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上性心动过速自救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自救法

龙源期刊网
室上性心动过速自救法
作者:张海澄
来源:《大众健康》2001年第03期
一位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近日来访,称自己被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两年中已被急诊抢救过5次,每次发作都是突然发生,莫名其妙地感到心慌、胸闷,觉得“心脏快要跳到嗓子眼儿了,怎么呆着都不舒服”。

实在坚持不住时,就到医院急诊室,每次都是反复做心电图,静脉输液,折腾半天才能恢复正常。

老同学拉着我的手,让我给他详细讲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发作时有没有自救方法?
我告诉他,临床上像他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平日不犯病时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也可以有特异性改变。

引起这种病症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脏传导系统多了一条“旁道”,就像人们抄近路走的捷径一样;另外一种是传导系统分成了两部分,一条快道一条慢道,临床称其为“双径路”。

总之都是心脏的传导系统多了一条路,这样心脏电激动就会在正常传导径路与多余的路之间反复打转转,形成心动过速,心跳可达150~200次/分,甚至更快。

因一般来说这类病人的心电图都是呈窄波形,又呈阵发性发作,即突发突止,所以临床上统称其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引发心动过速最常见的诱因是早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间歇”或“停跳”。

发生早搏时,患者会感觉心慌、胸闷,落空感,自己摸脉搏可有停跳的感觉。

早搏既可引起一阵心动过速发作,也可引起持续发作。

当然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同是早搏,有人感觉十分难受,而有人可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应用心律平、异搏定等药物抑制早搏是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关键。

但有些患者一年也就发作一两次,或几年才发作一次,而用每天服药来预防这偶而的发作显得有些得不偿失。

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一旦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必着急。

可尝试一下下面的自我急救法。

首先,可试用深吸气后屏气或深呼气后屏气的方法,可反复多次。

目的是刺激迷走神经兴奋,使心动过速终止。

这种方法最简单,且常可奏效。

如反复几次无效,可试用压迫眼球法,即双眼向下凝视,用食指压迫眼球的上部,手法宜轻,按压10~15次后休息2分钟,再行按压。

两只眼睛应交替按压,切忌同时按压两侧眼球。

有高度近视或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禁用此法。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可试用手指刺激咽后壁,引发恶心,这样也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使心动过速终止。

此外将面部浸入水盆中数秒,或用湿毛巾蒙脸等方法也可能奏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