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白菊栽培技术
具体做法:压条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移栽后一个月左右,约5月上中 旬,苗高30—50厘米时进行。此时菊苗木质化程度低,茎杆软,易分布 均匀。压条前,须除草松土。在菊苗行两边,施一次有机肥,每亩1000 公斤。压条时,把枝条向两边分,揿倒在地,每隔10厘米左右压上泥块, 保证枝条与松土充分接触,有利菊苗节节生根和节部侧枝生长。第二次 压条,待新侧枝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压条。这时,压条的方向由密处 压向稀处,使菊苗生长趋于平衡。这项工作最迟在7月底前结束。
大田生产
(九)病虫害防治
杭白菊病虫害主要采用农业综合防治为 主,如:通过水旱轮作,减少土传病害和土 壤害虫,与虫源作物隔离(如萝卜、青菜); 冬季深翻冻垡,施用腐熟有机肥;壮苗培育、 适时定植,促进生长,增强抗性,保持田园 清洁等。
大田生产
(九)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 杭白菊病害主要以叶枯病为主,霜霉病、褐斑病 1、叶枯病。发病时期在6-9月份。防治方法除了采取轮作、掌握合理
可采用穴栽或开沟定植栽种,栽在每畦中间。密度为30-40厘米,每 穴2株,种植深度10-15厘米,穴施磷肥50公斤/亩。若定植较迟,植株 偏大,可适当斜栽。植后须浇足定根水,遇干旱则须浇水抗旱,以确保 成活率 。
在小丘陵地区,是地形采用条载或丛栽。
大田生产
(五)压条
采用压条栽培法好处:1、抗倒伏作用。菊花品种枝条较软,易倒伏, 2、有助于提高抗旱能力,3、增加有效苗数。
特征特性
(二)生长习性
1、喜温暖耐寒冷,幼苗发育主孕蕾期要求气温稍高,一般要求日平 均温度在15度以上,适宜温度15-30度,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分枝 和现蕾。花后期能耐受微霜, 根可忍受-16— -17度的低温。
2、特喜湿润,但怕积水,尤其在开花期不能缺水,否则影响花产量 和质量,多雨土壤水份过多,容易烂根,雨季应注意排涝,干旱土壤水 分不足,分枝少,发, 育缓慢。
准。 药用、饮用菊(菊花茶)以花芯散开30—70%为采收标准。
采收做到分批、分级,一般采三次。 遇早霜及时用稻草或遮阴网覆盖,采后须及时出售或自行加
工
大田生产
谢谢大家!
二0一年五月
特征特性
(一)、特征
杭白菊,为菊科菊属众多菊花品种之 一。 植物学特征:
为宿根草本植物,株高60-150公分,茎直立,分枝、 茎部有时木质化,具细 毛或绒毛。叶有柄,叶柄卵圆形 至窄长圆形, 长3-5公分;宽3-4公分,先端钝,茎部心 形,叶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大小不 等,直径2-5公分,单生枝端或叶腋或排列成伞房状,外 层总苞片绿色,舌状花白色,花辩长约2.2-2.5公分,宽 0.5—0.7公分雄蕊在子房下位,花柱线形柱头2裂,瘦果 短圆形,果 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3、花叶病。又称病毒病,危害叶片,使叶片变为灰绿色,有灰白色不 规则微隆起的线状条纹,病株生长衰弱,叶片枯黄,造成减产。防治方 法:同蚜虫,并增施磷钾肥。
大田生产
(九)病虫害防治
➢ 二)虫害防治
1.蚜虫: 温暖干燥的气温易导致蚜虫大量发生。先期为害的为无翅蚜,后期
大量繁殖后产生有翅蚜,并迁飞,大面积为害。可采用20%楠宝(啶虫 脒)3000—4000倍或25%吡蚜酮2500—3000倍喷雾防治,农药品种交替 轮换使用。
较大。一般一盏灯可防治20—25亩,在8月底第四代成虫羽化期前安装使用。 (2)性诱剂防治针对性强,生产规模较大时才能达到较好效果,每一种
害虫每亩需安装4盏性诱剂杀虫灯,但后续管理难度较大,每天要进行清理。 (3)化学防治。夜蛾类害虫遇降雨少、高温干旱时易于发生,适宜温度
28-32℃,日均气温超过30℃是大发生的预兆温度。正常年份第4代成虫羽化 在8月底9月初,则第5代幼虫在9月10日左右防治比较合适。根据夜蛾类害虫 的习性,要在2龄前进行防治,并利用夜食性,在下午喷施农药,一般可选 择夜蛾类(青虫)用美除5000倍喷雾或杀虫素。禁用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 药。
密度和排水降湿等措施,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 倍,5%井冈霉素100倍,特别注意梅雨季节。
2、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嫩茎,使幼苗、叶片、嫩茎、花蕾 等布 满白色霉层,微显萎,最后逐渐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烯酰吗 啉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锰锌可湿粉1000倍,每10天喷1次,连续2-3 次。
(二)分根法育苗
是目前大面积栽培通常采用方法之一。一般在春季进行分根 繁殖与定殖同时进行,利用阴天把植株挖起,从茎部分开多株宿 根,适当剪除老根去枝叶。按60-40公分挖穴栽种,种后将土壤压 实,及时浇水。当下雨土壤潮湿不必浇水。
大田生产
(一)田块选择:
杭白菊是喜光、喜肥植物,应选择土层肥厚软松,土壤弱酸性,无 树木遮挡的地块,切忌在低洼潮湿地段栽种。
杭白菊栽培技术
讲课内容
一、概况
(一)主产区域
(二)主要用途
二、特征特性
(一)特征
(二)生长习性
三、种苗生产
(一)扞插法育苗 (二)分根法育苗
四、大田生产
(一)田块选择
(七)防渍抗旱
(二)栽植前准备 (八)合理施肥
(三)定植时间与密度 (九)病虫害防治
