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章 热电式传感器

第8章 热电式传感器

3、能用来测量流体的温度、测量固体以及固体壁面 的温度。 4、微型热电偶还可用于快速及动态温度的测量。
一、热电效应与热电偶测温原理
先看一个实验——热电偶工作原理演示
热电极A 左端称为: 测量端 (工作端、 热端) A 热电极B
热电势
右端称为: 自由端 (参考端、 冷端)
B
结论:当两个结点温度不相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
4.铂铑30—铂铑6热电偶(B型) 分度号为LL—2
正极:铂铑合金(用70%铂,30%铑冶炼而成)。
2013-8-3 8
一、热电效应与热电偶测温原理
• 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闭合回路,若连接处温度不同
(设T>T0),则在此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也就是
说回路中有电动势存在,这种现象叫做热电效应。回路中 所产生的电动势,叫热电势。热电势由两部分组成,即温 差电势和接触电势。 • 两个结点中,一个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外一个称为自由
2013-8-3
30
4.热电偶的结构形式
(2)铠装热电偶(缆式热电偶)
• 它是将热电偶丝、绝缘材料和保护套管三者组合装配后, 经拉伸加工而成的一种坚实的组合体。其外径一般为 0.5~8mm其长度最大可达100m。铠装热电偶温度响应快;
挠性好,可弯曲适用复杂场合安装使用。应用比较广泛。
铠装型热电偶外形
端或冷端。
(1)两种导体的接触热电势
由于不同金属内自由电子的密度不同,在两金属A和B的 接触点处会发生自由电子的扩散现象。自由电子将从密度大的 金属A扩散到密度小的金属B,使A失去电子带正电,B得到电 子带负电,从而产生热电势。 A +
T
eAB( T )
B
2013-8-3
自由 电子
10
(1)两种导体的接触热电势
EM EL tM t L (tH tL ) EH EL
热电偶的分度表(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
S型(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表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1)中间导体定律
EABC (t, t0 ) EAB (t , t0 ) EAB (t ) EAB (t0 )
A T
总电势中,温差电动势比接触电动势小很多,经常可以
忽略不计,则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可表示为:
E AB (t, t0 ) EAB (t ) EAB (t0 )
EAB t , t0 EAB t E A t , t0 EB t , t0 E AB t0 EAB t E AB t0 kt nA t kt0 nA t0 ln ln e nB t e nB t0
因此,热电偶总电动势的影响因素:
材料和接点温度,与形状、尺寸等无关 •(1)两热电极相同时,总电动势为0 •(2)两接点温度相同时,总电动势为0
(3)回路总电势
对于已选定的热电偶,当参考端温度T0恒定时,EAB(T0) 为常数,即EAB(T0)=C,则总的热电动势就只与温度T成单
值函数关系,即:
e AB (T , T0 ) eAB (T ) C f(T)
TC C
B
A
TC C
D
如第三种导体两端温度不 A A 等,将造成热电势变化, 变化取决于导体热电性质 T 与接点温度。因此,接入 导体材料要尽量与热电偶 根据此性质可在 B 热电性质相近 热电偶回路中引CTC NhomakorabeaT0
T
B
入各种测量仪表、 连线等均不影响 热电势的测量
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1)中间导体定律的应用
热电偶的结构形式和种类
(1)工业用热电偶(普通型)
• 为装配式结构,一般由热电极、绝缘管、保护套管和接线 盒等部分组成。贵金属热电极的直径不大于0.5mm,廉价 金属热电极直径一般为0.5~3.2mm;热电偶的长度为
350~2000mm。由于热容量大,温度响应较慢。
普通装配型热电偶的外形
安装 螺纹 安装 法兰
1.铂—铂铑热电偶(S型)
分度号LB—3
工业用热电偶丝:Φ0.5mm,实验室用可更细些。 正极:铂铑合金丝,用90%铂和10%铑(重量比)冶炼而成。 负极:铂丝。 测量温度:长期:1300℃、短期:1600℃。 特点: 材料性能稳定,测量准确度较高;可做成标准热电偶 或基准热电偶。用途:实验室或校验其它热电偶。 测量温度较高,一般用来测量1000℃以上高温。 在高温还原性气体中(如气体中含Co、H2等)易被侵 蚀,需要用保护套管。 材料属贵金属,成本较高。 热电势较弱。
第 8 章 热电式传感器
8.1 热电偶(T——E)
8.2 热电阻(T——R)
8.3 热敏电阻(T——R)
第一节 热电偶传感器
介绍几种温度测量方法
示温涂料(变色涂料)
2013-8-3
装满热水后图案变 得清晰可辨
3
变色涂料在电脑内部温度中的示温作用
温度升高后变为红色
CPU散 热风扇
低温时显示 蓝色
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 (2)中间温度定律
• 该定律为使用热电偶分度表提供了依据。同时,
可使用补偿导线使测量距离加长,也可用于消除
热电偶自由端温度变化影响。
(3)标准电极定律
• 定律描述:当接点温度为t、t0时,用导体A、B组成的热电
偶的热电势等于AC热电偶和CB热电偶的热电势的代数和。
此为参考电极定律,也称组成定律 。
铠装型热电偶可 长达上百米
绝缘 材料
2013-8-3
A
B
薄壁金属 保护套管 (铠体) 铠装型热电偶 横截面
法兰
32
3.薄膜热电偶
薄膜热电偶是由两种薄膜热电极材料, 用真空蒸镀、 化学凃层等办法蒸镀到绝缘基板上面制成的一种特殊热电偶,
薄膜热电偶的热接点可以做得很小(可薄到0.01~0.1μ m), 具有热容量小, 反应速度快等的特点, 热相应时间达到微秒 级, 适用于微小面积上的表面温度以及快速变化的动态温度 测量。
3.镍铬—考铜热电偶(E型)
分度号为EA—2
工业用热电偶丝:Ф1.2~2mm,实验室用可更细些。
正极:镍铬合金 负极:考铜合金(用56%铜,44%镍冶炼而成)。 测量温度:长期600℃,短期800℃。 特点: 价格比较便宜,工业上广泛应用。 在常用热电偶中它产生的热电势最大。
气体硫化物对热电偶有腐蚀作用。考铜易氧化变 质,适于在还原性或中性介质中使用。
2013-8-3
4
体积热膨胀式
不需要电源,耐用;但 感温部件体积较大。
气体的体积与热 力学温度成正比
2013-8-3 5
红外温度计
2013-8-3
6
• 温差热电偶(简称热电偶)是目前温度测量中使 用最普遍的传感元件之一。
1、它属于自发电型传感器:测量时可以不需外加 电源,可直接驱动动圈式仪表; 2、结构简单,准确度高、热惯性小,测温范围广 ,下限可达-270C ,上限可达1800C以上;
T
EAB(T,T0)
T > T0
T0
A>B
B

