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招投标中不合理低价中标问题及相关对策
摘要:由于国内大多数工程招投标时都实行最低价中标制度,导致近年来市场中大量流行低于成本价的低价中标,由这种不合理的低价中标引发的工程质量、施工事故、工程纠纷等问题屡见不鲜,本文针对过低价中标的危害、成因,以及如何做到合理低价中标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招投标合理低价中标工程量清单计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建筑市场和招投标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近年来市场中大量流行低于成本价的低价中标,并由此引发许多工程质量、施工事故、工程纠纷等问题,因此如何做到合理低价中标,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过低中标价对市场的危害
因为实行“谁最低价谁中标”,以致招投标过程成了投标方让利压价的竞争游戏。
如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中标,由于要获得利润,建筑企业只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造成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而且还会出现因资金不足无法保证工期,因施工设施简陋无法保证施工安全等问题。
当一些承包商确实无法维持下去时,只好找理由追加工程款,导致承包商与业主纠纷不断,最后以拖欠工人工资来抵偿,或者是以低价中标,高价结算来收尾。
从长远来看,由于整个市场在竞争最低价,因此施工企业不重视提高施工工艺;材料市场不注重提供优质材料,低劣产品大量畅销;人才方面,有经验有技术的工匠被排斥在施工队伍之外,取而代之的是只懂皮毛的便宜工。
其结果是使建筑市场出现倒退,失去国内外的竞争能力。
对政府来说,建筑工程应保障人民安全和人民利益,出现上述现象,不但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将失信于民。
2、产生不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因分析
(1)招投标双方观念错误。
虽然不合理低价中标对市场造成的危害已显露无遗,但并未引起市场各方的重视,当今市场仍普遍实行最低价中标。
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国市场竞争各方已形成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唯一目标的观念,他们盲目地、不择手段地牟利。
投标人的唯一目标是拿到工程,工程到手自然有办法牟利;招标人的目标是以最有利于自己的价格将工程承包出去。
在这种观念驱使下谁也不会去深究其对各方面的利弊了。
(2)对“合理低价中标”的错误理解。
在招投标活动中把“合理低价中标”的“合理”二字抽掉,存在理解上的错误。
国外确实有“低价中标”的做法,但其指的是是指在设计、施工总承包基础上的项目整体低价中标,考验的是综合技术及管理能力。
而国内的建设项目通常是将设计、施工分拆开来招标,如果仍在每个阶段实行最低价中标,是对于工程项目低价中标基本前提的错误理解。
虽然《招标投标法》已明确规定:凡低于企业自身成本的报价视为废标,更不可能中标。
可是怎样确定是否低于成本价呢?大多数评标过程只是看看各家标书的施工方案有无问题,然后就选择最低标价者中标。
这样,要依靠评委们去判别是否低于成本是不可能的。
(3)管理部门信息滞后。
我国建筑市场在2003年初就实行了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但大部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已经习惯了政府定额计价模式,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批准发布的工程定额虽然要求按新的平均成本的原则编制,但因其信息
滞后于市场,定额规定的成本不能反映市场成本和企业成本。
工程报价以定额作为计价标准,而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与定额差距有时又很大,这就使投标报价难以合理化了。
3、解决不合理中标价的措施
鉴于上述建设工程招投标中不合理中标价的成因与危害分析,其深层次的问题已危害到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想办法予以解决。
(1)更新观念、纠正概念:管理部门要通过办学习班、举办示范工程来教育市场各方把无限牟利的观念转变为市场多赢的观念,即合作各方通过共同合作实现各自的目标,投资者达到预期收益,承包商获得合理的期望利润。
此外,还要教育市场各方认识到建筑工程本身是为社会公众而设的,只有让社会公众认同,市场才能持续发展,市场各方才有赢利的机会。
通过观念更新,大家才能冷静下来,深思不合理中标价带来的问题,才不会继续走不合理价格的危险道路。
其次是通过学习,纠正对“低价中标”的错误理解,分清“低价”与“合理低价”的区别,尽快引入国外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机制,推行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管理。
形成以设计施工总承包为基本前提,通过优化设计和技术创新,使设计施工方案更为优化,进而有效降低工程成本而形成的合理低价。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在工程造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一份施工图付诸于施工时,就决定了工程本质和工程造价的基础。
因此,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迫使竞争者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规模、工艺流程、功能方案、设备选型、投资控制等作全面周密的分析、比较,重视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用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参加竞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价中标”。
政府也应从法律法规等政策层面加大对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推广力度,鼓励、培育一批具备设计施工总承包综合实力的大型建筑企业进入市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工程项目“低价中标”。
