
不染色 黑褐 褐色 蓝灰
纺织材料测试(1)
熔点测定法的测试原理及特点
根据某些合成纤维的熔融特性,在化纤熔点仪或 附有加热和测温装置的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消光 时的温度测定纤维的熔点,从而来鉴别纺织纤维。
由于大多数的合纤没有确切的熔点,因此该方法 一般不单独应用,而是在初步鉴别后作为验证的辅 助手段。此外此法仅适用于未经抗熔等处理的单一 成分的纤维与织物。
纺织材料具有吸湿滞后性,一般规定在测试前试样必须在标准大气下放 置一定时间,使其由吸湿达到平衡回潮率; 每隔2h连续称重,当重量的递变量不超过0.25%或每隔0.5h连续称重, 当重量的递变量不超过0.1%时,可认为试样达到吸湿平衡状态
如果纺织材料在调湿前的实际回潮率较高,为确保试样能在吸湿状态下 达到调湿平衡,还需对试样教学预调湿。 将试样置于温度为50℃,相对湿度为10~25%的环境,使之接近平衡
纺织材料测试(1)
第一节 纺织材料的测试标准与测试环境
纺织标准的种类
技术标准:名词术语、图形符号、代号及通用性法则等
纺织基础标准
测试标准*:对纺织品结构、性能及质量的测试方法所作
的统一规定
纺织产品标准:对纺织产品的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评定规则、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藏、运输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纺织材料测试(1)
纺织材料测试(1)
溶解法的测试原理及特点
根据各种纤维在不同试剂中的溶解性能的差异 来鉴别纤维。
方法:对于单一成分的纤维,鉴别时可加入少 量待鉴别的纤维放入试管中,注入某种溶剂,用玻 璃棒搅动,观察纤维在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如溶解、 微溶解、部分溶解和不溶解等几种。
该法适合于各种纺织材料,包括染色纤维或混 合成分的纤维、纱线与织物的鉴别。它常在用其他 方法作初步鉴别后,再用溶解法加以证实。此外该 法还广泛用于分析混纺产品中纤维含量。
第一节 纺织材料的测试标准与测试环境
纺织测试标准的表现形式 标准文件:以文字形式表达的测试标准 标准样品:以实物标准为主,并附有文字说明的标准
纺织材料测试(1)
第一节 纺织材料的测试标准与测试环境
纺织品测试环境
纺织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大气环境的波动会引起纤维吸湿量的变化, 并使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发生变化; 我国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20±2℃,65%(允许变化范围:一级为 ±2%,二级为±3%,三级为±5%)
该法适用于单一成分的纤维、纱线和织物,不 适用于混合成分的纤维、纱线和织物,或经过防火、 防燃及其他整理的纤维和纺织品。
纺织材料测试(1)
几种常见纤维的燃烧特征
纤维名称 接近火焰
棉、麻、粘、 富纤
不熔、不缩
羊毛、蚕丝 收缩或卷缩
涤纶
收缩、熔融
锦纶 腈纶
收缩、熔融
收缩、微熔、 发焦
在火焰中
继续燃烧
逐渐燃烧 先熔后烧、有
粘胶纤维
绿
黑蓝青
氯纶
铜氨纤维

黑蓝青
丙纶
— 鹅黄
不染色 不染色
醋酯纤维
桔红
黄褐
氨纶
姜黄

注:1. 碘-碘化钾溶液是将20g碘溶解于100ml饱和碘化钾溶液中制得; 2. 1号着色剂配方是:分散黄(SE-6GFL)3.0g,阳离子红(X-GFL)2.0g,直接耐晒蓝(B2RL)8.0g,
蒸馏水1000g,使用时稀释5倍。
纺织材料测试(1)
几种常用纤维在化学溶液中的溶解性能
溶剂
棉 羊毛 蚕丝
麻 粘胶 醋酯 涤纶 腈纶 维纶 锦纶 丙纶 氯纶 氨纶
盐酸 (37%, 24℃)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不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硫酸
氢氧化钠(5%, 甲酸(85%,
(98%,24℃)
各种天然纤维手感目测的比较
观察内容

