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安忆与女性文学

王安忆与女性文学


• 3、女性写作的第三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末的 90年代。 • 主要特点: “个人化写作”( “私人化写 作”)。 •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 • 林白《子弹穿过苹果》《一个人的战争》 • 陈染《与往事干杯》《私人生活》 • 徐小斌《迷幻花园》《双鱼星座》 • 徐坤《游行》《行者妩媚》 • 海男《我的情人们》《疯狂的石榴树》 • 张欣《绝非偶然》《真纯依旧》 • 须兰的《红檀板》 • 卫慧《上海宝贝》 • 翟永明的组诗《女人》
• (二)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和王安忆对张爱玲 的发展 • 1、共同点: • (1)书写上海生活和上海女人。 • (2)偏离“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的宏大叙事视角, 而从个人的立场上开掘出都市民间的世界。 • 2、不同点: • (1)在叙述空间上,王安忆小说描写城市变迁与 都市女性命运时叙事空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张 爱玲小说的叙述空间,一直局限于家庭式的封闭 空间中,人物心理的活动也同样具有浓烈的家庭 和闺阁特点。( P301)

在“三恋”中,王安忆把笔触直接伸向 幽闭的男女间的性爱生活,向我们展现性的 神秘、性的冲动、性的创造力与毁灭力,塑 造了一系列有着强烈的生命本能欲望冲动, 敢于大胆追求和享受情爱的“新女性”形象。 她们不同于传统女性的被动从属地位,不仅 与男性一起成为性爱的参与者与体验者,而 且往往是作为启蒙者与引导者出现的。 • 在“三恋”中的模式是女强男弱,男性 形象多半瘦弱、怯懦、委琐;女性则多是开 朗、泼辣并富有主见。(P309)
二、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
• 1、女性写作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的 “五四” 新文学时期。 • 主要特点:“人的觉醒” •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主要有: • 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 《庄鸿的姊姊》 • 陈衡哲《一日》 • 庐隐《海滨故人》《曼丽》 • 冯沅君《卷葹》《春痕》 • 凌叔华《花之寺》《绣枕》 • 谢冰莹《空谷幽兰》《一个女兵的自传》
• 第三阶段(1990年以后),以精神探索和 艺术创新为主要特点。主要有《叔叔的故 事》《纪实与虚构》《乌托邦诗篇》《长 恨歌》等。
• 二、上海· 都市文化· 女性 • (一)王安忆笔下的上海与女性 • “城市比人类出生地更富有生存源泉, 因而也更适合女性的生存与发展。城市不 再像农业社会那样苛求女性像男性一样具 有强健的体魄,而是更为看重女性的灵巧 和智慧。透过城市,我们看到女性的幸福 与苦涩。”
• (2)在市民意识上:张爱玲、王安忆市民 意识的基本特征是精神理想的追求萎缩在 社会功利之中,政治意识淡化于日常生活 之中。不同的是,王安忆在90年代以后的 作品中开始注重以精神力量改造日见平庸 的客体世界,在政治意识淡化的同时并没 有完全忽略社会背景观照。 • (3)在女性意识上:在张爱玲笔下,女性 是被压制、被奴役的,而王安忆的小说中 女性的主体性才真正建立,她在解构男性 霸权的同时确立女性崭新的性别身份,建 构新的女性自我。
• 《流逝》中的欧阳端丽:由养尊处优变得 精打细算、克勤克俭、吃苦而劳 • 《富萍》中的富萍:表面木呐讷,内心灵 活倔强、不安于命运、积极改变命运 • 《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她时尚开通而又 小家碧玉,追名逐利而又进退有度,处世 精明而又注重感觉,渴望真情却免不了虚 荣功利,热爱生活而淡漠政治。同时,王 琦瑶也代表了上海的特质,与时俱进、坚 忍自强而又物欲横流、凡俗琐碎。
• 3、“女性写作” (P286) • “女性写作”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 论家埃莱娜· 西苏1975年在《美杜莎的笑声》 中提出来的,强调女性身体与写作之间的 关系。 • 这一概念在我国评论界的采用,背离 了它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资源,更加宽泛平 和,在强调女性写作独特性的基础之上, 关注女性写作的文化语境,全方位地考察 女性身份在创作中的复杂关系,以及作家 生平背景等对写作的深刻影响。

“我比较喜欢那样一种女性,一直往前 走,不回头的,不妥协。但每个人,每个 人物都有它的局限性,一直往前走,也可 能最终把她自己都要撕碎了。就像飞蛾扑 火一样。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女性。在 现实中我没有这样做的勇气,在小说中我 就塑造这样的人物。” • 《小城之恋》:母性对性的超越与升华。 • 《荒山之恋》:女性不仅能够超越纯粹的 性,而且较之于男性,女性有着较强烈的 精神追求。 • 《锦绣谷之恋》:女性彻底从男性的世界中 独立出来,有了自己的人格力量和追求。
• (二)王安忆“性题材”作品为我们提供 的独特文学经验 • 1、对于“爱情的宿命表达”。 • 2、对于“性行为”和“母性”力量的崇拜 和臣服。 • 3、对女性的精神之恋的推崇。 • 4、对纯物质性的性爱关系的认可。 • 5、对女性魅力的歌颂。
四、《叔叔的故事》与王安忆小说风格的转变
• (一)《叔叔的故事》 • 我终于要来讲一个故事了。这是一个人家的故事,
• 三、“三恋”与女性意识 • (一)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 “我认为有两类作家在写爱情。三四 流作家在写,是鸳鸯蝴蝶类的言情故事; 二流作家不写爱情,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难 以跃出言情小说的陷阱,所以干脆不写了; 一流作家也在写,因为要真正地写出人性, 就无法避开爱情,写爱情就必定涉及性爱。 而且我认为,如果写人不写其性,是不能 全面表现人的,也不能写到人的核心,如 果你真是一个严肃的、有深度的作家,性 这个问题是无法逃避的。”

