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整理

基础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整理

基础微生物整理绪论1.微生物的特性: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2.巴斯德的贡献: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消毒法;提出了胚种学说,彻底推翻了自然学说3.科赫的贡献:①发明了“细菌纯培养法”;②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③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1.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等;真核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病毒、亚病毒属于非细胞结构微生物。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有无真核,原核没有,真核有。

▲有无细胞器,原核没有,真核有。

▲核糖体,原核生物的为70S,而真核生物的为80S。

3.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三域特性的比较三域:三域指的是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一)细菌1.细菌的形态:球形(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形、螺旋形2.细菌的大小:球形0.5 ~ 1μm (直径)杆形0.2~ 1μm (直径)× 1~ 80μm(长度)螺旋形0.3~ 1μm(直径)× 1~ 50μm(长度)(长度是菌体两端点之间的距离,而非实际长度)3.细菌细胞的构造基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特殊构造:荚膜、鞭毛、纤毛、芽孢、饱囊等4.细胞壁:是细胞膜外面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壁套。

主要化学成分为肽聚糖★5.革兰氏染色:一种鉴别染色法,当用脱色剂处理时,根据保留或失去原始着色剂(结晶紫)与否,细菌被划分为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

①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②碘溶液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得更牢固③用乙醇或丙酮冲洗进行脱色④沙黄或番红复染结果:菌体呈紫色者为G+(革兰氏阳性细菌)菌体呈红色者为G-(革兰氏阴性细菌)6.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细胞壁厚为20到80nm,主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其中肽聚糖单位包括三部分:双糖单位、四肽链和肽桥7.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

内壁层紧贴细胞膜,由肽聚糖组成;外壁层由脂多糖和脂蛋白组成。

8.周质空间又称壁膜间隙。

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9.L型细菌: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无细胞壁缺陷菌株10.原生质体:指细菌被溶酶菌或青霉素分子处理后所形成的无壁、只由细胞膜包围,对渗透压敏感的球形细胞。

11.细胞质膜:主要由脂类(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12.细胞质内含物:异染粒、聚β-羟基丁酸颗粒、糖原、硫滴等异染粒:以无机偏磷酸盐聚合为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无机磷储备物。

聚β-羟基丁酸颗粒:它为细菌所特有的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

13.细胞拟核:细菌细胞的拟核位于细胞之内,无核膜、无核仁。

★14.荚膜:细菌的细胞壁向外分泌出一层黏性多糖。

荚膜可作为外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质,并能保护细胞免受干燥影响,同时能增强某些病原菌的致病能力。

★15.鞭毛:某些细菌细胞表面伸出细长、丝状、螺旋形的附属物。

化学组成为蛋白质,仅有少量多糖或脂类。

具有推动细菌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16.纤毛:很多革兰氏阴性菌及少数阳性菌的细胞表面有一些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体结构。

★17.芽孢:某些细菌在细胞内形成一个球形或椭球形、壁厚、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

18.异形裂殖:裂殖后形成子细胞与母细胞大小不相等,称为异形裂殖。

19.同形裂殖:裂殖后形成子细胞与母细胞大小相等,称为同形裂殖。

20.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内即可由1个或几个细菌分裂繁殖聚集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

21.伴孢晶体:某些芽孢杆菌,如苏云金杆菌,在细胞内产生一种晶体状多肽类内含物称之。

22.细菌菌落形态:小而突起,透明或稍透明,颜色多样,边缘一般看不到细胞,表面润湿。

(二)放线菌1.放线菌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少数寄生,多数为腐生菌。

弗兰克氏菌能与植物共生,进行固氮。

放线菌为单细胞。

★2.放线菌菌丝由于形态功能不同:基内菌丝:又称营养菌丝,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质。

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在显微镜下颜色较深,菌丝粗。

孢子丝:放线菌生长至一定阶段,在其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以形成孢子的菌丝。

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断裂为孢子,也称分生孢子。

3.放线菌的繁殖:主要通过无性孢子及菌丝片段进行繁殖,并以分生孢子为主。

4.放线菌的菌落:一类是以链霉菌的菌落为代表产生大量分支气生菌丝的菌种所形成的菌落;另一类菌落由不产生大量菌丝体的种类形成,如诺卡氏菌菌落。

★5.放线菌的菌落形态:小儿紧密,不透明,牢固结合,颜色多样,边缘可见细丝状细胞,表面干燥。

(三)蓝细菌1.蓝细菌也称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能以水作为供氢体和电子供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同化CO2为有机物质的光合细菌。

蓝细菌被认为是地球上生命进化过程中第一个产氧的光合生物,对地球上从无氧到有氧的转变、真核生物的进化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

2.蓝细菌特点:①光能自养型生物,进行产氧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为有机物,许多还具有固氮作用②蓝细菌的运动表现为趋光性和趋化性③形态差异极大,有球状、杆状和丝状等形态④营养极为简单,不需要维生素,以硝酸盐或氨作为氮源,多数能固氮,其异形细胞是进行固氮的场所。

