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离子体显示

等离子体显示


• 对于实用的PDP来说,希望尽量降低工作 电压并设法提高画面的显示精细度。仅利 用负辉光的设计方案,既可降低工作电压, 又因为其放电胞的尺寸变小,有利于提高 显示精细度,显然十分理想。目前,达到 实用化的PDP正是采用了这种方案
彩色PDP的发光机理
彩色PDP虽然有多种不同的结构,但其放电发光
DC型PDP:较高能量的离子直接碰撞作为阴极的电极表面, 离子所带的能量全部释放在阴极中,结果离子对阴极表面 产生溅射作用,并造成很大损伤。
AC型PDP:介电体电极表面状态的变化会引起壁电荷积蓄 量的变化。随着运行时间增加,会造成工作电压及存储特 性变化,从而显示特性变差。
DC型PDP:离子的轰击造成阴极物质的溅射飞散,沉积在放 电胞障壁四周,对比度及灰度等都会下降。
R
电源




等离子体显示原理
• 所谓等离子体显示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即 利用气体放电发光进行显示的平面显示板,可以看成是由 大量小型并排构成的。
• 日光灯: 水银蒸汽,气体放电,紫外线,荧光粉
• 所谓等离子体(plasma),是指正负电荷共存,处于电 中性的放电气体的状态。稀薄气体放电的正光柱部分,即 处于等离子体状态。
• 但是 • AC--PDP因其光电和环境性能优异,所以是PDP技术的
主流。
AC型PDP的基本结构
• AC-PDP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在研磨过的两块 平板玻璃上用光刻或真空镀膜的方法制作电极, 矩阵型的条形电极彼此正交,交点处构成一个放 电单元。
荧光粉
放电单元
矩阵型的条形电极彼此正交,交点处构成一个 放电单元。
透明电极
透明介电质层
前玻璃基板
MgO保护层
放电区
紫外线
充入Ne-Ar 混合气体
荧光体
80~120mm
壁障(隔断)
选址电极
后玻璃基板
14
放电空间内充入氖、氙等混合惰性气体作为工作媒质。在两块玻 璃基板的内侧面上涂有金属氧化物导电薄膜作激励电极。 当给 电极上加上电压,放电空间内的混合气体便发生等离子体放电现 象。气体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紫外线,这种紫外光碰击后面玻璃上 的红、绿、蓝三色荧光体,它们再发出我们在显示器上所看到的 可见光,显现出图像。
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工作原理
• 等离子体显示板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是利用气体放 电发光进行显示的平 面显示板,可以看成 是由大量小型日光灯 排列构成。
日常所见的日光灯就是PDP的基础
13
PDP的基本结构
显示屏幕以玻璃作为基板,基板间隔一定距离,四周经气密性 封接形成一个个放电空间 ,其结构如图所示。
的机理是相同的。彩色PDP的发光显示主要由以 下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①气体放电过程,即隋性气体在外加电信号的
作用下产生放电,使原子受激而跃迁,发射出真 空紫外线(<200nm)的过程;
②荧光粉发光过程,即气体放电所产生的紫外
线,激发光致荧光粉发射可见光的过程。
彩色等离子体显示
当使用涂有三原色(三基色)荧光粉的荧光屏时,紫 外线激发荧光屏,荧光屏发出的光则呈红、绿、蓝三 原色。当将每一单原色进行混色,便实现彩色显示。
固体
液体


