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 组:热米拉.依不拉音 201007100304032
• 成员:沙代提古力.米吉提 201007100304028
• 卡尔布努尔.艾克拉木201007100304012 • 孜比尔呢沙.艾尼201007100304033 • 海热古丽201007100304010 • 哈利帕201007100304008 • 努尔加依娜201007100304017 • 赛娜瓦尔·赛德尔丁201007100304001 • 穆耶赛尔·阿布都克尤木
。
② 奥普托欣(Optochin)试验:用以与其他草绿色链球菌 相鉴别。用接种环将单个待鉴定菌落均匀涂于血平板上, 用含量为5μg的optochin纸片贴于接种区中央,35℃需氧 培养过夜,抑菌圈 >18mm的为阳性。本菌为阳性。
6.小鼠毒力试验
若用有毒力的菌株接种小鼠,接种后12-36h,小鼠死亡
肺炎链球菌在正常人的口腔及鼻炎 部存在,一般不致病,只形成带菌 状态,只有在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才 致病,尤其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或 婴幼儿,年老体弱者易发生肺部感 染。
性质特点:
• 典型的肺炎链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兼性厌氧,直径 约1μm。常呈双排列。菌体成矛头状,宽端相对,尖端向 外。在痰、脓液标本中可呈单个或短链状有毒株在体内形 成荚膜。普通染色时荚膜不着色,表现为菌体周围透明环。 无鞭毛。不形成芽胞。菌体衰老时,或由于自溶酶 (autolysin)的产生将细菌裂解后,可呈现革兰染色阴 性。本菌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含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中生 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小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 的菌落 。培养初期菌落隆起呈穹窿形,随着培养时间延 长,细菌产生的自溶酶裂解细菌,使菌落中央凹陷,边缘 隆起成“脐状”。
5.鉴定试验
① 胆汁溶菌试验:本试验的原理基于胆盐能够通过活化肺炎链球
奥普托欣(Optochin)试验
菌的自溶酶而溶解肺炎链球菌,但不能溶解草绿色链球菌。常用 的方法包括快速平板法和标准试管法。前者取一接种环2%去氧胆 酸钠溶液加于血平板待鉴定菌的菌落上,置35℃孵育15~30min, 菌落溶解消失为阳性。而后者则是在1ml待鉴定菌18~24h培养液 中加入2滴10%去氧胆酸钠溶液,35℃孵育5-10min后鉴定菌管由 混浊变为透明者为阳性。
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 包括痰、脓液、血液、脑脊液等标本。
2.涂片染色镜检 革兰氏色染色呈阳性球菌,呈矛头状成双排列,坦面相邻, 尖端向外。若标本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同时存在时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3.荚膜染色 阳性。
4.分离培养 常采用羊血平板,有助于其溶血特征的识别和进一步鉴定, 而且初代分离应置5%~10%CO2的环境下培养。在血平板 上,肺炎链球菌的细菌直径0.5~1.5mm,灰白色、半透明、 表面光滑(有些珠菌可表现为粘液状)扁平,周围环绕着 草绿色溶血环。培养或放置24h以上的培养物还会由于肺 炎链球菌的自溶作用而致菌落中央塌陷而边缘隆起,而呈 脐窝状。
致病性:
1.致病物质: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 脂磷壁酸和神经氨酸酶
2.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成 人中75%由1,2,3,4,5,7,8,9,12型引 起的;3型产生大量荚膜物质,毒 力强,病死率高。儿童以 6,14,19,23型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常 见。可继发胸膜炎,脓胸,中耳炎, 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201007100304002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 肺炎链球菌是人体鼻咽部的正常菌群,当机体免 疫力下降或获得新血清型时可引起侵袭性疾病, 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最重要病原菌,同 时也是中耳炎、鼻窦炎、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 青霉素一直是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PRSP)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PRSP不仅对 青霉素耐药,也对其他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等抗生素耐药,这给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带来不 良影响。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