手感
柔软
苎麻
粗硬
羊毛
蚕丝
弹性好,有暖感 柔软,光滑,有冷感
长度/mm 15~40,离散大 60~250,离散大 20~200,离散大
很长
细度/μm 含杂类型
10~25
碎叶、硬籽、僵 片和软籽等
20~80 麻屑、枝叶
10~40
草屑、粪尿、汗 渍、油脂等
10~30 清洁、发亮
此法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纺织原料,是 用来鉴别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等不同品种的简 便方法之一,但其准确性较差。
纺织材料测试(1)
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手感目测的比较
纤维观察内容
长度、细度 含杂
色泽
天然纤维
差异很大 附有各种杂质
柔和但欠均一
化学纤维
相同品种比较均匀 几乎没有
近似雪白,均匀,有的有金属般 光泽
测定纤维的密度还可定量分析二元混纺纱线与 织物中某一纤维含量和混合的均匀度,计算中空纤 维的中空度和复合纤维的复合度等。
纺织材料测试(1)
荧光法与红外光谱吸收法的测试原理及特点
荧光法是利用紫外线灯照射纤维,根据各种纤维发 光的性质不同,纤维的荧光颜色也不同的特点来鉴别纤 维。
随着测试仪器的发展,可应用电镜技术、X射线技 术、差热分析技术、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纤维鉴别或验证。 其中红外光谱吸收法是研究纤维内部结构的方法。由于 各种纤维的内部结构具有不同特征,因而也可用来鉴别 纤维。它能准确而快速地对单一成分或混合成分的纤维、 纱线和纺织品进行成分和含量的分析,是较有效的方法 之一。
第三讲 织物测试技术
重点介绍织物结构的综合分析技术、织物力学性质的测试技术和 织物色牢度与生态纺织品的测试方法;简单介绍高新技术在纺织材 料测试中的应用、纺织专业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及布局等。
纺织材料测试(1)
第一讲 纤维材料测试技术
第一节 纺织材料的测试标准与测试环境 第二节 纺织纤维材料的认识与鉴别 第三节 纺织纤维几何形态与尺寸的测定 第四节 纺织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第六节 纺织纤维材料的其他性能测试
几乎无折痕
手感织品有拉手感、光泽柔和且均匀、 明亮而不刺眼
无折痕
手感滑爽、外观挺括、光泽均匀
无折痕
手感滑爽且柔和、但不挺括、光泽明 亮,不如真丝柔和
有明显折痕,难恢复
纺织材料测试(1)
燃烧法的测试原理及特点
根据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其燃烧特征也不同 来区分纤维的种类。
方法:通过观察纤维接近火焰、在火焰中和离 开火焰后的燃烧特征,散发的气味及燃烧后的残留 物,可将常用纤维分成三类,即纤维素纤维(棉、 麻、粘纤等)、蛋白质纤维(毛、丝)及合成纤维 (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等)。
系统鉴别法
将未知纤维稍加整理,如果不属弹性纤维,可采用燃 烧试验法将纤维初步分成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和 合成纤维三大类。
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如棉、麻、丝、羊毛、兔毛、 驼毛、马海毛、牦牛毛等)有各自不同的形态特征,用 显微镜就可鉴别。
合成纤维一般采用溶解试验法,即根据不同化学试剂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特性来鉴别。对聚丙烯、聚氯乙 烯、聚偏氯乙烯还可利用氯检测法和熔点法验证。
纺织材料测试(1)
第三节 纺织纤维几何形态与尺寸的测定
纤维的几何形态与尺寸主要是指纤维的长度、细度、 卷曲或转曲等,它们与纤维的可纺性、成纱质量、手感、 保暖性等关系密切,是纤维的常规检验项目。
纺织纤维的长度测量 纺织纤维的细度测量 纺织纤维的卷曲特征测定
纺织材料测试(1)
常用纺织纤维的熔点
纤维名称 二醋酯纤维 三醋酯纤维
涤纶 锦纶6 锦纶66
熔点范围,℃ 255~260 280~300 255~260 215~220 250~2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