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心律失常

小儿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心律失常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3. 发现心肌炎:
A. 心脏正常: a. 无症状:休息、营养心肌药物、中药 b. 有症状:除上述处理外,可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B. 心脏增大:休息、营养心肌药物、激素、IVIG、抗 心律失常药物 4.发现二尖瓣脱垂:
支传导阻滞图形相似。
期前收缩发生在心室间隔,距束支分叉越近, QRS
波群畸形程度越轻。
由低位心室部位发出的期前收缩距束支分叉愈远,
QRS波群畸形便愈明显。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左室
期前收缩呈单源性,联律间期固定
无R-on-T现象
无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无QT间期延长及ST段、T波改变
无传导阻滞等其他心电图异常。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功能性和器质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功能性期前收缩 器质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右室
室性期前收缩的特殊类型
插入型:在两个窦性节律间插入一次异位的室性搏 动,其后无代偿期;若窦性节律较快,插入的室性 期前收缩之后的P-R间期可延长。
多源性:在同一导联中至少有3种以上形态不一,
配对时间不等的室性期前收缩。
多形性:在同一导联中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群形
Lown室性期前收缩分级
分级 判断标准
0
1
未发现期前收缩
偶发单源期前收缩<30次/小时或<1次/分
2
3 4A 4B 5
频发单源期前收缩>30次/小时或>6次/分
多源性期前收缩 连续出现2个期前收缩,反复出现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期前收缩,反复出现 R-on-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良性期前收缩
(功能性期前收缩、单纯性期前收缩)
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多偶然发现 临床多无明显症状,活动不受限,心界不 大,无器质性心脏杂音
期前收缩在夜里或休息时增多,活动后心
率增快时期前收缩次数减少或消失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病理性期前收缩
(器质性期前收缩) 1. 连发性、多源性、多形性期前收缩 2. R-on-T型或各型期前收缩并存 3. 心电图有心肌损害征象,如ST段、T波改变
4. 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
导阻滞或QT间期延长的期前收缩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20%~30%) :最常见为消化道反应,其
次为神经系统反应,如嗜睡、头痛、震颤(最先出现
手震颤)、共济失调、复视、精神失常等,停药后症 状消失。 一般不做首选。 中毒血药浓度与治疗血药浓度相近,剂量不宜过大。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A. 先心病术后室性期前收缩
B. 急性心肌炎伴有多种类型室性期前收缩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C. D. E. F.
持续性室速复律后 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 二尖瓣脱垂 洋地黄所致频发及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 6次 /min、多 形性、呈并行心律、成对、连续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 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处理原则 首先: A. 病史和体检 B. 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T或I C. 辅助检查:EKG、胸片、24h Holter、ECHO D. 运动实验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1.无明显疾病
2.发现心肌病
传激动,一方面又受室性期前收缩的兴奋。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插入型(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并行心律
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
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
5. 联律性、频发、呈并行心律的期前收缩 6. 期前收缩后的窦性心搏T波发生改变 7. 运动后期前收缩次数增多或运动试验阳性 8. 起源于左心室的期前收缩 9. 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显著增宽(﹥0.14~0.16s)
10. 多有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或有代 谢紊乱及药物中毒等病理状态。
1) EF大于0.4,运动实验阴性,无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
治疗原发病,可不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2) EF小于0.4,运动实验阳性或有复杂性期前收缩:治疗
原发病、控制心衰、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应用
24h Holter监测;若复杂性期前收缩消失,则继续治
疗并仔细随访;若复杂性期前收缩仍然存在,则须调 整抗心律失常药物。
静脉注射:
剂量每次1mg/kg,缓慢注射,无效可在15~20min后 重复,累积剂量小于5mg/kg;有效后可改为静滴维持, 剂量为每分钟10~50 g/k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三、美西律(慢心律,脉律定)
口服负荷量 每次3~5 mg/kg,每日3~4次,首剂可加倍; 连续应用3-4个月,疗效稳定后减量。 维持量 以不出现期前收缩为准,因个体而差异,一
般每天3~5 mg/kg,疗程6-12个月。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维持量:每ຫໍສະໝຸດ 3~5mg /kg,疗程6m~12m。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注意事项
对传导系统有抑制作用,若QRS波增宽超过原时限的 30%以上或出现窦性静止,II~III度窦房或房室传导阻 滞应停药观察。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无相关的P波,
其后偶有逆传P波,R-P’间期≥0.20 s。

代偿间期完全。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源自左室或左束支处的期前收缩,QRS波群与右束 支传导阻滞图形相仿。
源自右室或右束支的期前收缩,其心室波形与左束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第四种情况:需要紧急治疗
A. 急性心肌缺血或严重心衰
B. 心肺复苏后或持续室速频繁发作期
C. 并发于Q-T间期延长综合征
D. 多源性、连发呈短阵室速或为R -on-T型 E. 并发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F. 并发于其他紧急情况,如严重呼衰伴低氧血症、严重酸 碱平衡紊乱等。
个体差异大,治疗中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剂量
若同时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二者均应减量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二、利多卡因
适应证:
需紧急处理的室性期前收缩,如多源性、R-on-T型、
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的联律性及Q-T间期延长 综合征出现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一、普鲁帕酮(心律平)
静脉应用:每次1~2mg/kg,慢推,如无效10-15min可重复,
但连续不超过3次,总量小于6 mg/kg;需静脉维持时,剂
量为每小时1mg/kg 。 口服: 负荷量:5~7mg/kg/次,每次最大量不超过8mg/kg,每 日3~4次,连续应用3-4个月,疗效稳定后减量。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第1、2、3、4条对诊断病理性期前收 缩的临床意义较大,后6条单独存在时应注 意除外良性期前收缩;若符合点越多,诊 断病理性期前收缩的可靠性就越高。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第二种情况:暂不给药,密切随访
A. 无器质性心脏病,无血流动力学改变 B. 健康新生儿和早产儿生后数日内出现。
C. 虽属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如为单源性且小于610次/分,又无明显症状时。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第三种情况:需要药物治疗
1. 虽无器质性心脏病,但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或呈复杂性, 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2. 具有难以接受的自觉症状或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有发展
成严重心律失常倾向时。
3. 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
态不一致,但配对时间相等。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室性融合波: QRS波群形态介于窦性和室 性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