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实
人总有人害怕的东西,但若因害怕而想要剥削他们的生存权利,那只是一种懦弱且消极的行为。
勇敢面对恐惧,迎接各种新的挑战,才能让生命无憾。
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这里的
存在,大概指的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
这个世界是千姿百态、包罗万象的。
不管是自然世界,还是人类社会,每天都有我们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的事情发生。
特别是在我们工作生活的周围,用我们一般的良知和道德标准去衡量,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时有发生。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是默默承受、委曲求全,还是抗争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常听别人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不过这是真的,有很多东西你想得很好,但不成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你以为成功的,但是失败了。
面对各种各样的失去,我们要坦然面对。
我认为历代帝中最有能耐的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他的出身最为贫困,但是他却牢牢的抓住了命运的掌控权。
他可以在关键时刻懂得取舍,建立自己的江山。
在我小的时候,曾想长大后做播音员;曾想考上重点高中;曾想考上华东师范大学;曾想做老师等等,但是我有很多地方不行,所以没有成功。
现在我在读大学,我刚进大学时,以为酒店管理这个专业很容易学,但是,我发现我错了,信息技术考试我本以为我一定能过,没想
到,才44分,所以现实就是那么残酷。
在我高考假期期间,不少学校打电话叫我去读自考,最后我选择了一间学校,这间学校电话说的很好,但来到就是另一番印象,在外面住时,说进了学校有多好,但进了学校,也是另一番现象。
在学校,我们是最低等,该学院有很多人读了一年就不想读下去了,每次进行篮球赛时,我本以为自己一定可以发挥得很好,但每次一上场,就发挥的不好。
《安阳婴儿》是王超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这一年他36岁,他开始回想起他长达10年的工人生涯,最后他说,“于大岗就是我。
”于大岗是《安阳婴儿》中为了得到每月二百元钱的抚养费而收养婴儿的下岗工人。
拍完《日日夜夜》后,坐在北京深冬的茶馆里,他说,广生也是我——16年后,站在巴黎拉丁区街头的梧桐树下,王超看到了电影院前挤满了避雨的人们。
而南京的电影院正面临拆迁的命运。
大华电影院,胜利电影院,那是狂热分子王超的私塾,磨旧的大理石台阶前,也是成排的法国梧桐在摇曳。
他就在立柱半穹隆的、屋顶宽阔的前厅排队买票。
在那里,他看到了《远山的呼唤》、《最后一班地铁》、《德克萨斯州的巴黎》、《W的悲剧》、《苔丝》、《沙器》……他称之为“文艺片”。
他大量收集《世界电影》、《世界电影译丛》,伯格曼、布努埃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戈达尔,及罗伯·格里耶、杜拉斯等,他称之为“现代派”。
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任何嗜好,生活乏善可陈。
1987年,大病一场。
从小支气管扩张的王超养成一个习惯,累了就在自己的手上吐一口痰,看有没有血丝。
“我小的时候一直有病,大口大口吐血,我很庆幸有这种病,它没有真实的危险,但它给你一个死亡的幻觉。
”他想不起自己有过明亮的青春。
1988年,王超有过一次出走,一个人找到广州中山大学的“紫荆诗社”,想到那里写诗。
他身上除了向朋友借的300块钱,还有从两本《世界电影》上撕下来的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的剧本,那是他母亲所在工厂的订阅刊物。
后来,他想做一个书报亭。
他把一切事宜都办妥了,包括居委会的所有公章。
他的一个熟人庆贺他说,好好做,攒了钱之后,就做个出租司机,继续挣钱。
王超忽然从心底感到了寒意,“我的一生难道就这么轻易地被一个人看透了吗?”
27岁的时候,和所有怀着梦想的外乡人一样,王超来到北京,成为了“北漂”一族。
他想,不管以什么方式,只要能在电影学院呆着就行。
1991年,王超上夜大,到电影学院看电影,下午一场,晚上重放,他通常两遍都看。
那时,他还是一个“不屑于动手操作,蔑视机器,懒散、阴郁”的看客。
那时,他的室友是贾樟柯。
他知道后者是个“勤奋”、“有时郁闷”的青年,他们很少谈论电影,倒是经常相伴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里,痛饮一种叫“美年达”的汽水。
1994年“五一”前夕,一支民工建筑队在天安门广场上临时搭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毛泽东的巨幅画像架。
当时,他手上只有一台傻瓜照相机,只能迅捷地拍下广场上的施工段落,冲印,拼接成组。
“感觉像偷拍了一部电影,兴奋了几天。
”
那个试图向师傅赎罪而又遭到命运捉弄的煤矿工人,后来的矿主。
王超从来都张扬着自己的卑微。
现实不相信眼泪,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富不过三代,穷也不会永远穷下去,民间说风水轮流转,其实不是风水的问题,而是人的能力问题,富人的后天能力无法遗传。
别以为现实很艰难,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生存之道。
在瞬息万变的自然界,不要认为蛇没有脚就无法生存,其实连老虎也得惧它三分;不要认为非洲狮是最有威力的动物,可是有一种野狗可以合群将它打败;不要认为生存只有一条道,通向罗马的道路不仅只有一条。
万物皆有上苍赋予的生存之道。
人也同样,每个人皆有天生的长处,如果观察与利用得当,那么这个人一定可以大放光彩。
爱迪生之所以成为发明家,源于他的想像力与好奇心;《哈利.波特》的作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对童话不懈的追求。
即使一个庸才,如果在社会上发现一个空白之处,善于锻炼自己,那么他一定也可以生存下去。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可以用智慧与劳动去改变。
我们要用敢面对现实,因为现实是残酷的,我用钱厉害,所以经常超支,最后肯定会得到该有的报应,现实真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