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景观资源学第四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优秀课件
景观资源学第四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优秀课件
1.群落的垂直结构——成层现象 (Stratification)
生活型不同,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植被分别出现 于地面以上不同高度,其根系分布于地面以下不 同深度,从而使整个群落在垂直空间有了上下不 同层次的分化。
2、群落的水平结构 ——镶嵌性(Mosaic) 小群落作为群落的一个结构单元均匀或不均匀地分 布于整个群落中。
景观资源学第四章生物群落与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种的个体都不可能单一 孤立地生存着,总是以同种的许多个体或 不同中的许多个体成群而出现在一定的空 间中。
一、种群及其一般特征
种群:生态学上占据着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种生 物的个体群。
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物种进化和表达种内关 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 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的具体对象。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 ——三向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沿纬线方向延伸成带而由南往北依次 更替的分布规律。
2、干湿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等因素作用,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的植被或生态系统 由沿海到大陆内部的依次更替。
3、垂直地带性:随海拔升高温度和气压逐渐降低,风 速和太阳辐射加强,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使得生物 群落和土壤从下而上连续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同植被 或生态系统随海拔升高而呈带状分布的规律。
(一)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种群的数量或大小:一定的空间中某种生物个体的 总体数目. 种群的密度: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目叫做。
影响因素:
物种的繁殖特性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种内和种间竞争 环境条件的不同和变化。
(二) 种群增长
是指随时间的变化,一个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增减 变化情况。
在自然的条件下,由于制约因素的存在,种群的 数量是稳定地在一定的范围。
形成原因:小地形的起伏变化 土壤湿度或盐渍化程度的差异 光照状况的不同 动物活动 植物依靠根蘖或根茎繁殖
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干旱植物群落
挺水植物群落
漂浮植物群落
水生植物群落
3.群落的生态结构 ——层片(Synusia)
前苏联著名植物群落学家B.H.苏卡乔夫: “层片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这些种类具有一定 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具有 一定的小环境,这些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 一部分。”
丹麦植物学家 C.Raunkiaer
3、地面芽植物; 植物在不利 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只 是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 下部分仍然活着,并在地面 有芽;
4、地下芽植物;植物芽位于 土表以下,或位于水中
5、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 良好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 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群落的结构
群落结构:若干生物种群在群落内部按一定规律 组合排列的现象即为群落的结构
(五) 生物群落的动态
1.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群落季相(Aspection) :植物在不同 的季节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 使整个群落表现出不同的外貌。
群落的生产力、生物量、植物体内的营养成分和 群落环境都发生周期性变化。
2.生物群落的演替
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叫 做演替(Succession) 影响因素: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活动、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群落本身的活动,人类认为的活 动等。
分类:
按群落所在地的基质状况分为原生演替和次 生演替。按群落演替发展方向分为进展演替 和逆行演替。
水生演替系列 P303
生物群落的演替
长期演替
快速演替
经典水生演替系列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 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或湿生灌木植物阶段)——中生木本 植物群落阶段
二、生物群落及其特征
生态群: 若干个生物种群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 多生物种、完整而有序的生物体系。 植物群落:在一定地段上共同生活的植物种群彼此 发生作用,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组合,这种组合极为 植物群落。 河漫滩上的一块草地,山坡上的一片松林,湖岸浅 水处的一片芦苇丛,一块人工管育的稻田。
(四)群落环境
群落环境:群落内部形成的显著不同于其周围裸地的 环境即群落环境。
成因: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各种生物的逐渐定居, 通过植物枝叶的遮荫和挡风,根系不断地分泌有机化 合物,枯枝落叶层覆盖地面和较弱地表径流,微生物 对有机质的分解 以及动物的活动等,不断、地改造 原来的物理环境,使得群落环境不同于周围裸地的环 境。
(一) 种类组成
概念 1.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生态群落中物种数目 的多少(丰富度)和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多少 (均匀度)两个参数的结合。 2. 多样性梯度(Diversity gradient) 物种 多样性的表现。
(二)群落的外貌与植被的生活型
外貌是认识和区分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之一。 植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决定于群落中优势植物的生活型。 生活型(Life form) 植物长期受一定环境综合影响所 表现出来的生长形态。
(六) 群落的分类
我国普遍采用的植被分类单位 植被型(Vegetation type) 群系(Formation) 群丛(Assosiation)
第二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一、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1、非生物环境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更富于变化的特征。 2、具有较高的平均生物生产量和巨大的生物物质积累量 3、动态变化较明显,包括季节性变化和其他类型的演替。 4、相当明显的有规律的空间分布格局。
乔木、草本植物、灌木、藤本植物、苔藓与地衣植物、 附生植物、藻菌类植物 乔木:常绿针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 落叶阔叶乔木
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水生草本等
植物生活型的分类
1、高位芽植物;植物的芽 或顶端嫩枝是位于离地面较 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 木等;
2、地上芽植物;植物的芽 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 于地表处(不超过土表25 cm),因而受土表残落物 的保护;
经度
中国东部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三、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