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与通信教案

网络与通信教案

课次
9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第四单元(章)ISO/OSI参考模型
4.3 ISO/OSI模型分层功能
课堂讲授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1、掌握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功能与作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网络分层结构思想
难点: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功能与作用
课次
5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第三单元(章)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技术
3.1数据信号的传输方式
3.2数据的数字编码技术
课堂讲授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1、了解数据通信的术语、技术指标,
2、理解信号的传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据通信的术语、技术指标
本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广域网、TCP/IP协议族、计算机网络工作模式、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等内容。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次
1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第一单元(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1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
1.2计算机网络组成及功能
1、理解信号的信道多路复用技术
2、掌握数据可靠传输技术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实现原理
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信道多路复用技术
难点:循环冗余校验(CRC)实现原理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3.3、3.4
课后小结: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次
7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交换技术
难点:电路、报文、分组三种交换技术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2.1、2.2
课后小结: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次
4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第二单元(章)中间节点上的通信技术
2.3中间节点的通信
2.4路由节点通信
课堂讲授
5.4
课后小结: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次
13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第五单元(章)局域网与IEEE802模型
5.5高速以太网
课堂讲授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1、掌握虚拟局域网划分方法以及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CSMA/CD划分方法
难点:VLAN划分方法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5.13
课后小结: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次
14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第六单元(章)Internet与TCP/IP体系结构
6.1 Internet
6.2 IP协议
课堂讲授
1.1、1.2
课后小结: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次
2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第一单元(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3计算机网络的元素
1.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课堂讲授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1、理解计算机网络是由链路和节点两种元素构成的图形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3.1、3.2
课后小结: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次
6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第三单元(章)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技术
3.3信道的多路复用技术
3.4数据的可靠传输
课堂讲授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难点: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3.5、3.6
课后小结: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次
8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第四单元(章)ISO/OSI参考模型
4.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2 ISO/OSI参考模型结构
课堂讲授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1、了解网络分层结构思想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掌握ISO/OSI参考模型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网络分层结构思想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难点:ISO/OSI参考模型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4.1、4.2
课后小结:
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2、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中的元素、计算机网络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难点:计算机网络中的元素、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3、1.4
课后小结: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次
3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1、掌握交换、路由节点上数据交换的技术原理
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交换、路由节点上数据交换的技术原理
难点:路由节点上数据交换的技术原理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2.3、2.4
课后小结: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难点: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5.1
课后小结: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次
11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第五单元(章)局域网与IEEE802模型
5.2以太网技术
5.3无线局域网
课堂讲授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方法及手段
第二单元(章)中间节点上的通信技术
2.1数据交换技术
2.2虚电路与数据报
课堂讲授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1、了解计算机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交换技术及主要技术分类,
2、掌握理解电路、报文、分组三种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掌握虚电路与数据报服务的技术特征的特点
参考资料: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6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
[2]严伟,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网络与通信基础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方向的必修课。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所涉及到的各项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原理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术语及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它的应用前景,为后续的建筑信息设施系统、建筑物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化系统设计与集成等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2、掌握IP地址、子网划分、掩码(MASK)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IP路由与自制系统(AS)
难点:IP地址、子网划分、掩码(MASK)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6.3、6.4
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
授课方式
(请打√)
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次
15
课时
2
教学内容(提纲)
方法及手段
第六单元(章)Internet与TCP/IP体系结构
6.3 IP路由
6.4 IPV6技术
课堂讲授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1、了解理解IP路由与自制系统(AS),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1、了解TCP/IP与Internet之间的关系,
2、掌握TCP/IP分层结构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TCP/IP与Internet之间的关系
难点:TCP/IP分层结构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6.1 6.2
课堂讲授
参考资料(含文献、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1、了解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发展历程,
2、掌握计算机网络概念与作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概念与作用,Internet发展历程,。
难点: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教学目的、要求(可分熟练掌握、掌握、理解、熟悉、了解等层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