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管理标准防范技术措施责任部门
防治水
1、坚持
“预测预
报、有疑必
探、先探后
掘、先治后
采”的十六
字方针,组
织编制中长
期防治水规
划和年度防
治水计划,
制定“探、
防、堵、截、
排”的综合
防治措施;
2、井下
防水、排水
系统设计合
理,能力满
足实际需
要;
一、地表水灾事故防范技术措施:
1、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查清矿
区及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调查地表水、
地表裂缝及地面钻孔等情况。
2、修筑排洪沟等地面防治水设施,并加强矿区范围
内地表防治水工程的日常检查及维护工作,特别是在雨季
前要检查地表排水沟及拦洪坝等防洪设施。
3、加强地表裂隙带的治理,对地表显现的裂缝及时
进行回填,特别在雨季期间应加强地表裂隙带的观察力
度。
4、对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
入井下。
5、成立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面负责
雨季“三防”防治水工程计划和安全防范技术措施的落实。
并在雨季到来前,要充分做好防汛工作,备足防汛物资;
井田和工业广场内要做好疏排水工作,防止雨季地表洪水
溃入井下。
二、井下水灾事故防范技术措施:
1、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摸清采掘区域内断层、
含水层赋存状况及准确位置、标高情况,及时做出水文地
质分析报告,提出防范技术措施,不失时机的做好防水、
治水工作。
2、坚持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
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采掘工作面施工前应制订出安全
可靠的探放水措施并认真执行。
3、经常观察井下涌水变化情况,发现涌水量发生变
化时,除向有关领导报告外,要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4、定期清理水仓和检修排水设备,确保主要水仓的
有效容量和排水能力;井下各主要巷道的水沟也要定期清
理,保证排水畅通。
5、接近可能发生灾害水源时,必须查明水头压力和
充水情况,根据煤、岩硬度系数,确定合理的防水煤岩柱
尺寸。
6、矿井采空区、报废巷道要及时填图,为防水做好
资料准备。
生产
矿长
生产
技术
科
名称管理标
准
防范技术措施
责任
部门
防治水
3、每
年雨季前
对防治水
工作进行
全面检
查;
4、防
治水设施
完善、设
备齐全完
好,并符
合《煤矿
安全规
程》的规
定;
5、防
治水专项
应急预案
完善并组
织演练。
7、遇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必须进行探放水:
a.接近水淹或可能有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
b.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
c.打开防隔离煤(岩)柱前;
d.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
e.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有突(出)水预兆或
情况不明;
f.采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者含水构造存
在时、或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楚时、
可能突水时。
g.采掘工程接近有其它可能突水地段。
8、探放水钻孔的布置科学合理,全部工作要有专门施
工组织设计,放水时应按放水试验所预计的涌水量准备好排
水设施。
9、采掘工作面穿越破碎带时,应制定专门措施,确定
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支护方式。
10、当承压含水层存在时,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水头
值小于实际水头值时,必须进行疏放降压的专门水文地质工
作,将水压降至安全水头以下后,方可进行采、掘工作。
11、巷道穿过导水断层前,要确定探水警戒线;穿过断
层时要缩小棚距加强支护,严防冒顶;穿过后,应及时进行
永久支护、灌浆,防止“滞后突水”。
12、在采掘工作面低洼处必须设置水窝子(水仓)并安
装水泵进行排水。
13、各工作面必须备有一定数量的排水管线和水泵。
14、井底水泵房设置的密闭门必须保证完好。
15、掘进工作面发生透水预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
出现雾气、水叫声、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
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异状)时,必须停止
作业,采取措施,报告矿调度室。
如果情况危急,必须立即
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灾威胁地点的人员。
16、工作面发生涌水或供水管跑水,机电设备面临水淹
危险时,必须将其转移至巷道较高处,并利用现有的条件设
泵抽水,防止发生水淹事故。
17、若工作面发生水灾事故,人员必须按指定的避灾路
线撤离。
生产
矿长
生产
技术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