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旅游发展模式

第十一章 旅游发展模式

l 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l 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l 旅游需求与供给对称式发展。
(二)市场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
1、市场主导型模式
(1)定义——指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的发展模式。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旅游市场内在规律,尊
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2)特点
l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旅游产业内部的自行调节和自行均衡。 l 政府主要通过市场参数间接地调节旅游经济运行。 l 国家产业政策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主要侧重于市场的需求。
竞争国际化。 矛盾:
l 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l 旅游产品质量提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艰巨; l 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 l 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l 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l 必须从现实的经济技术基础状况出发。 l 必须以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前提和动力。 l 中国选择了政府主导下的、超前的、推进型旅游经济发模
一、粗放式增长方式的特点
(一)重投入 (三)重速度
主要内容
(二)重规模
二、集约式增长方式的特点
(一)旅游产业规模的适度扩大 (三)注重旅游经济的发展素质
主要内容
(二)兼顾规模扩张和旅游效益
我国旅游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2015-2020年)。 第二步,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2021-2030年)。 第三步,从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型的世界旅游强国(20312040年)。
(2)必备条件
l 拥有足以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 l在境外存在对其旅游资源的市场需求并有相应必要的外部投资。 l 政府给予大力支持,这是采取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
2、滞后型模式
(1)定义 又称自然发展模式,它是指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旅游产业
便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发展模式。 (2)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旅游经济学》(第十一章)
李 锋 教授/博导
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第十一章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旅游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第三节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节 旅游经济增长方式
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决定旅游经济增长的各种 因素的结合方式和实现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一、粗放型增长方式
2、政府主导型模式
(1)定义——是指由政府设置强有力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各个时 期各个时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或通过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来实现其发 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
(2)主要发生的国家(地区) l 具有政府干预和控制经济的历史传统的国家(地区)。 l 需要在短时期内推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地区),
(二)经济学角度的比较 1、市场主导下的延伸型模式和政府主导下的推进型模式各自
形成、发展的基础不同。 2、上述两种模式形成、发展的动力也不同。 3、上述两种模式具有不同的运行特点。 ——结构的不同!
四、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判断中国旅游经济发模式的依据
(一)中国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1、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具有广阔的旅游市场。 3、具有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4、具有优越的社会制度。
二、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成功转变的要素
(一)
旅游经济 增长观念转变
(二)
(三)
(四)
旅游技术成 为革命性力量
旅游管理体制 健全而有效
旅游经济 结构调整与优化
第二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概念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类型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概念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旅 游业发展的总体方式。
汇增长速度、旅游设施增长速度。 • 旅游经济规模目标:旅游总人数、旅游外汇总收入、旅游总收入、旅
游设施总量等。 • 旅游经济地位目标: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位次、比重、在世界旅游
经济中的位次等。 • 旅游经济效益目标:旅游经济平均利润率、旅游接汇率、旅游设施利
用率、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旅游就业水平、旅游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程 度等。
• 具体如: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市场的开拓、 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人才的培养等。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可分为三个层次

全国旅游经济
最 重
发展战略






第一层次

地方旅游经济 发展战略
旅游企业经济 发展战略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二)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第一
第二
第三
其他
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三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一)旅游学角度的比较 1、发达国家具有市场主导的延伸型发展模式形成、发展的基础和 条件。 2、发展中国家则只能首先形成和发展政府主导下的推进型旅游发展 模式。 3、因此从旅游学角度比较,上述两种不同模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必然表现为不同旅游类别(国内游、入境游、出境游等)发 展的先后顺序上的差异。——路径选择的不同!
(一)政府主导战略
政府主导型战略,就是按照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 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旅游业更大 的发展。
政府主导型战略的主体是政府,基础是市场,因此,在制定和 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家旅游局、 地方旅游局以及与市场和企业的多重交叉组合的相互关系。
• 是战略期内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及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 一、突出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主体 创新。
•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旅游 各产业要素更新换代。
• 三、构建旅游开放新格局,实施积极的旅游外交战略。
3.战略布局 • 旅游经济战略布局是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旅游经
经济与社会双重动力型发展观
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 目标型发展观或可持续发展观
一、经济动力型发展观
经济动力型发展观是指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国家、地区和 企业将旅游发展的经济功能置于首位的发展观念。 在经济动力型发展观的指导下,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有:
第一,旅游业的发展以发展入境国际旅游为主 第二,政府主导下的超常规发展 第三,外延型的数量扩张
决定和影响旅游经济 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制度 旅游经济发展目的 旅游业发展阶段
二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类型
(一) 超前型发展模式与滞后型发展模式 (二)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三)延伸型发展模式和推进型发展模式
(一)超前型与滞后型
1、超前型模式 (1)定义——指旅游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超越了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一 定阶段,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中与其相关联的其 他产业和地区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二、集约型增长方式
旅游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旅游生产要素的大量投 入,即通过大量开发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投资和劳动力投入来实 现旅游经济的增长。
旅游经济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 用效率,优化旅游生产要素的组合和利用效率,即通过旅游科技 的进步和应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旅游资源、资金、技术和设施 的利用率来实现旅游经济的增长。
济空间配置、结合及部署。
• 其核心是生产要素空间分布和旅游经济区域分布等。
我国目前优化旅游业空间布局举措 • 做强5大跨区域旅游城市群; • 培育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 • 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 • 培育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 • 推进8大类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4.战略措施
• 是对上述三个内容的政策性和对策性研究,其中心内容是旅游 产业政策。
2、推进型模式
(1)定义 是指先以发展入境旅游为主,在由入境旅游形成旅游产业的基础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发展国内旅游,最终实现入境旅游、国内 旅游和适度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发展模式。 (2)特点
l 以先发展入境旅游来推动其他类型旅游的发展。 l 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但政府的作用不 可忽视。
即所谓的“赶超型国家(地区)”。
(三)延伸型与推进型
1、延伸型模式 (1)定义
指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国内旅游为前导,在国内形成旅游产业 的基础上,发展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最终实现国内旅游、入 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全方位发展的模式。 (2)特点
l 它的发展是由境内向境外延伸; l 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
我国旅游战略目标
•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 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 ——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 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 100万人以上。
• ——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 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 美。
• ——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 影响力明显提升。
2.战略重点
• 战略重点往往是那些涉及旅游经济发展全局及对旅游经济发展起 关键作用的重大问题。
旅游资源丰 富程度与开 发潜力。
旅游业发展 所处的不同 阶段
国家产业政 策、旅游市 场需求、国 内外政治、 经济环境等
三、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体系
“四位一体”
“四位”
政府主导战略 经济转型新动力战略 旅游强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