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1900年,那段历史……
1840—1842
新思想萌发 鸦片战争
1851—1864 1856—1860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C60-90’S
洋务运动 1883—1885 中法战争
1898 百日维新
1898--1900
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
时间:1901年9月
国家:8+3
《辛丑条约》 内容: “外” “商” “兵”(宾) “馆” “禁”
的签订
A“加钱剧”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影响 B 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教材第71页问答题(1)
•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 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7日星期 六2021/2/272021/2/272021/2/27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2月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2/272021/2/27Februar y 27,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2/272021/2/272021/2/272021/2/27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扶清灭洋”的口号
“保护中原,驱逐洋寇” ——《义和团告白》
“上能保国,下能安民” ——《增福财神告白》
“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 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
——《马兰村坎字团告示》)
• “扶清”、“灭洋”分别指什 么?
• 试评价这一口号
原因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 (最主要) 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山东,反洋教斗争蓬勃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扶持清政府以华制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 ①④ C ①③④
B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牛刀小试
英 法
美日
英法俄(饿),美日德(得)意奥!
“扶清”具有爱国的含义,利于扩大群众基础 并争取官军,却又无法冲破皇权思想;“灭洋” 触及了时代救亡主题,但其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 略与外来近代文明,具有盲目排外性。因此,我 们说这一口号既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是多 数国人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处于感性阶段的产物。
1900…..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兴起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最主要)
原因 兴起
义和团为何首先在山东兴起并采取 反洋教的斗争方式?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最主要) 原因
山东地区帝国主义争夺激烈且洋教遍布
兴起 序幕:1898秋,赵三多,山东冠县起义
序幕:1898秋,赵三多,山东冠县起义 最主要矛盾:民族矛盾
兴起
口号:扶清灭洋
积极 评价
A 爱国,触及了时代救亡主题 B 争取了官军,动员了群众
消极 A 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B 笼统的排外性
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a. “我皇即日复大柄,义和团民是忠臣,待等逐尽 洋人后,即当回转归山林。”
b. “团民仇敌,合门惨戮,虽妇婴亦纵横数十刀。” c. “拆铁路,拔电杆,旋再破坏大轮船。”
义和团势力由山东转向直隶
发展
原因
清政府政策由“剿”到“抚”
实质
抗击 高潮:八国
联军 侵华
八国联 原因:镇压义和团 军侵华 国家:英、法、俄、美、日、德、意、奥
廊坊、杨村
义和团的抗争 天津
北京
结果:失败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失败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意义 A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最大功绩) B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加速其灭亡
•下列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具有爱国意义 B 带有笼统的排外性矛盾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72021/2/27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2:48:10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2/272021/2/272021/2/27Feb-2127-Feb-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2/272021/2/272021/2/27Satur day, February 27,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7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