(2)完善招投标制度。
我国《招标投标法》第一条规定:招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三十三条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价的报价竞标。
上述文件实质内容是公平竞争,合理低价中标。
首先杜绝“围标”、“陪标”等现象,在评标时要求各投标者对其标书中的施工方案、工艺、价格等逐一陈述,并举行技术及经济答疑,那么同出一手的标书必曝光于众。
第二,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工程招投标方式,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规章制度完善成熟。
工程量清单计价将按清单提供的工程量计价,使各投标方站在同一平台上,从而避免了传统的价量分离,对图纸理解不一,计算出的工程量不同的弊病。
对于发包单位,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招标单位必须编制出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并承担风险,促进招标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投标企业,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必须对单位成本、利润进行分析,统筹考虑,精心选择施工方案,并根据企业的定额合理确定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要素的投入与配置,优化组合,合理控制现场费用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在此基础上确定投标价。
由于工程量是公开的,将避免工程招标中的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不规范行为。
按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为中标价的合理性打好了基础,是改善招投标制度的重要举措。
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还在起步阶段,市场各方还应通过学习,切实完善地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按工程量清单计价,社会平均成本价与企业个别成本价的差额是企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的结果,也是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的表现。
企业定额反映的是社会平均先进水平,而概算定额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水平。
企业只有依据企业定额及自身的特点才能按工程量
清单招标投标中做出合理的、具有竞争性的投标方案,所以投标企业应该制定出一套本企业定额,而政府管理部门亦应对此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
总之,切实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并制定企业定额是完善招投标制度的关键措施。
(3)发挥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作用。
在国际上,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被认为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众多,但大部分人的主要工作是套定额,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理论与实务知识甚少。
在这种情况下,只依赖招投标双方营造合理中标价确实有难处。
而由造价咨询机构来承担这一任务,是一条相当快捷有效的道路。
我国在90 年代初便逐步形成了工程咨询市场,在1998 年已有一定的规模。
这些机构比起投资商及施工企业,拥有更多的专业水平较高、经验较丰富、知识面较广的人才,他们专门从事造价工作,掌握市场信息量多,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处理软件,信息更新快,可以定期给政府提供市场平均价格,供政府更新定额及招标方参考,尤其在编制企业定额方面可发挥更大作用。
企业可以向咨询机构提供本企业的人工、材料、机械、管理情况等等,委托其代为编制企业定额。
也可以把整个投标工程的标价委托给造价咨询机构承担,造价咨询机构可代企业进行各方面的咨询,并代表企业在投标评审中进行造价答疑等。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市场与国际接轨,关于造价方面的大量工作正等着这些机构去完成,造价咨询机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市场各方应充分发挥其特长,为执行合理低价中标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筑市场的招投标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不合理中标的问题,它不但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危及公共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由于低劣的施工行为将使整个建筑市场在施工工艺、人才、机械等许多方面倒退,使建筑市场在国外失去了竞争能力。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招投标双方观念错误,对低价中标的错误理解,不正常的招投标活动以及政策方面的原因。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更新观念,纠正错误认识,提倡建立“多赢”的观念;其次是通过切实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杜绝不规范招投标等现象等来完善招投标制度,并尽快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制,发挥造价咨询机构的作用等,为实行合理低价中标创造条件。
通过上述措施应当会使招投标的不合理中标价得到制止,使中标价走上合理的正道,从而有利于建筑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