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理论
1、暴力说
这一理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由于原始 部落发生冲突,较强的部落用暴力征服 较弱的部落的结果。 考茨基 《唯物史观》 战胜的部落使战败的部落从属于自己, 没收他们的全部土地,强迫他们经常性 的为战胜部落做工,并纳贡或者交租。 每当发生这种征服情况时便产生阶级划 分,战胜者为了统治被统治者而建立的 强制性机器就是国家了。
四、国家职能论
政治统治职能
对内职能
社会管理职能
保卫职能
对外职能
交往职能
(一)对内职能
• (1)政治统治职能 • 政治统治职能指的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加强既 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对全社 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和控制活动。 • (2)社会管理职能 • 社会管理职能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对整个社会进 行政治统治的需要在履行特定社会职能过程中承 担和实施的管理活动的权利,是社会公共权力对 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
(一)奴隶制国家的本质
•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先出现的剥 削阶级专政的国家。在奴隶制社会里, 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而且占有生 产者—奴隶本身;奴隶没有任何财产, 只被认为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 可以任意买卖和屠杀。
(二)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占 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作为生产者的 农奴。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没 有人身自由,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的重 要特征。
(二)对外职能
• (1)保卫职能 • 保卫职能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保护国 家和本国国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其次是当 本国和本国国民的利益受到侵犯时,国家 要采取措施,必要时发动战争。 • (2)交往职能 • 这一职能包括正常的外交活动的和参与国 际组织,公共外交也包含其中。
(三)我国国家职能
1、对内职能
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 发展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 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五、国家受到挑战论
理论挑战 现实挑战
(一)理论挑战
• 冷战后,挑战和否定主权的思潮泛起,危 及国家主权原则和现存的国家体系。1996 年以来,西方相继出版了一些极具代表性 的理论著作,如1996年的《超越威斯特伐 利亚》、《作为社会建构的主权》,1997 年的《主权的世系》,2000年的《超越主 权》。主要有以下几种论点 :
人权高于 强调保护人权是最高宗旨,人权问题不再被认为是本质上 主权论 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国家主权正在被全球化和国际合作
(二)现实挑战
• 当前,尽管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 行为主体大量出现,并日益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促使传统国家主权发生了潜 移默化的变化。但除了非国家行为体对国 家主权的主体性侵蚀外,主权国家在经济 全球化时代受到的侵蚀则直接表现在世界 经济、政治的实践中。
2、对外职能
政治职能
即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职能 即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即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对 内 职 能
经济职能 文化职能
对 外 职 能
社会公共 服务职能 人人自由 平等职能 保卫职能 交流合 作职能 和平发展 职能
即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的职能
即使人人得到自由,平等职能 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法国和普鲁士是绝对 君主制的最好代表
绝对君主制国家
到16世纪,欧洲大多说国 家建立了强有力的君主制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现 代民族国家(nation)
现代民族国家
(二)国家形成的理论探源
• • • • • • 1、暴力说 2、神权说 3、契约说 4、功利说 5、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6、当代国家理论的发展
3、契约说
• 契约论者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之间相 互缔结契约的结果,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 荷兰的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 斯、洛克,法国的卢梭等 • 契约论者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 于原始的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存在着 一种自然法,它是从自然中产生的规范的 总和,是自然的命令。人们在这种经过协 议,订立契约而建立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 资本主义国家同其他剥削阶级的国家一 样,仍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群众的 专政。所不同的是资产阶级国家的国家 本质不想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那样 公开的表露出来,而是常常借着种种伪 装把它掩盖起来。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 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无 产阶级专政就是指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 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政权。简言之,就 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
