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沂方言词缀

临沂方言词缀

山东临沂方言中的后缀“子”
姓名:闫婷婷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年级:09级学号:2009020427
摘要:“子“是临沂方言中乃至整个山东方言中出现频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构词能力最强的后缀。

同普通话相比较,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差异上,而且,“子”在临沂方言中还起到表现普通话儿化的作用,这也是其较为有特色之处。

关键词:临沂方言;“子”;后缀;儿化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因濒临沂河而得名,东、西、北分别与日照、枣庄、济宁、泰安、淄博和潍坊等市相邻,南与江苏省接壤。

现管辖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和苍山、费县、莒南、临沭、蒙阴、平邑、郯城、沂水、沂南,共3区9县,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人口约1035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临沂市有汉、回、藏等33个民族,但是在社会交际中普遍使用临沂当地的方言。

临沂方言处于胶辽官话与中原官话的交叉地带,具有中原官话的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

临沂方言中由“子”构成的派生词非常多,不仅有名词,还有量词、代词,明清时期还可以构成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见宋开玉的《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普通话中,“子”后缀多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一般地语法学界认为“子”是名词的形态标志。

同普通话相比,其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差异上。

一、“子”在构词上的使用
㈠作名词后缀
“子”后缀产生于中古时期,直到近代汉语时期,“子”后缀仍然存在,虽然在用法上有了新的变化,但是作为名词后缀被使用最普遍。

“子”可以放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用来指称人、物、人名,地名。

1、指人
①与表示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的名词性词根相结合,指称人。

如:
临沂方言普通话临沂方言普通话
大嫂子大嫂妗子舅妈
侄女子侄女媳妇子媳妇
“子”后缀放在此类名词后面时,多用于交际中表示较为亲近、熟悉的色彩义。

②指称具有某种身份或者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

如:
临沂方言普通话临沂方言普通话
厨子厨师婊子妓女
稍子艄公贩子商贩
③“子”后缀用于形容词(表示人的生理或者性格缺陷的形容词)后面,使形容词名词化,指称人。

如:
憨子,二楞子,矮子,麻子等
以上两种用法,山东方言的其他地区也较为常见。

而且这三组词语中的大多数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也频繁使用。

可见,在汉语发展史上,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词汇,增强了汉语词汇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同时,“子”后缀的这两种
用法,往往具有明显的贬义的色彩。

④指称外族人、外地人
临沂方言普通话
蟊子外地人、
蛮子南方人
回子回族人
外来户子外地人
在临沂方言中,“蟊子”、“外来户子”虽然都指“外地人”,但是指称的范围不同。

“蟊子”不仅指除居住地以外的人(省内),同时也多用于指南方人、东北人,通常称之为“南方蟊子”,“东北蟊子”。

“外来户子”的范围比较大,可以指除居住地以为的各个地方的人。

临沂罗庄区有回民村——花布圈,所以“回子”在罗庄区的使用频率较高。

这种用法主要表示对“外族人”、“外地人”的一种排斥,是一种贬称。

2、指物
①人或动物身体某些部位或者特征的名称,如:
临沂方言普通话临沂方言普通话
胳勒拜子膝盖雀子雀斑
脚丫子脚豁嘴子豁嘴
囊折子皱纹腚门子肛门
奶子乳房龟腰子驼背
②日常用品、建筑物或者自然现象的名称,如:
临沂方言普通话临沂方言普通话
胰子肥皂手布子毛巾
束腰带子腰带裤乍子裤头
冷子冰雹茅子厕所
滴琉子冰锥雾露毛子毛毛雨“子“缀附加在动词后面,使动词名词化,表示某种工具或者食物,如:
刷子、剪子、斧子、包子、卷子等。

③表示动物的名称,如:
临沂方言普通话临沂方言普通话
家雀子麻雀截留猴子蝉幼虫
蛙子青蛙檐牟虎子蝙蝠
叫蝈子蝈蝈毛猴子狼
土蛰子蟋蟀蝎虎子壁虎
“子”用于指称动物时,多表示不好的或者人们厌恶、贬低的事物。

如“毛猴子”,临沂方言中通常被大人用来吓唬调皮的小孩;“家雀子”除了指“麻雀”以外,还可以指小男孩的生殖器官,这个义项可能是由“麻雀体型小”引申而来的。

此外,“子“缀附加在动词后面,使动词名词化,表示某种工具或者食物,如:刷子、剪子、斧子、包子、卷子等。

⑶指地名
临沂方言中使用“子”后缀指地名的情况非常突出。

其中沂南和莒南方言中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如:石桥子、新店子、朱家洼子等。

㈡作量词、代词后缀
相比“子”做名词后缀,其作为量词、代词后缀的数量较少。

⑴“子”作量词后缀时,常见的有“一柳子”、“万倍子”、“一伙子”、以及“一盼子”、“一会子”、“一霎子”(这三个词多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含义较为模糊)。