“喜欢镜子,喜欢看隐秘的地方。亚热带, 漫长的夏天,在单独的洗澡间冲凉,长久地看自 己,并且抚摸。” • “因此处于漫长黑暗而孤独中的多米常常幻 想被强奸,这个奇怪的性幻想是否就是受虐狂的 端倪?想像被追逐,绝望地逃到一处绝壁跟前, 无路可去,被人抓获,把衣服撕开,被人施以暴 力,被人鞭打,巨大的黑影沉重地压在身上,肉 体的疼痛和疼痛的快感。在疼痛中坠入深渊,在 深渊中飞翔与下坠。这是多米在童年期想像的一 幕,就像多米在幼年时所做的梦到了成年之后往 往有所对应一样,被强奸的幻想在她的青春期也 变成一件真实而带有喜剧性的事件。”
• 私人化写作的特点: • (1)从小说叙述的经验内容上说,私人 化写作表达的是一种私人经验、私人意识与无 意识。 • (2)从写作的方式上说,目前的私人化 写作大多采用了“新回忆录”或“新传记式” 叙述。 • (3)从作者角色上说,私人化写作的作 者是一个小写的“我”(私人),而不是大写 的“我”(群体、人民或公众代言人)。 • (4)从写作动机上说,私人化写作的驱 动力是个人心理需要,尤其是无意识与隐秘欲 望。

“冰凉的绸缎触摸着她灼热的皮肤,就 像一个不可名状的硕大器官在她的全身往 返。她觉得自己在水里游动,她的手在波 浪形的身体上起伏,她体内深处的泉水源 源不断地奔流,透明的液体渗透了她,她 拼命挣扎,嘴唇半开着,发出致命的呻吟 声。她的手寻找着,犹豫着固执地推进, 终于到达那湿漉漉蓬乱的地方,她的中指 触着了这杂乱中心的潮湿柔软的进口,她 触电般地惊叫了一声,她自己把自己吞没 了。她觉得自己变成了水,她的手变成了 鱼。”
王安忆与女性文学
• 一、“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 写作”等概念 • 1、女性文学 • “女性文学”,是指一种由女性作家创作的 主要表现女性意识的文学。 • “女性文学”,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 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 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 • “女性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 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 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文学。对女性的自我认 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 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 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 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 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 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 验。 • 2、“女性主义文学” (P285) • 女性主义文学,是指那些有自觉的女 性主义立场,用话语颠覆性别歧视,争取 男女平等的文学。
• 2、女性写作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 • 主要特点:“女性意识的觉醒”。 • 最有代表的作家作品有: • 戴厚英《人啊,人》《诗人之死》; • 谌容《人到中年》 •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 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疯狂的君子兰》 • 《我在哪错过你》 • 铁凝《麦秸垛》《玫瑰门》 • 王安忆 “三恋” 《岗上的世纪》《弟兄们》《长恨 歌》 •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 张抗抗《北极光》《情爱画廊》 • 残雪《山上的小屋》《美丽南方之夏日》 • 池莉《烦恼人生》《来来往往》《小姐你早》 • 方方《黑洞》《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 • 迟子建《左面是篱笆,右面是玫瑰》
• 小说讲述了叔叔的三个故事: • 第一个故事:一个知识分子的落难故事。 • 第二个故事:一个知识分子受难磨砺后,成名超 越的故事。 • 第三个故事:一个80年代知识分子在国外的故事。 • 叙事特点:采用了纪实性和虚构性相结合的叙事 方式,向读者叙述了一部完整的、个人化的家庭史。 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小说的戏剧性,取而代之的是叙 述过程中显示出的真实感和个人性。 • 叙述手段:一是复数性叙述,即同一件事情被叔 叔和叙述者“我”进行不同的叙述。二是分析性虚构, 即叙述者“我”并没有叔叔生活的任何具体情节材料, 完全通过主观分析来推导下一步的故事内容。 • 叙述策略的变化,与王安忆小说观念的变化直接 相关,来源于她对小说“虚构”艺术的重新认识。
三、王安忆的写作描述
• (一)王安忆的生平和创 作阶段 • 第一阶段(1980-1984) • ① 带有理想色彩的“雯 雯”系列:表现个人少女 时代的经验和感受,具有 “自我抒发”的特征。主 要作品有《 雨,沙沙沙》 《广阔天地的一角》 《69届初中生》等。
• ② “雯雯”系列之后,她将目光从自身转向广阔 的人生,写下了《本次列车终点》《野菊花,野 菊花》《停车四分钟的地方》《庸常之辈》《尾 声》《流逝》《归去来兮》等,写普通人的矛盾、 苦恼、困惑和希望。 • 第二阶段(1985-1989) • ① “寻根”小说,表现对民族文化的审视,有 《小鲍庄》《大刘庄》等。 • ② “性题材”小说,从情和性两方面探讨男人和 女人作为性角色在相互交往中体现的人性,包括 《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和 《冈上的世纪》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