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ntel公司有那些CPU型号

Intel公司有那些CPU型号

Intel。

对应不同的市场,Intel拥有不同级别的产品。

其中Xeon(至强)和Itanium(安腾)面向的是服务器市场,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Intel的Xeon服务器CPU而它的Pentium(奔腾)和Celeron(赛扬)系列,才是真正属于DIYer们的产品。

Celeron 可以看作是Pentium的简化版本,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二级缓存减半,现在还包括前端总线的降低、取消对超线程的支持等。

作为Intel高端产品的Pentium系列,性能强劲,但价格也十分“强大”,一颗主流的Pentium CPU,要价往往上千。

因此,对于钱包不是很充裕的中国大陆DIYer来说,除了对多媒体方面(这是Intel的强项)有较高要求的DIYer,价格比较平易近人的Celeron系列CPU可能才是他们最关注的。

早期的Socket423接口的Willamette核心Pentium4 CPU目前市场上的Celeron系列CPU主要有两个独立的分支:Celeron4和CeleronD系列,CeleronD 又分为Socket478和LGA775两种接口类型,另外市面上可能还有少量Celeron3系列的CPU,但那已经不是主流,就不介绍了。

Celeron4刚推出的时候确实火了好一阵子,但不久人们就发现了它的软肋:高频低能。

而价格并不昂贵,性能又可圈可点的CeleronD发布后,Celeron4更显得鸡肋。

尽管如此,凭借着低廉的价格,Celeron4还是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对于这一系列的Celeron,从865PE到845PE,甚至是845D这样爷爷级的主板都能很好的支持。

建议要求不高的办公用户、不想更换主板的升级用户购买。

现在来看看真正的主角:CeleronD。

它采用了与Celeron4根本不同的Prescott核心,流水线高达31级。

同时,相对于Celeron4,CeleronD的二级缓存由128KB提高到了256KB,这对提升它的性能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再一点就不能不提到最吸引DIYer们的一点:CeleronD极好的超频性能。

主频为2.4GHz的CeleronD 320,一般情况下都能超到3.8GHz!!!达到这个水平的CeleronD,性能已经可以和Pentium4 2.8E比肩了。

但这也是要付出小小代价的:DIYer不得不在散热器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过去那种二三十元的便宜货就可以对Celeron应付自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推荐超频用户、普通家庭用户购买采用Socket478接口的CeleronD CPU采用LGA775接口的CeleronD J系列CPU同时还要提一点,由于CeleronD系列采用了90纳米制程的Prescott核心,它相对于采用130纳米制程的Northwood核心的Celeron4系列,对主板的供电部分的要求更高。

一般地说,主板应该支持FMB 1.5和VRM10.0供电规范,才能完美地支持CeleronD系列的CPU,所以为CeleronD选择主板,最低也应该是848P芯片组的主板,至于某些大厂的845PE主板经修改后也宣称可以支持CeleronD,但供电部分的先天缺陷还是不能很好地支持CeleronD。

同时由于845PE最高只支持DDR333,这会严重制约CeleronD性能的发挥,所以并不推荐使用这种主板搭配CeleronDIntel原厂865PE主板VIA的PT880工程样板其次,我们再来看看AMD方面。

AMD自K7时代起,就已经具备了与Intel分庭抗礼的实力。

目前AMD的产品线比较庞杂,但从接口上看,可以分为Socket462(SocketA)、Socket754和Socket939这3种类型。

至于Socket940接口,因为现在已经成为面向服务器的Opteron (浩龙)系列CPU专用接口,故不在此多做介绍。

采用Socket940接口的Opteron服务器CPUSocket462接口曾经演绎过辉煌,AMD的畅销货Barton(巴顿)2500+就是Socket462接口的产品。

但毕竟廉颇已老,Socket462辉煌不在,如今只有AMD的最低端产品,Sempron (闪龙)系列CPU还在采用Socket462接口。

Socket462接口的Sempron性能算中规中矩,虽然不特别强劲,但也不弱;同时也继承了AMD一贯的作风:价格十分低廉。

而现在AMD 将Sempron系列CPU全面转向Socket754接口,说明Socket462接口的生命已经接近尾声。

所以我只推荐小型网吧用户、资金缺乏的用户、办公用户购买。

采用Socket940接口的Opteron服务器CPU采用Socket462接口的Sempron 2200+ CPUSocket754其实只是AMD的过渡接口,但就是这个“过渡”的产品实力却不容小觑。

性能十分强劲,尤其是在AMD的强项浮点运算方面更是全面超过同频率的Pentium4。

目前这一接口的产品有Sempron和Althon 64系列,由于Socket754接口的Althon 64价格已经降得很低,与同接口的Sempron相差不过在200~300元以内,因此Socket754接口的Sempron反而被同门的Socket754接口的Althon 64压制得相当鸡肋,但同时Socket754接口的Althon 64系列CPU的性价比却突出来了。

