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


(3)小拗救
仄仄平平仄句型中第三字拗,称小拗,用对
句第三字救。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送友人》尾联中出句的“自”拗,对句 “班”救。 小拗可以不救。如《送友人》颔联中出句 “一”拗,没有救。
小拗救常和孤平拗救结合起来。
即平平仄仄平句式第三字即救本句第一字,
近体诗有四大特点:
(1)讲究平仄 (2)注重对仗 (3)押韵严格 (4)句数、字数固定
◎字句有定◎用韵严格◎平仄协调◎讲究对仗
(一)近体诗的字句数
字数: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杂言; 近体诗固定为五言、七言两种。
句数:古体诗没有固定,近体诗律诗为八句
(排律除外),绝句为四句。
(二)近体诗的押韵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大小拗可同时救
“向晚意不适”句中同时大拗、小拗,都用
对句第三字“登”救。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变为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句型。 在这种情况下,可只指出大拗救。 此诗有大拗救,不拗登救。 有小拗救,意拗登救。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练习:标出下列格律诗的平仄 (注意其中的入声字)
旧国经年别, 关河万里思。 题书凭雁翼, 望月想蛾眉。 白发愁偏觉, 归心梦独知。 谁堪离乱处, 掩泪向南枝。 元淳《寄洛中诸姊》

仄起平收式: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练习】:由四言句型“加尾”、“插腰”
得到这四种句型。
【注】
(1)七言为五言平仄句型前加两个与首字相
反的音 (2)粗体字为可不论平仄之字,即这些字对 平仄要求不是很严 (3)四句型交互使用,不可连贯使用
(2)近体诗平仄的要求
简单地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在对句中是对 立的。近体诗平仄有三个原则: ① “间”:一句之中平仄相间; ② “对”: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即同一联中出句和 对句的第二个字要平仄相反,以节奏点上的字要求 最为严格; ③ “粘”:邻联之间平仄相粘。即上一联的对句和 下一联的出句的第二个字要求平仄相同。 不合乎粘的规则的,叫“失粘”;不合乎对的规则 的,叫“失对”。


一、诗歌的分类:近体诗和古体诗
二、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一)近体诗的字句数 (二)近体诗的押韵 (三)近体诗的平仄 (四)近体诗的对仗
诗歌的分类


古体诗
旧诗 律诗
近体诗
律绝 新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风,是按汉魏六朝诗歌的写
法来写的诗,讲究押韵,其它方面较为自由, 没有严格的格律,例如李白的《蜀道难》, 王维的《渭川田家》等。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才正式 形成的一种格律极严的诗,在字数、句数、 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同时又救了上句第三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型改为“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 | | — | |——|— 例:薄宦梗犹泛,故园芜欲平。 【练习:分析下句格律】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将《广韵》的206韵合并为107韵;金人王文郁著 《平水新刊韵略》,并为106韵。后人就把这106韵 称为“平水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诗韵”。
3. 近体诗押韵的特点:

①近体诗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偶数句必须押韵。


②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
③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也不许邻韵通押。否 则为“出韵”。 (出韵:押韵时用了不是同一韵部中的字)。

岩云掩竹扉, 去鸟带余晖。 地僻生涯薄, 山深俗事稀。 养花分宿雨, 剪叶补秋衣。 野渡逢渔子, 同舟荡月归。 戴叔伦《山居即事》

仄起仄收式:
旧国经年别, 仄仄平平仄 关河万里思。 平平仄仄平 题书凭雁翼, 平平平仄仄 望月想蛾眉。 仄仄仄平平 白发愁偏觉, 仄仄平平仄 归心梦独知。 平平仄仄平 谁堪离乱处, 平平平仄仄 掩泪向南枝。 仄仄仄平平 唐•元淳《寄洛中诸姊》

平起平收式:
岩云掩竹扉, 去鸟带余晖。 地僻生涯薄, 山深俗事稀。 养花分宿雨, 剪叶补秋衣。 野渡逢渔子, 同舟荡月归。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唐•戴叔伦《山居即事》)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仄起仄收式
仄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练习】:根据三原则推出五言诗的四种平
仄格式。(称为“正格”。)
怎样分析一首律诗的平仄
1.推断出其正格(根据首句的两个点及平仄
规则)。 2.标出诗的实际平仄(多音字按推出的正格 算)。 3. 对照正格,在实际平仄与正格不相符合的 地方加上圈。 4 .检查划圈处有无诗病或拗救,有则加以说 明。
识别格律诗的平仄的难点:入声字
例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又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问】用普通话朗读,哪个字不符合格律? 【注意】赏析格律诗,一般将普通话的阴平、阳平 看作“平”,把上声、去声看作“仄”,遇到个别 不合规则的字,想一想或查一查是否入声字。

掌握诗歌平仄的难点—— 近体诗中普通话读平声的入声字辨析

苍茫空泛日, 四顾绝人烟。 半浸中华岸, 旁通异域船。 岛间应有国, 波外恐无天。 欲作乘槎客, 翻愁去隔年。 周繇《望海》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古代诗人从作诗角度给汉语声调作的 分类。
1.
2.平仄在诗歌等韵文中的作用: 平仄在诗歌等韵文中的作用是使诗歌抑扬顿
挫,形成一种节奏。平仄的交互出现可调节 音高。
3. 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1)律诗的四种基本句型: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近体诗的几个名词术语
近体诗每两句组成一联:分别叫做首联、颔
联、颈联、尾联。每联前一句叫做出句,后 一句叫做对句,即:

首联 颈联
出句
对句
出句
颔联 尾联
出句
对句
出句
对句
对句
【注】
(1)二四六八句末字必为平声 (2)三五七句末字必为仄声 (3)第一句末字可平可仄
由此可得到格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1)孤平拗救
在平平仄仄平句型中,若第一个拗,去掉韵
脚字,则只剩一个平声(仄平仄仄平),则 称犯孤平。 须用本句第三个字救。(仄平平仄平) 《夜宿山寺》诗中 “恐”拗“天”救。 【练习:分析下句格律】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平起仄收式:
苍茫空泛日, 平平平仄仄 四顾绝人烟。 仄仄仄平平 半浸中华岸, 仄仄平平仄 旁通异域船。 平平仄仄平 岛间应有国, 平平平仄仄 波外恐无天。 仄仄仄平平 欲作乘槎客, 仄仄平平仄 翻愁去隔年。 平平仄仄平 (唐•周繇《望海》)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什么是押韵:押韵就是在诗歌中该用韵的 地方用同韵部的字。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2. 近体诗押韵的依据:平水韵

最初所据韵书是《切韵》(隋· 陆法言)、《唐韵》 (唐· 孙愐)、 《广韵》(北宋· 陈彭年)。《广韵》 是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完整的韵书,分206韵。 此种分韵过于琐细,而且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 语音,不便于诗人用韵,故有同用独用之说。根据 “同用”的原则,一些邻近的韵可以合起来用。



诗律指格律诗的格式和规则。主要包括平仄、押韵 和对仗三个方面。其中平仄最为重要。押韵和对仗 服从平仄。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近体诗的格 律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近体诗格律的能力,如 会分析近体诗的用韵情况,能写出近体诗的平仄格 式等。可以学习写作合律的近体诗以及对联。 [教学难点] 近体诗的拗救。
掌握方法:
记住常用字; 2. 利用方音帮助记忆; 3. 查工具书,如《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4. 掌握一条规则:凡普通话声母为b、d、g、 j、zh、z,声调为阳平的字,绝大部分是古 入声字。 参见唐作藩《音韵学教程》(P176-P1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