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切实保障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1、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1、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
是否代表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具体体现:正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领下,10年来,我国建立了全世界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实现了数亿青少年义务教育全覆盖。
仅广东就有6000多万职工和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8700多万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230万异地务工人员的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人在生产力诸因素中是第一位的,因此,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具体体现:发挥群众的力量,创造群众的价值。
近年来,广东创造性地实施“网络问政”、“听政议政”、“为民办事征询民意”等制度,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有效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就是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以什么人为本——对“以人为本”中的“人”,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加以分析: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胡锦涛同志所有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都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
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这里讲的人和人民,是同一个意思。
其一,“以人为本”的命题首先针对的是“以物为本”。
在一定意义上,“以人为本”只有相对于“以物为本”才是成立的。
因此,“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与“物”相对应的“人”;“以人为本”就是以“与物相对应的人”为本。
从而,“以人为本”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在人与物两者之间把人放在首位。
其二,不可否定,“以人为本”中的“人”包含着“普遍的人”的含义:必须承认有一般的人的特性的存在,必须承认“人性”、“人的本质”这些“共性”概念的合理性。
这样,“以人为本”就意味着要尊重普遍的“人性”,亦即尊重所有人的生存和所有人的权利。
其三,“以人为本”对领导者来说,就是“以民为本”。
在“官”与“民”这对关系中,必须把“民”放在首位。
尽管“以人为本”中“人”的含义的外延远比“民”来得广泛,但无疑其主要成分就是“民”。
这意味着,“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
其四,仅仅认识人具有共性是不够的,还应在此基础上承认人具有特殊性。
包含在人这一概念之下的各种人的群体的利益总有不相一致甚至冲突之处。
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着“以人为本”究竟是以包含在“人”这一概念之下的哪一部分的人的群体为“本”的问题。
显然,“以人为本”只能以包含在“人”这一概念之下的那些人数最多、同时又处于最底层的人的群体的利益为重。
3、对于“以人为本”究竟以“人的什么”为本,也可以从四个层次来加以探讨:
其一,“以人为本”应当以人的全面需求为“本”。
不能把“以人为本”仅仅理解为去满足人的物欲,而是应当理解为满足人的物质、精神、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其二,“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不断地推动人的发展。
但发展有“片面的发展”与“全面的发展”之分,我们不能“以人的片面发展为本”,而只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而且“全面的发展”又与“自由的发展”紧密相连;如此说来,
“以人为本”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其三,人不仅从其他事物中追求和获取价值,而且还有着自身的价值,故“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人自身的价值为本”。
人自身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人只有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四,“以人为本”归根到底就是“以人的本质为本”,亦即促使人实现自己的本质。
对于“什么是人的本质”历来众说纷纭。
我们在贯彻“以人为本”的过程中,只能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的本质的内涵去促使人们实现自己的本质。
4、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1、党: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人与自然: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是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
决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找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找到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道路。
3、人与社会: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地方往往只重视效率,不重视公平。
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经济发展而没有社会发展不叫全面发展,同样,只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没有人的发展也不叫全面发展。
新发展观突出发展是以人为本,正是抓住了发展的核心和本质。
为此,要逐步增加各项社会发展、生态资源、环境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对那些能够帮助贫困群体、失业群体和弱势群体重新融入社会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新获得机会发展的项目,更应给予优先考虑,尽快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4、人与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的良好人际关系。
其次,要树立人
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促进党群之间、各阶层之间、不同地区人群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三,必须关注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即提高人的教育水平、文化品位、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
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坚持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发展的每一项措施中,贯彻到改革的每一个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