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记录-----打印

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记录-----打印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记录
和迪小学
2015-3
活动时间:3月12日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各班主任老师、各班学生代表4名
教育内容:
患了流行性腮腺炎应注意什么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2—15岁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节,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暴发
流行。

该病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
播,传染性强。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为2—3周,起病大多较急,多数患儿以腮腺肿大开始发病,
少数患儿开始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佳、厌食、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不适
症状,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

肿大的腮腺炎应注意以下事项:
1、隔离患儿,预防交叉感染。

患儿在症状出现9天内,不应到学校或公共场所。

传染期从症状出现前一个星期到出现症状后9天。

隔离患者至肿胀完全消失1周,避免跟其他未患此病的小儿接触。

2、让患儿适当卧床休息,多喝水,保证液体摄入量,以利于毒素排出。

要常用温开水
或淡盐水等漱口,特别是每顿饭后,要坚持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以预防口服
腮腺管口继发细菌性感染。

3、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一般开窗通风30分钟即可。

开窗通风对防止空气传播病毒会有一定的作用,也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
施。

在冬季,一间80平方米的房间在无风且与室外温差为20度时,开窗通风9分钟即可置换室内空气一次。

但要注意避免受风着凉。

4、注意合理饮食。

给患儿吃流质(如米汤、豆浆、蛋汤等)或软质(如挂面、面片、
米粥等)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
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

5、对高热患儿出汗过多者要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6、患儿口鼻分泌物污染过的用具(如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可煮沸消毒,被褥可
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预防腮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要注意在冬春季节加强营养、保暖及耐寒锻炼。

注射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活动时间:4月2日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活动内容:
手足口的预防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病性并发症。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坚强监测,
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学校或幼儿园一旦发现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当立即向相关机构报告疫情,让家长带着孩子第一时间就诊,同时停止一切集体活动。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对于带皮的
瓜果要削皮后再吃,不喝生水,相互间不混用餐具.
对孩子会接触到的物品每天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像楼梯的扶手、玩具、水杯等等,都要认真消毒。

家长们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以避
免接触到患儿,增加患病的几率。

多开窗,保持室内的通风良好,有太阳的时
候把衣服、被子和床垫都拿出来晒一晒,同时给孩子勤换衣服。

加强孩子的营养,让孩子能够拥有高质量的睡眠,这些都能够帮助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尽可
能地抵抗病毒的侵袭。

活动时间:5月17日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活动内容: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多见于儿童
及青少年。

【流行病学】
流行性腮腺炎是世界性疾病,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全
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4-25天(从感染病毒到发病出现症状)。

发病表现为低热,头痛、肌
痛等。

腮腺肿大是该病的主要表现,一般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

有时肿胀仅为单侧,或腮腺肿大同时有颌下腺肿大。

部分仅有颌
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这种亚临床型的存在,造成诊断、预防和隔离方面的困难。

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
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

【治疗】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抗病毒药物无效,主要为对症治疗。

患者应好好休息,
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忌食酸性食品。

保持口腔卫生,饭后用盐水漱口。

无并发症者
一般预后良好。

【防治措施】
1、加强疫情报告。

2、患者要自家隔离或入院,由于腮腺炎病毒对外界的各种物理因素抵抗力较低,故不
需终末消毒,但被患者污染的饮具、食具可进行煮沸消毒。

合理使用口罩,也可作为
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

3、平时多安排室外活动,增强体质。

4、教室、宿舍多通风换气。

5、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活动时间:6月9日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内容;
一、中暑的急救处理。

到了盛夏季节,在烈日下和高温环境里学习和劳动时,由于高温不断作用于人体,使体内散热困难,很容易引起头痛、头晕、体温升高、恶心和呕吐等中暑症状,严重的甚至可发生虚脱晕倒。

发现有人中暑时,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

然后解开病人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

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仁丹或十滴水。

对中暑较严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处,同时用井水或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然后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二、溺水的急救处理。

溺水是儿童少年最常发生的意外事故。

中小学生自己下河游泳而又不熟悉水性是发生溺水的最主要原因。

还可因在河边、井边玩时失足而落水。

溺水者被营救上岸后,必须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杂草及呕吐物,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对口腔紧闭者可捏其两侧脸并用力启开牙关。

然后采用以下方法:
(1)抢救者半跪,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屈膝大腿上,使头部下垂,按压背部。

(2)抱起溺水者的腰腹部,使背部向上,头部下垂。

(3)抱起溺水者的两腿,腹部放在抢救者的肩上,快步奔跑。

应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切不可因倒水影响其他抢救措施而延误时间。

溺水者的呼吸和心跳如果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人工呼吸与心按摩应同时进行。

在不停止现场抢救的同时,尽快喊来成人帮忙或叫救护车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抢救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