气体
水汽
等离子体
电离气体
00C
1000C
100000C 温度
8
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
在通常情况下,气体是不导电的。但是,在适当的条件 下,组成气体的分子可能发生电离,产生可自由移动 的带电粒子,并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电流,这种电流通过 气体的现象称为气体放电。 当电极间的电压足够高时,就使电极间气体击穿而
表面放电式结构
表面放电式结构避免了上述缺点,显示电极位于同一 侧的底板上,放电也在同侧电极间进行。
低气压放电的基本特征
• 与普通辉光放电不同,PDP所涉及的气体放电具 有下述特点:
• 发光效率低,放电间距只有几十到几百纳米,日光灯的光效率达80 lm/W,而目前PDP的光效率只有 1~2 lm/W。主要是因为日光灯 放电时其正光柱区长,而PDP发光的主要贡献者是负辉区,放电时,
等离子是一种自发光显示技术,不需要背景光源,因 此没有LCD显示器的视角和亮度均匀性问题,而且实现 了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
与CRT和LCD显示技术相比,等离子的屏幕越大,图 像的色深和保真度越高。
除了亮度、对比度和可视角度优势外,等离子技术也 避免了LCD技术中的响应时间问题,而这些特点正是动 态视频显示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正光柱区非常短甚至消失。
• 表面放电型AC型PDP存在一个分辨率的理论极限。提高分辨率就意 味着缩小放电电极间距。而从辉光放电的特性来看,当充气气压一定、 电极间距缩小到一定数值时,在两个电极间不会形成正常的辉光放电, 从而产生击穿(即打火)现象
• 极限分辨率与充气压力成正比。充气气压越高,极限分辨率也越高
行电极 放电胞
列电极
电压
AC-PDP整体结构示意图
透明显示电极
前玻璃基板 障壁
透明介电体层
保护层
白色介电体 层
荧光层
后玻璃基板
寻电极 图2.5.2-1 AC型PDP的结构
AC型PDP又分为透射型与反射型两种。在透射型结构
PDP中,荧光是从后基板侧透射出来的,视者是从后
基板一侧观看画面;在反射型结构PDP中,荧光是从
下图表示利用正光柱部分的10英寸彩色PDP放电胞的结 构及放电区的电位分布。
如图中所示,若阳极部分向左移动,正光柱的长度将缩短, 而负辉光部分不变。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电位下降主要发生在负 辉光区以左很窄的部分,并由此基本上决定PDP的工作电压。若 图中的阳极向左挪动1mm,则不会出现正光柱,对应的放电电压 大约为250V。此时从负辉光区发出的光可为PDP所利用。
等离子体显示技术
contents
• 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 •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 等离子显示与其他显示的区别
等离子的基本概念
等离子体: • 在物理学中指正、负电荷浓度处于平衡状态的体
系,即等离子体就是一种被电离,并处于电中性 的气体状态。 • 由于电离气体整体行为表现出电中性,也就是电 离气体内正负电荷数相等,因此称这种气体状态 为等离子体态。 • 在近代物理学中把电离度大于 1%的电离气体都 称为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分类
• 根据等离子体焰温度
• 高温等离子体:108-109 K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
eg:太阳,受控热核聚变等离子体
• 低温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和冷等离子体
a)热等离子体:稠密高压(1大气压以上),温度103105K,如电弧,高频和燃烧等
b) 冷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高(103-105K)、气体温度 低,如低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电晕放电等离子 体。
前基板侧射出,是从前基板一侧观看画面,优点是可
增加荧光体的涂布量,并且是直视荧光体的发光,因
此画面亮度较高,视角大 。
透明电极
前玻璃基板 障壁
透明介电体层 保护层
白色介电体层
后玻璃基板
荧光层
选址电极
两种实现彩色显示的交流PDP结构
对向放电式
表面放电式
对向放电式
早期的PDP结构与单色结构相同,两个电极分别做在相 对放置的底板上,在MgO层上涂敷荧光粉,这种结构放 电时荧光粉受离子轰击会使发光性能变差,因此难以 实现实用的彩色显示,同时,荧光粉淀积在MgO绝缘层 上也使驱动电压不稳定。
比较,定性地讲,PDP具有下述优点:
①利用气体放电发光,为自发光型,即主动发光型显
示(与LCD比较);
②其放电间隙为 0.1~0.3mm,便于实现薄型化(与
CRT比较);
③利用荧光体,可以彩色发光,容易实现多色化、全
色化(与 LCD比较);
④容易实现大画面平板显示与 CRT比较)。
等离子显示器的特点:
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产生的紫外线照射胞内壁上涂覆的荧光体, 产生可见光。
放电胞发光机理
• 放电胞发光机理:在2块玻璃基板上分别形成相 互正交的电极,通过在其上施加电压或定时控制 使放电胞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发光,见图3-3。 其中行电极为扫描电极,在PDP的横向施加电压; 列电极为信号电极,在PDP的纵向施加电压
Barrier Rib 壁障 Rear Glass 后层玻璃
- - - - ++++
放电Discharge
PDP放电单元
荧光粉
Address Electrode
Phosphor 寻址电极
Structure of PDP PDP结构
42”VGA显示屏:852×480(×3个红、绿、蓝像素单元), 122,6880个灯泡。
2019/6/14
24
• DC型PDP由于设有辅助放电胞,可确保放电的“火种”, 因此比AC辅助放电胞型PDP的对比度高,反应速度也快。 但是由于采用比较复杂的胞状放电单元,形成胞状障壁 (隔断)的难度较大,画面高精细化(提高图像分辨率) 比较困难。
• 在DC型PDP的制造中,多采用印刷工艺,使用的印刷机要 比AC型PDP造中使用的光刻制版设备价格低得多,因此设 备投资要比AC型PDP小。
AC型PDP与DC型PDP
• PDP按引起放电时施加电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 AC(交流)型PDP
• DC(直流)型PDP
AC型PDP与DC型PDP的区别
• AC型PDP电极表面覆以透明介电层及保护层,通过绝缘体 的介电层表面产生放电。为形成放电单元而起隔离作用的 障壁(隔断)为条状,而不是像DC型那样采用胞状,因此, 图像分辨率可从VGA(640 X 480)到SVGA(800 X 600), 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还可以进一步使画面精细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