2、神权说
• 神权说认为,神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创造者 和最高主宰者,一切权力均来自于神。国 家来源于神,是神创造的。君主的权力是 神授予的,他代表上帝统治人民。 • 古埃及法老自称是“太阳的儿子”;巴比 伦的汉莫拉比王自称“月神的后裔”。在 中国,历代君主都自称“天子”,汉代的 董仲舒声称“授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在政治 学领域
军事角度
现代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暴力从个人 手中转移到国家的过程。
将现代国家看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 斗争的产物
经济角度
二、国家概念论
(一)现代国家概念的形成
(二)国家的不同定义
(三)国家的定义
(一)现代国家概念的形成
• 中国古代的典籍中,诸侯的封地成为国,大夫的 封地称为家,皇帝统治的“天下”为国家。在英 语中有三个词汇“state”、“nation”、 “country”来指称国家。“country”指领土意义 上的国家,“nation”指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而 “state”才指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政治学理论上 的国家通常使用“state”这个词汇,“state”这 个词来自于拉丁词“status”,马基雅维利的《君 主论》一书就是用“status”来指国家的,它已经 具有现代国家概念的意义,布丹通过主权理论真 正赋予国家以现代的意义。 • 按照当代西方学者斯金纳的看法,布丹最终完成 了向现代国家概念的转变,是在现代意义上使用 国家概念的。
主权演 变论 主权可 分论 道德相互 依存论 主权弱 化论 主权让 渡论
1、主权是个历史的、因而也是变化的概念 ;2、人类应该 突破传统的“政治—领土”原则和不干涉原则,把国家主 权转变为世界主权;3、在资本主义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主权应该让位于“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 主权就像一个篮子,每个篮子里的东西不完全是一样的, 大国和强国的主权要素较多,小国和弱国则要少些。 主权国家的政府曾经单独对人民的共同利益承担责任,而 现在,它不得不同国界内外的其他行为体分担这种责任, 这表明人类正在从国家或公民社会向“人类社会”过渡, 正在由“物质相互依存”向“道德相互依存”过渡。 全球化和全球问题导致国家权能的“泛化和弱化” ;影响 因素包括“超国家权力”(如国际组织)的“国际化”、 信息技术、国际制度和国际管理活动 、政府效能的日益降 低等。 全球化规则正在成为国际法、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不干涉 内政原则,正在向干涉权、国际监护、有限主权等概念转 化。国家只有相互让渡主权,才符合国家发展的总体利益。
(二)国家的不同定义
• 在两千多年的政治学发展历史上,各种政治思想 家对国家的定义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概括,根据当 代西方学者的说法,起码有一百多种关于国家的 定义。 • 总结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进行定义,下面 几种最具代表性:1、把国家解释为社会共同体或 联合体;2、把国家解释为社会管理的组织 ;3、 把国家解释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4、把国家解释 为是由领土、人民、主权组成的社会共同体。
1、把国家解释为社会共同体或联合体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国家是许多家族及村落为了完 美的生活而组织的联合体。”
社 会 西塞罗 “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 共 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 《共和国》 同 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体 康德 “国家是许多人依照法律组织 或 《法的形而上学 起来的联合体。” 联 原理》 合 体 《不列颠百科全 现代政治理论家通常把国家定 书》 义为一种典型的联合体。
—干小瑞
国家起源论
国 家 理 论
国家概念论
国家本质论
国家职能论 国家受到挑战论
一、国家起源论
(一)民族国家形成Βιβλιοθήκη 历史(二)国家形成的理论探源
(一)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
城邦国家
最早的国家形式,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至 公元前6世纪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外族的进攻 下覆亡,西欧社会进入一个新时期
封建制国家
4、功利说
• 功利主义把趋乐避苦视为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 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评价是非善恶 的价值标准。 • 边沁、詹姆斯· 密尔、约翰· 斯图亚特· 密尔 等 • 把国家和法律的起源归结为功利和习惯。功利主 义为政府的干预提供了灵活而实用的依据,任何 有利于社会整体的改革都被视为合法的。功利主 义打破了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枷锁,为政府行动 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
(三)国家的定义
•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把国家定义为, 国家是在一定的领土上全体人民所 组织的,拥有主权的社会共同体, 是某个政府所领导的社会管理组织, 它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 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
三、国家本质论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6、当代国家理论的发展
• (1)在经济学领域 道格拉斯· 诺斯 的“暴力潜能分配理论” C· • (2)在政治学领域 政治学家罗尔斯的“假设契约理论” • (3)在社会历史领域 管理角度、军事角度、经济角度
道格拉斯· 诺 “国家可视为在暴力方面具有 C· 斯 的“暴力潜 比较优秀的组织,在扩大地理 在经济 范围时,国家的界限要受其对 学领域 能分配理论” 选民征税权力的限制。” 政治学家罗尔 斯的“假设契 约理论” 管理角度 在社会 历史领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