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

高中语文《雨巷》
激趣导入:
如同游丝般的淡淡哀愁,在朦胧的意境中萦绕梦回,今天我们将走近戴望舒,走进一种具有特殊美的诗的意境。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朦胧。

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

作者为了能营造出这种朦胧的意境,究竟采用了什么技巧和意象呢?让我们来共同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

一、重点
1. 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

2. 培养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3. 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难点
1. 解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蕴,进而体会诗人苦闷彷徨的心境。

2. 训练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

一、整体感知
1. 走近作者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的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7年,发表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2. 背景介绍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二、重点研读
(一)典型意象
意象赏析
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

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蒙意境。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
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撑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作者幼年时曾经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

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

这是一种优美的意境。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的细雨,意境就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二字。

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呢?
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所开之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浣溪沙》)。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

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

除了这六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

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丁香姑娘可能象征着什么?
明确:
◆实指:美丽的姑娘,诗人渴望并追求的爱人。

如同《蒹葭》中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