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所谓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
学术上的说法是,凡是针对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限制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与负面清单相对应的是,正面清单(Positive List),即列明了企业可以做什么领域的投资。
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利用正面清单来确定覆盖的领域,而负面清单则用来圈定在这些开放领域清单上,有关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问题的限制,这种做法也被目前不少国家采用,从而有效利用正面和负面清单的手段,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保护部分敏感产业。
内容简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以下简称“负面清单”),以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等为依据,列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内对外商投资项目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采取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准入措施。
负面清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2011年版)分类编制,包括18个行业门类。
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2个行业门类不适用负面清单。
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除列明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禁止(限制)外商投资国家以及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禁止(限制)的产业,禁止外商投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项目,禁止从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经营活动。
自贸试验区内的外资并购、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境外投资者以其持有的中国境内企业股权出资,应当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涉及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投资参照负面清单执行。
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其后续《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我国签署的自贸协定中适用于自贸试验区并对符合条件的投资者有更优惠的开放措施的,按照相关协议或协定的规定执行。
管理措施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依据法律法规作了大量梳理,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列出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190条管理措施。
约占试验区内1069个小经济行业分类的17.8%。
对于未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最快4天企业可以拿到营业执照、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等。
对于列入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试验区将按照原有办法进行管理。
而对于未列入清单的外商投资一般项目,则将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把项目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把原来合同章程的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主要内容2013年9月30日,负面清单公布。
清单写明,新闻机构,图书、报纸、期刊的出版业务,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业务,目前均属外商投资的“禁区”。
在娱乐场所方面,电影院的建设经营受到限制,须中方控股。
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业务,也仅限合作的方式。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电影制作公司、发行公司、院线公司,属于外资不能进驻的领域。
此前备受关注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也在“负面清单”的禁止之列。
博彩业(含赌博类跑马场)、色情业,外商也不能在自贸区投资。
在体育场馆中,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经营明确禁止投资。
大型主题公园的建设、经营虽未禁止,却受到一定限制。
根据自贸区总体方案,外商独资的医疗机构获得了准入的机会,中外合作的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也将开放。
负面清单则显示,医疗机构投资受到三条明确的限制: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经营期限不能超过20年,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
至于教育领域,则进一步明确了总体方案的限定。
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只能以中外合资的方式开展。
如果外资试图投资非经营性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机构,以及非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仅限合作,且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
义务教育以及军事、警察、政治、宗教和党校等特殊领域教育机构,经营性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机构,属于明确禁止的范围。
河北推行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备案管理从省发改委获悉,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引导项目投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近日,我省制定实施方案,将在全省推行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未列入《河北省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和《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项目,将由投资者自主决策,实行备案管理。
据悉,9月底前,我省将发布《河北省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和《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对于列入《河北省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的项目,不得在省内投资建设,各级投资管理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有关单位不得提供水、电、气等要素保障。
对于列入《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项目,需按照规定,报送有关项目核准机关核准。
项目核准机关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乡规划、行业管理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将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总量控制目标、技术政策、准入标准、用地政策、环保政策、信贷政策等对项目进行审查,严格按照规定权限、程序和时限等要求进行核准。
李克强: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空间察上海自贸区,要求对待外资内资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据中国政府网报道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自贸区考察调研,详细了解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来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进展,直接听取中外企业的建议。
“更想知道部委还可以再支持什么”昨日上午,李克强来到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考察。
当负责人介绍自贸区内的国企民企已经平起平坐时,李克强插话说,公平竞争也包括自贸区内的外资注册企业,你们应该再补上一条,外资内资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当天,上海自贸区用3张桌面向总理展示负面清单管理的探索:绿色桌面堆满改革前限制措施的186份文件,蓝色桌面摆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橙色桌面上是目前留存的35份文件。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负面清单较去年大大“瘦身”时,首先“表扬”各部委做了“大量工作,给了很大支持”。
李克强摆摆手说:“我今天不问各部委为自贸区支持了什么,我更想知道他们还可以再支持什么?”“禁止做什么比允许做什么更难”李克强指着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说,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李克强说,负面清单实际上支撑着政府的责任清单:禁止做什么比允许做什么更难!负面清单更加精细化,不像之前大而化之,这实际上也增加了政府责任,要求政府要对负面清单更加熟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
纵深上海自贸区这一年今年3月份,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力争在运行一年之时,总结推出首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机制。
如今,距离去年9月29日挂牌的日期已经快过去一年。
备受瞩目的上海自贸区,有哪些制度和经验可以推广?自贸区改变了什么?通关时间减四成18日,海关总署的消息称,上海自贸区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自当天起开始在全国复制推广。
今年上半年,上海海关对外发布了“集中汇总纳税”、“先入区后报关”等14项创新制度。
借助这些创新,上海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
不仅是通关的效率大大提升,设立近一年来,上海自贸区在颇多方面交上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据新华社报道,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数量超过1.2万家,超过原上海保税区20年的注册数量;其中外资企业约1400家,包括1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区内跨境人民币业务累计金额达到1760亿元,同比增长数倍。
同时,通过金融改革和创新,区内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0%-20%;通过及时调整法检项目、减免法检费用,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降费比例超过40%,为出口企业降低数亿元成本。
“负面清单”还需再瘦身在上海自贸区改革的制度方面,最为引人关注的是“负面清单”制度。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
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
今年7月份,上海市政府公布了2014版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
外界都将此称为“瘦身”的清单。
2014版负面清单数量为139条,比2013版减少51条。
在139条中,限制性措施110条,禁止性措施仅有29条。
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权衡今年3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自贸区审批和负面清单制度可首批推广。
一名业内经济专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建立一整套负面清单制度,也是改革中的“硬骨头”。
自贸区“负面清单”的数量仍然不小,还应该再瘦身。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引领全国”除“负面清单”之外,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成立近一年来,自贸区最明显的成就还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文中称,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试点,采取了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和统一营业执照样式。
工商登记制度在自贸区实施后,不久就被国务院认可。
今年2月7日,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工商登记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对《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作了修改。
傅蔚冈指出,近一年来,自贸区内的金融开放和创新并未能让外界眼前一亮。
这项改革涉及多个部委,需要更多协调成本。
对于上海自贸区改革中的难点,权衡在3月份接受采访时表示,最难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创新。
自贸区本质上的制度创新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审批制度的改革,海关监管模式的创新,这些方面都是全新的。
第二个是在具体的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如何真正按照国际惯例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