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11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蚁王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处、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蚁王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教师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学生作答,蚂蚁。
蚁王带领自己的队伍,辛勤地工作,他们和睦相处,生活的非常幸福。
在他们的生活中还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
二、学习字词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让学生读一读。
3.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三、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阅读,随文批注,标注有疑惑及感受深刻的地方。
(3)运用在《在牛肚子里旅行》上学到的人物对话的写法自读。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问题探究
1.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
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
明确:语言描写。
蚂蚁队长布置任务,制定规则。
2.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到处罚。
”
明确:蚁王制定规则一视同仁,不搞特权。
3.大家一听,都来劲了,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1)争先恐后写出了大家听到蚁王不搞特权,劳动的积极性很高,争着抢着干活。
(2)蚂蚁们为什么争先恐后的搬运粮食?
同桌讨论,教师明确:蚂蚁们听到蚂蚁队长说要和大家一起遵守规则,不搞特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4.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
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1)明确:这段话写出了这块奶酪很吸引人。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诱人
下文“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和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
强的纪律性啊!”都是为了强调奶酪的味道很好,很吸引人。
所以诱人的意思就是奶酪的味道很香,很吸引人让人无法拒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先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读词语的前面的句子和后面的句子,把能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5.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
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1)明确:“七上八下”是心理活动描写。
写出面对这点奶酪渣蚁王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2)积累
“七上八下”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心急如焚心乱如麻心猿意马忐忑不安
6.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
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1)“犹豫、终于”写出了蚁王激烈的思想斗争。
(2)蚂蚁队长为什么两次下了同样的命令?他想干什么?
小组讨论,组内派代表发言,教师明确:蚂蚁队长第一次下命令是想让蚂蚁们离开,自己吃了这点儿奶酪渣,因为他实在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
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决定把这点儿奶酪渣留给年龄最小的蚂蚁吃。
从这里可以看出蚂蚁队长具有抵制诱惑的勇气,能够以身作则,也反映了蚂蚁队长关爱弱小的品质。
7.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蚁王命令一只最小的小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
执行
命令!”
明确:蚁王以命令的形式让小蚂蚁吃掉这块奶酪渣。
8.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为什么?(核心问题)
(1)同学们畅所欲言
(2)教师明确: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能以身作则,关爱弱小。
五、梳理结构
课文蕴含了什么道理?
明确:这篇课文叙述了蚂蚁队长在搬运食物时抵制奶酪渣的诱惑,不搞特权,把奶酪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蚂蚁的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六、拓展延伸
1.学会服务,关爱他人。
请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关爱身边的人或动物,开始行动吧!
2.推荐阅读《花花》《谁是森林小天使》
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