⑵“子”作代词后缀,常见的有“这些子”(这些东西)“甚么黄子”(什么东西)通过对上述语料的搜集和整理分类,得出具体区别如下:
一、从数量上,临沂方言中由“子“缀附加构成的词语数量非常多,不仅包
含普通话中加“子”的词(这里我们看作是方言和普通话相互借鉴吸收
的结果),如:“子”放在动词后面产生的表示器具或者食物的词,多数
在普通话中都存在。

同时普通话中不加“子”的词,临沂方言中也用“子”,如“胡同子”和“胡同”,同时其还创造了临沂方言中独有的词语,如“可
了头子”、“弥溜狗子”、“雾露毛子”等。

宋开玉先生在其《明清山东方
言词缀研究》中指出“子”还可以附缀构成动词,如“耍子”,形容词,
如“三慌子”,副词,如“瞎头子”等,从而区别于普通话“子”只能构
成名词、代词和量词,但是笔者在现代临沂方言中并没有找到具体的语
料证实,所以认为在“子”的词类标志作用上同普通话具有一致性。

二、在构词上,后缀“子”前面的实语素有的与普通话相同或部分相同,有
的则可能完全不同。

①实语素同普通话完全相同,如“马扎子”(马扎),“小姑子”和“小
姑”,“豁嘴子”和“豁嘴”,“小孩子”和“小孩”等;
②实语素同普通话部分相同,如“盐粒子”(盐),“淌鼻子”(流鼻涕),
“身体”(身子),“鼻子”(鼻涕)等。

③实语素同普通话完全不同,这些词多为临沂方言独有。

上文中指物名词
多数是就属于此类情况。

三、从词义上看,“子”缀词具有多义性。

如:口子,可以做名词,表示“身
体或者事物表面破裂的地方”,如“俺身上刚划了两道大口子,生疼生
疼地”;可以做代词,表示“夫妻”,如“他们俩是两口子,感情可好
啦!”;可以做量词,表示“人的数量”,如“俺家总共有四口子人”。

通过例子还可以发现,“两口子“也具有多义性。

同时,“子”作后缀
附加构成的新词在普通话和临沂方言中的色彩意义基本相同,多表示厌
恶、贬低的感情色彩。

上文举例中有涉及。

二、临沂方言中的儿化
临沂方言中的后缀“子”,不仅可以作为后缀参与构词,而且有些“子”缀词相当于普通话中儿化韵的词。

如:
临沂方言普通话临沂方言普通话
遛门子串门儿酒盅子酒盅儿
地豆子土豆儿后脑勺子后脑勺儿
腮帮子脸蛋儿手脖子手腕儿
普通话中,“子”通常都读轻声,在临沂方言中,“子”虽然也读轻声,但是其发音则较为短促和生硬。

在临沂方言中“子”代替了普通话中大多数的儿化词,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临沂方言中根没有r,但是临沂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变韵现象,
其作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儿化,含有细小、轻松或喜爱的感情色彩,这里不做详细的论述。

事实上,临沂方言也有其特有的儿化词,只是数量较少。

如:
滴滴巾儿:儿童玩的一种烟花,只能发光,不能爆炸
鸡子儿:鸡蛋
拐棍儿:手杖
找主儿:指女子出嫁
溜软儿:很软和
有时,临沂方言中的某些副词在修饰表示消极性的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时也会儿化,表达厌恶、鄙夷的感情色彩,如:精点儿点,溜薄儿薄
三、总结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见,后缀“子”在临沂方言中较有特色,并在构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临沂方言词汇及其意义含量,同时对普通话的词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特有的儿化发音特征也成为临沂方言的重要标志,便于学者们研究。

注释:
①临沂方言有四个声调,只是调值不同于普通话,即阴平214,阳平53,上声55,去声312,各区县大致相同,文章中主要以临沂罗庄区的词汇和声调为代表。

参考文献
[1]刘丽丽.临沂方言与普通话儿化现象的对比.时代文学,2006.8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8
[3]马静吴永焕.临沂方言志.济南:齐鲁书社,2003.3
[4]明茂修.山东临沂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毕节学院学报,2007.6
[5]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齐鲁书社,2001.9
[6]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齐鲁书社,2008.1
[7]太田斋.山东方言的儿化.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