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下图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低压的槽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则槽线西北和东南部的风向分别为( )A. 西北、东南B. 西北、西南C. 东北、东南D. 东北、西南2. 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天出现在我国东部地区时,最可能出现( )A. 暴雨和冰雹天气B. 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C. 连绵的阴雨天气D. 干热风(焚风)天气【答案】1. B 2. C【解析】【1题详解】根据已知条件,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低压槽线且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对槽线西北部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右偏成西北风;对槽线东南部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右偏成西南风。
据此分析本题选B。
【2题详解】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则该类槽线位于北半球气旋的东部,为暖锋天气。
暖锋一般会形成连续性降水。
故该类槽线夏天出现在我国东部地区时,多出现连绵的阴雨天气,C 对。
暴雨和冰雹天气多出现于低纬地区或中低纬地区夏季的午后,属于强对流天气或冷锋天气,图示为暖锋,A错;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多出现于春季,此时为夏季,B错;干热风(焚风)天气往往与高压系统有关,本图是低压系统,D错。
据此分析本题选C。
【点睛】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的风向的确定:在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中,一般要求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等。
从风向的决定因素来看,它是三个力的合力方向。
第一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
第二步,作风向。
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下和等压线斜交,并成一锐角。
风向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南半球左偏,在北半球右偏。
在作图时,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应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并成一锐角;南半球反之。
第三步,作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成90度夹角,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风向的右侧与之垂直,南半球相反。
第四步,作摩擦力。
摩擦力阻碍风的运动,与风向相反。
判断风向一定要看清条件:是否考虑摩擦力,若不考虑则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若考虑则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后者风向的判断方法是: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向左或向右(据半球确定)偏转大约30°~45°即为实际风向(即近地面风向)。
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如“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3. 此谚语反映的气候特征最适合于A. 珠江三角洲B. 江南地区C. 东北地区D. 西北地区4. “处暑无雨干断江”是由于A. 夏季风势力弱B. 夏季风势力强C. 厄尔尼诺现象D. 拉尼娜现象【答案】3. C 4. A【解析】该题考查我国雨带及其移动。
【3题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我国雨带的推移时间分布,可知8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处暑节气在美年达饿8月份,故图中言语反映的气候特征最适合东北地区。
【4题详解】“处暑无雨干断江”说明处暑季节如果无雨的话,河流中无水;由上题可知该地区为东北地区,降水量少,说明雨带来得晚退得早,主要是夏季风势力弱形成的。
下图是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 影响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B. 太阳辐射、地形地貌C. 太阳辐射、城市分布D. 地形地貌、河流湖泊6. Y处年平均气温及地形分别是A. 10—12℃、山地B. 12—14℃、河谷C. 14—16℃、盆地D. 8—10℃、山脊【答案】5. B 6. C【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影响气温的因素,等温线的判读,需要结合到图中等温线的特点分析答题。
【5题详解】图中等温线总体南高北低,说明太阳辐射是主因;另外,等温线在河流处明显弯曲,且河流处为谷地,则地形地貌也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6题详解】一般受太阳辐射影响,纬度低处气温高,图中Y处外围等温线为14℃,北侧有12℃等温线,则南侧应该有14℃等温线;依据“大于大的”规则可判断,Y处气温为14到16℃。
该处气温高于周边,说明地势上低于周边,C正确。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 湖、岸热力性质差异B. 湖、岸地形高低差异C. 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 湖、岸植被类型差异8. 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A. 夏季白天B. 冬季晴天C. 夏季晚上D. 冬季阴天【答案】7. A 8.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差异和热力环流。
陆地和水热容量不同,在同样太阳照射下温度不同,形成气压差异,导致热力环流。
【7题详解】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性质差异差异,同样的受热或受冷升降温幅度不同,形成热力环流,进而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形成图示分布,据此分析选A。
【8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近地面刮偏西风,也即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此时,湖面气温比湖岸低、气压高,温差较大,湖陆风最明显,据此分析选A。
【点睛】湖陆风与海陆风原理相似,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湖)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9. “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10. 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 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B. 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C. 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D. 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答案】9. C 10.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天体系统及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试题难度容易。
【9题详解】根据题干“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可知该天体位于太阳系以为,银河系以内,所以“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属于银河系;故选C。
【10题详解】据材料“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说明该行星与恒星的距离太近,不利于生命的存在。
故选D。
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屿面积2 473平方千米,人口1 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
岛上最高点海拔1 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
岛上有一些农场。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 )A. 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 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 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 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12. 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B. 纬度位置C. 气压带与风带D. 地形地势【答案】11. C 12.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
【11题详解】从纬度位置和地形分布状况判断,纳瓦里诺岛的北部为西风(西北风)的迎风坡,A错误;德雷克海峡流经西风漂流,该洋流为寒流,对其南部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错误;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南部可以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也受极锋的影响,多锋面气旋雨,C正确;岛上大部分山脉不是西北走向,D错误。
故选C。
【12题详解】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纬度偏高,夏季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故选B。
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
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Ⅰ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A. 现代气候气温最低B. Ⅱ类气候气温最高C. Ⅰ类气候气温最高D. Ⅱ类气候气温最低14. 图示M地区山脉A. 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 等温线向南部凸出C. 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D. 西坡雪线较东坡高1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最小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答案】13. B 14. C 15. D【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内陆退缩,反之海岸线向海洋延伸;I类气候的气温较低;Ⅱ类气候的气温较高;现代气候的气温位于两者之间,B正确。
【14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50°附近,西坡为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森林覆盖率低,物种相对较丰富,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森林覆盖率低,物种相对较少,C正确,D错;由于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可知a等温线(对应I类气候)所在的纬度较低,c等温线(对应Ⅱ类气候)所在的纬度较高,结合该区域纬度位置可推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的南美洲。
山地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凸出,南半球应向北凸出,B错;该山脉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应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
故选C。
【15题详解】湿地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海滨湿地主要为沿海滩涂与浅水区。
海滨地区地形坡度越缓,往往湿地面积越大;反之,湿地面积越小。
海滨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则海岸线的变化受海水涨落的影晌越小。
由图可知,当海平面上升或下降时,丁地海岸线的变化最小,由此可知,该地地形坡度最陡,海滨湿地面积最小,D正确。
故选D。
【点睛】该题以南半球的南美洲大陆西岸为背景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内陆退缩,反之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森林覆盖率高,物种丰富;沿海地形和坡度决定湿地面积大小。
读世界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亿焦/平方米/年),完成下列小题。
16. 导致甲地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D. 洋流17. 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 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大 B. 距海较远,多晴朗天气C. 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 D. 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答案】16. A 17. D【解析】试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6题详解】图中①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太阳辐射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