(四)定植方式
(十)防止倒伏
(五)压条
(十一)采 收
3、喜肥富含腐殖质的沙性壤土, 粘重土或低洼积水地不宜栽植, 盐碱地生长发育差,PH以6.7为宜。
4、喜短日照.一般日照时数近10小时就会现蕾开花,花期10-11月 , 约15-25 天。
种苗生产
以无性繁殖为主,通常采用扞插育苗,分根法育苗,也可采用嫁接等。
(一)扞插法育苗 苗床地选择:应选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
一般每两年轮作一次。若原地连作,须改畦深翻,忌原畦重茬。最 好选择水旱轮作,有利于减轻病虫害,提高品质 。
(二)、栽植前准备:
栽植前,应先对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畦宽1.2—1.5米,沟宽0.3米,畦面呈龟 背形。
大田生产
(三)定植时间与密度 :
大田生产
(七)防渍抗旱
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对水份反应敏感,怕涝怕旱,特别 是春雨及梅雨天气,如沟渠不畅造成田块积水,容易出现沤 根现象,基部叶片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因此,需做好开沟作 畦(特别是低洼田块),做到排灌畅通,以改善通气条件, 减少病原菌感染。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菊苗出现失水萎 缩,要及时沟灌抗旱,促使正常生长。
秋季遇干旱则要进行浅沟灌水,一般晚上灌水,白天放 干,以保证菊花花蕾膨大需要。
大田生产
(八)合理施肥
菊花大田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轻 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前期以农 家肥为主,后期则以速效肥料为主。
大田生产
(八)合理施肥
基肥。栽种前,结合整地翻耕时施入或开沟条施每亩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有机肥种类主要有:人粪尿、猪栏肥、鸭粪等,并配施磷50
在采收期也可采用黄板诱杀。但黄板诱杀有效期大约只有一个月左 右,遇雨天效果降低,而且,只局限于诱杀有翅蚜,特别是到了采收期, 其他作物上的飞虱、蚜虫等集中迁飞到菊花上来,所以,黄板来粘 的前期还是要结合进行农药防治。
大田生产
(九)病虫害防治
➢ 二)虫害防治
2.夜蛾类:
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 (1)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效果好,但要求规模大,集中成片,且管护成本
大田生产
(六)摘心
摘心作用:可促进菊苗分枝和菊枝间生长的平衡,防止倒伏。
摘心时间:在压条后新稍长到10-15厘米时。摘心兼顾新枝 高度与全园平衡,使其下部枝芽均衡生长,花期整齐。一般 视长势分两次摘心,第一次在6-8月份之间,使菊苗分枝数 达每亩12万株左右。第二次摘心须在8月20日前结束。摘心 过迟,菊苗再次分枝力弱,花蕾小,开花推迟,且易受早霜 危害,影响产量质量
畦面充分整细整平、四周开好排水沟田的块。 扞插时间:4月中旬-5月上旬,选充实健壮无病害新枝作插条,剪成
10~12公分小段,顶端留2-3片叶。迁插按株距3-4公分,行距4-5公分, 上端留3-4公分,遮阳并保持湿润,半个月后便生根。如果在扞插前将 插条浸生根剂10-12小时,更有利于成活。
种苗生产
大田生产
(十) 防止倒伏 及时做好护栏,防止倒伏。小洋菊系列品种枝梗柔软,
生长后期株高若超过50厘米就易倒伏,一般可在畦边立小 竹,围草绳,以防止倒伏,提高菊花质量,方便采摘。
大田生产
(十一)采 收 按加工、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摘标准。 用作胎菊:以花蕾充分膨大,花瓣刚冲破包衣但未伸展为标
(六)摘心
概况
(一)、主产区域:杭白菊也称茶菊、杭菊,是由野生 种变,经人工选育而来。原产于浙江省桐乡市,栽培面积约 3.5万亩,年产干花近5000吨。近年来外省发展很快,如苏、 皖、粤、赣、鄂、湘、川等地都有种植,全国栽种面积超过 10万亩,年产量1万余吨。
(二)、主要用途:药用 、 饮品(菊花茶)和加工饮 料。杭白菊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保健饮品,气味芬芳,已有 数百年的饮用历史。内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生 素和微量元素,中华医学研究表明,杭白菊具有养肝明目、 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 历年来还销往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我国港、澳地区。按中国人 的饮用习惯,在植物饮料中,除了茶以外,就要数杭白菊了
由于春天生长速度快,植株木质化程度低,不易成活,因此,要选 择阴雨天后或雨前定植,以提高成活率。一般在4月上中旬定植,最迟 不超过5月上旬。定植密度根据种植制度和栽种时期而定,一般每亩苗 数在3500—5000株之间。偏迟种植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如有间作物, 间作物须保证在7月中旬前收获
(四)定植方式
公斤。
活苗肥。栽种活棵后,每亩用人粪尿50-100公斤/亩,兑水浇施,促使发 棵。
压条肥。压条前,在菊苗行两边铺施栏肥每亩1000公斤、或尿素10-15 公斤,并用松土覆盖 后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