目前AMD正从Socket462转向Socket754,推出了一批超频性良好的Socket754接口的Sempron系列CPU,而且这一批Sempron相比同价位的CeleronD也有不小的性能优势。

对于Socket754平台的CPU,我推荐资金不是很充裕的游戏玩家、中型网吧用户购买其次,我们再来看看AMD方面。

AMD自K7时代起,就已经具备了与Intel分庭抗礼的实力。

目前AMD的产品线比较庞杂,但从接口上看,可以分为Socket462(SocketA)、Socket754和Socket939这3种类型。

至于Socket940接口,因为现在已经成为面向服务器的Opteron (浩龙)系列CPU专用接口,故不在此多做介绍。

采用Socket940接口的Opteron服务器CPUSocket462接口曾经演绎过辉煌,AMD的畅销货Barton(巴顿)2500+就是Socket462接口的产品。

但毕竟廉颇已老,Socket462辉煌不在,如今只有AMD的最低端产品,Sempron (闪龙)系列CPU还在采用Socket462接口。

Socket462接口的Sempron性能算中规中矩,虽然不特别强劲,但也不弱;同时也继承了AMD一贯的作风:价格十分低廉。

而现在AMD 将Sempron系列CPU全面转向Socket754接口,说明Socket462接口的生命已经接近尾声。

所以我只推荐小型网吧用户、资金缺乏的用户、办公用户购买。

采用Socket462接口的Sempron 2200+ CPUSocket754其实只是AMD的过渡接口,但就是这个“过渡”的产品实力却不容小觑。

性能十分强劲,尤其是在AMD的强项浮点运算方面更是全面超过同频率的Pentium4。

目前这一接口的产品有Sempron和Althon 64系列,由于Socket754接口的Althon 64价格已经降得很低,与同接口的Sempron相差不过在200~300元以内,因此Socket754接口的Sempron反而被同门的Socket754接口的Althon 64压制得相当鸡肋,但同时Socket754接口的Althon 64系列CPU的性价比却突出来了。

目前AMD正从Socket462转向Socket754,推出了一批超频性良好的Socket754接口的Sempron系列CPU,而且这一批Sempron相比同价位的CeleronD也有不小的性能优势。

对于Socket754平台的CPU,我推荐资金不是很充裕的游戏玩家、中型网吧用户购买。

采用Socket754接口的Sempron 3100+ CPU采用Socket754接口的Althon 64 CPU附:关于Intel系列CPU一级缓存的算法问题许多朋友在这里提出来关于Intel系列CPU的L1 Cache(一级缓存)的算法问题,在这里作个解释。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知道L1分为L1 Trace Cache+L1 Data Cache,因此我们可以得出AMD的L1 Cache为64KB+64KB=128KB;而Intel为12KB+16KB。

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正因为有这样的说法,才让许多人称赞AMD的CPU优于Intel的CPU,因为AMD有比Intel大好几倍的一级缓存。

而实际上呢?AMD并没有凭借所谓的超大的L1 Cache表现出很高的性能,只是凭借较短的流水线取的性能的领先。

实际上,Intel的CPU 的L1是12KμOps+16KB,12K微指令追踪缓存和16K Bytes数据缓存。

AMD的CPU就是实打实的64KB+64KB,64K Bytes数据缓存和64KB Bytes指令内存。

那L1 Trace到底是什么?而12KμOps的μOps是什么呢。

我在这里先找到了一篇报道,并把它Copy了过来。

这是当年报道Pentium4的NetBurst架构的各种特性的文章。

我节选了重要的部分。

Execution Trace Cache 主要是改变了一向的L1 设计,以往L1 Cache 的Size 是16KB (data) + 16KB (指令)。

以往的指令不会储存在L1 Cache 内,只会作即时的解码,相比现在的Trace Cache,它同样地会将一些指令作解码,这些指令称为微指令(micro-ops),而这些微指令能储存在Trace Cache 之内,无需每一次都作出解码的程序,因此Trace Cache 能有效地增加在高工作时脉下对指令的解码能力,不过Intel 方面并没有公布Trace Cache 的容量,我们只知道Trace Cache 能储存12000 个微指令(micro-ops)。

从上面的报道中可以看到Execution Trace Cache其实是Pentium4新特性里的一种。

而μOps 就是micro-ops,也就是微型操作的意思。

它以很高的速度将uops提供给处理器核心。

Intel NetBurst微型架构使用执行跟踪缓存,将解码器从执行循环中分离出来。

这个跟踪缓存以很高的带宽将uops提供给核心,从本质上适于充分利用软件中的指令级并行机制。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微指令的数目来比较指令缓存的大小。

根据一些现象,我们可以基本确定Intel的CPU的L1应该有128KB左右,不会低于AMD的CPU。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