例:用镍铬-镍硅( K型)热电偶测量某一温度,若冷端 温度为25℃,测得的热电势为20.54mV,求测量端的实际 温度,反之,若已知测量端实际温度为800 ℃,其它条件 同上,则测得的热电势应为多少?
EK (25,0)=1.00mV
温度T(℃) 25 497 498 521 775 800 K型热电偶热电 势E(mV) 1.000 20.516 20.559 21.540 32.247 33.275
EAB(100℃,0℃)=EAC(100℃,0℃)-EBC(100℃,0℃)
=3.13mV-(-1.02mV)=4.15mV
(4)均质导体定律
由同一种均质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截面积和
长度如何,也不论各处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产生热电势。 在制作热电偶时,一 定要选用均质材料, 以防止因材质不均匀 热电偶必须采用 而产生附加热电势, 两种不同材质的 造成测量误差。 导体组成。 A
• 利用热电偶测温,必须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电位计E和导 线,只要保证电位计与连接热电偶处的接点温度相等,就 不会影响回路中原来的热电势。
A t0 t B t0 C C B t1 A t0
t1
A
测量仪表及引线作为第三种导体的热电偶回路
t (a) (b)
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2)中间温度定律

根据此性质,只要列 出热电势在冷端为 0℃的分度表,就可 以求出冷端在其它温 度时的热电势值
EK T,0 =ES T,25 +E S 25,0 =20.54+1.000=21.54mV
查K型热电偶分度表,得设备真实温 度为521℃。
EK 800,0 =33.275mV
E K 800,25 =E K 800,0 -E K 25,0 =33.275-1.000=32.275mV
EA(t,t0)——导体A两端温度为t,t0时 形成的温差电动势; t,t0——高低端的绝对温度; σA——汤姆逊系数,表示导体A两端的 温度差为1℃时所产生的温差电动势, 例如在0℃时,铜的σ =2μV/℃。
(3)热电偶回路总电势
假设导体A的电子密度大于导体B的电子密度,则
总电动势为:
E AB (t, t0 ) EAB (t ) EA (t, t0 ) EB (t, t0 ) EAB (t0 )
只要通过实验获得某 些电极与标准电极的 热电动势,则其中任 何两个电极配成的热 电偶电动势可以通过 计算获得,可大大简 化热电偶选配工作
EAB (t , t0 ) EAC (t, t0 ) EBC (t, t0 )
[例]当T为100℃,T0为0℃时,鉻合金—铂热电偶的E (100℃,0℃)为+3.13mV,铝合金—铂热电偶E(100℃, 0℃)为-1.02mV,求鉻合金—铝合金组成热电偶的热电势 E(100℃,0℃)。 解:设鉻合金为A,铝合金为B,铂为C。 即EAC(100℃,0℃)=+3.13mV EBC(100℃,0℃)=-1.02m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