3.蓝细菌的繁殖:蓝细菌以类似芽生方式繁殖,在母细胞顶端以不对称的缢缩分裂形成小的单细胞,成为“外生孢子”。

(四)其他细菌1.古菌:大多生活在地球如超高温、高酸碱度、高盐浓度、严格无氧状态等极端环境或生命出现初期的自然环境。

古菌分为五类:产甲烷古菌群、还原硫酸盐古菌群、极端嗜盐古菌群、无细胞壁古菌群和极端嗜热和超嗜热代谢单质硫古菌群。

2.立克次氏体: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3.支原体:又称类菌质体,是介于一般真细菌与立克次氏体之间的无细胞壁原核微生物。

4.衣原体: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5.其他细菌:鞘细菌、滑动细菌、螺旋体、蛭弧菌等。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1.真核微生物:是具有核膜、核仁分化,能进行有丝分裂的一类较高等的微生物,其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和内质网等内膜结构。

真菌、藻类和原生生物都属于真核生物。

2.真核生物的区别:真菌具有细胞壁,没有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具有细胞壁,又具有光合色素,属无机营养型广核生物;原生生物没有细胞壁,也没有光合色素,是一种能运动的单细胞微小动物。

★3.9+2型鞭毛:在某些真核细胞表面长有毛发状、具有运动功能的细胞器,称为鞭毛。

它由基体、过渡区和鞭杆3部分组成,因其鞭杆的横切面的中央可见到两个中央微管,其周围则有9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故真核生物的鞭毛又称9+2型鞭毛。

(一)酵母菌1.酵母菌: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是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的统称。

2.酵母菌的应用:制作面包;发酵生产酒精;生产食品工业酶;提取核苷酸等生化药物等。

酵母菌也能带来危害,如腐败食物等。

3.酵母菌的大小和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椭圆形、圆柱形等,细胞一般比细菌个体大几倍至几十倍,细胞宽1-5μm,长5-30μm。

4.酵母菌的结构:细胞壁(分为三层: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中间为蛋白质)、细胞质膜、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液泡(成熟的酵母菌细胞中有一个大液泡)、微体等。

(没有高尔基体)5.酵母菌的繁殖①无性繁殖:Ⅰ.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在母细胞上留下一个压痕,在子细胞上留下一个蒂痕。

Ⅱ.裂殖:酵母菌的裂殖与细菌的裂殖相似,为二分裂。

Ⅲ.产生无性孢子:酵母菌能产生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

②有性繁殖:酵母菌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其过程过接触-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子囊。

6.酵母菌的生活史: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八孢裂殖酵母);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路德类酵母);营养体即可以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也可以二倍体存在(酿酒酵母)。

★7.酵母菌菌落的形态:表面光滑、湿润、粘稠,不与培养基结合,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黑色,有酒香味。

(二)丝状真菌1.丝状真菌:俗称霉菌,广泛分布,在潮湿的气候下大量生长繁殖,长出肉眼可见的丝状、绒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

★2.丝状真菌的应用:可用于生产奶酪、甜酒、腐乳和其他发酵食品;蘑菇、灵芝、天麻;生产有机酸酶制剂;生产植物生长素、杀虫剂、除草剂等;也会引起危害,如造成农作物和植物的病害,引起农产品、纺织品、食品等发霉变质,也能使人和动物中毒等危害。

3.丝状真菌的营养体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真菌的菌丝非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

4.有隔菌丝:菌丝中有横膈膜将菌丝分隔成多个细胞,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细胞核的分裂伴随着细胞的分裂,每个细胞含有1个至多个细胞核。

5.无隔菌丝:菌丝中没有横膈膜,整个菌丝就是一个单细胞,菌丝内有许多核,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只有核的分裂和原生质量的增长,没有细胞数目的增多。

★6.假根:某些真菌的匍匐菌丝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形成的根状结构,功能是固着和吸收营养。

7.吸器:一些专性寄生真菌从菌丝上分化出来的旁枝,侵入细胞内用以吸收细胞内的营养。

8.菌核:是一种休眠的菌丝组织。

由菌丝密集地交织在一起,其外层教坚硬、色深,内层疏松。

9.菌环:菌丝交织成套状。

菌网:菌丝交织成网状10.附着枝:若干寄生真菌由菌丝细胞生出1-2个细胞的短枝,以将菌丝附着于宿主上,这种特殊的结构即附着枝。

11.附着胞:植物寄生真菌在其芽管或老菌丝顶端发生膨大,并分泌粘性物,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面,这一结构就是附着胞,附着胞上再形成纤细的针状感染菌丝,侵入宿主角质层吸取营养★12.子实体: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

★13.子座:菌丝交织成垫状、壳状等,在子座内外可形成繁殖器官。

★14.丝状真菌的繁殖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类:无性繁殖是丝状真菌繁殖的主要方式,主要是无性孢子,包括节孢子、游动孢子、厚垣孢子、包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主要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主要是有性孢子,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