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分析

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分析

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分析
【摘要】民间借贷的纠纷案件屡屡发生,作为公民,我们应当如何维护自己合法合理的正当利益,法官在审理这类纠纷时如何审查案件,如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都是民间纠纷所涉及的问题,也是今后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关键。

【关键词】借条;欠条;举证责任
一、案情
原告王某,女,1965年8月出生,某有限公司职工,住电厂家属院。

被告李某,男,1962年6月出生,某县某村农民,住该村。

2006年7月2日,被告李某给原告王某出具欠条一张,上面书写:“今欠到王某人民币伍拾柒万元整,今欠人李某”。

二、审判
原审认为,原、被告之间诉争的570000元,原告提交了被告出具的欠条,对于该欠款被告不予认可,并对欠款的形成提出异议,而原告对该笔欠款的形成、资金来源及借款方式均不能陈述合理的理由,又拒绝出庭接受质证,对原审认定证据带来不便。

因本案涉及的欠款数额较大,原告提交的证据单一,且不能说明该证据(欠条)的形成来源,又未提交相关证据来印证,缺乏证据的关联性与真实性。

另外,原、被告之间虽有经济往来,但该欠款的形成不符合日常生活的交易习惯,有悖于常规。

综上,原告请求不能成立。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七条之
规定,判决:驳回原告王某的诉讼请求。

宣判后,王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审法院以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做出了民事裁定书,裁定:撤销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发回县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法院重审后,对本案争执的焦点总结为:2006年7月2日被告给原告出具57万元的欠条时,原告是否已将所借款项交给了被告。

原审重审查明:被告李某曾于2006年1月26日从原告处借款2万元,2006年4月4日借款10
万元,2006年6月9日借款5万元,2006年6月底借款10万元,并于2006年7月2日借款30万元后出具了一张57万元的欠条,以上借款经原告催要后,被告至今未予偿还。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并经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决:李某偿还王某借款57万元,于判决生效后30日内履行完毕。

宣判后,原审被告李某不服,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县法院民事判决,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

经合议庭查明事实,认定原审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一款(三)项之规定,一、撤销原审民事判决。

二、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一审案件受理费、保全费、二审案件受理费均由被上诉人王某承担。

其理由如下:借条与欠条有区别,借条直接证明债权合同存在,其本身就是合同,是合同存在的书面载体;而欠条则间接证明合同存在,其本身不是合同,原审原告王某对欠条570000元资金的来源负有举证责任,对李某欠其什么款
应做出合理的解释。

本案王某未完成举证责任,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上诉人的上诉理由成立。

三、评价
本案所涉及以下两个问题:一、原审原告在原审开庭时不举证,原审法院告知后仍不举证,原审原告上诉后所提交的证据是在原审中应当举的证据,在二审中是否属于新的证据,二审发回后原审是否应该认定该证据,如果不认定所做出另一判决结果,导致原审被告上诉后,二审对原审同一案件不同的判决应如何裁判。

二、本案中举证责任应当在谁,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有学者认为,“欠条”是上诉人在非正常情况下写的,如此大的欠款既无合同,又无说明债权发生的原因,也没有说明欠款用途,故不符合日常交易习惯。

“欠条”内容为:今欠到……,而不是:今借到……。

所以,要了解欠条和借条有何区别。

欠条和借条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它们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款主要是因借贷而产生,欠款则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利息等原因产生。

借款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日期,那么债权人可以在任何时间索要,时效从债务人拒绝还款时起算,最长时效不得超过20年,如果约定了还款期限,则时效从还款期满时起算。

欠条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则诉讼时效从欠款形成之日起算,约定还款期的从还款期满时起算。

也就是说,约定了还款期的借条和欠条,时效是一样的,没有约定还款期的借条和欠条,则是有区别的。

没有履行期限的欠条是对双方以往经济
往来的一种结算,权利人应当在欠条出具之日起两年内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也就是说,没有履行期限的欠条从出具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不管是欠条或是借条,都需要补强证据的补充,不能凭借一张欠条就作为定案证据,单一的证据缺乏证据的关联性和真实性。

对这样的欠条应当遵循不主张、不履行、不生效的原则。

但有学者认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而原告提交的欠条能够证明与被告之间借款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鉴于民间借贷的特殊性:即出借人一首交钱,借款人出具条据,被告对辩称的事实,即引起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事实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在其举证不能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而本案中,王某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支付那么一大笔欠款,在法庭调查时询问王某前几笔借款都打了借条,为什么后来的五十多万打的是欠条,王某回答的是自己搞不清楚什么是借条、什么是欠条,李某就是这么写上了,其陈述是在有意回避问题。

经过法庭的三次审查,王某提供证明与借款事实不符,陈述前后互相矛盾,说明借款有虚构的成分。

本案王某未完成举证责任,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此纠纷案件经过几次审理,终于有了一个结果,但这类借条欠条的纠纷案件屡屡发生,作为公民,我们应当依法从事合法的活动,不能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当事人在写下借条欠条的时候要严谨、合法,维护自己合法合理的正当利益。

法官在审理这类纠纷时要全面、客观的审查案件,以全面、辩证、联系的眼光看待证据,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这样,就更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的合法利益才不会受损,我们的法律环境也会更加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