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建设报告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建设报告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课程建设报告山东轻工业学院商学院张德良2012年7月《现代企业管理》是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现代企业管理》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为与企业经济活动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具备初步的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按照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体系分为经典内容和现代内容两部分。

经典内容分为三大板块:第一大板块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设现代企业管理概述一章(4学时);第二大板块现代企业组织与战略,设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共二章(12学时);第三大板块现代企业运作管理,设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网络计划技术、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共三章(12学时)。

现代内容共设现代企业物流、现场环境管理、虚拟企业管理三章(12学时)。

一、课程指导思想及定位1、课程的指导思想(1)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把握“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特征。

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指那些与具体的职业和专业无直接关系,但对于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其目的在于填补学校教育与产业界实际之间的断层与空白。

(2)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程模式课程改革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要特点包括:“学”重于“教”;教师的作用是评估、判断、建议和指导而不仅仅是信息与知识的传递;形成“自组织”和互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经验和技能;课程的灵活性与个性化。

课程改革还应积极探索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如期末考试)、综合性作业、拓展能力、课堂讨论等。

同时,高等教育应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应突出能力和实际应用。

(3)开发“项目任务”的学习进程课程改革倡导开发“项目任务”的学习进程,在教学活动中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想。

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进而完成课程的学习,同时其“成果”用作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

这种采用“项目任务”的学习进程,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4)建设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种类应当丰富,包括教学计划、考核标准、教学大纲、课件、教案、案例、参考资料和参考教材、图书、期刊以及在线资源等。

课程改革必须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设施,在教学的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运用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内的现代技术手段。

具体要求如下:“一站式”的资源平台:以校园网为依托,将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课件、教案、参考资料和参考教材、图书、期刊、远程访问等整合在一起,形成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教学资源平台。

“即插即用”的教学现场:为了实现“有效知识”的高效传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追求“最佳匹配”的效果——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手段(讲授、视听、演示、讨论)。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通过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作用,来共同推进和发展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作为信息与知识的传递者,而是积极发挥建议、指导、评估和判断作用;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课程的整个过程。

新型课程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实践和科研及其在教学中的转化能力。

2、课程的定位《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商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营和管理基本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工作中了解所要涉及的战略、决策、质量、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学会用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以及自己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竞争性、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内容的创新(一)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体系分为经典和现代内容两大部分,具体如下:1、经典内容分为三大板块(1)第一大板块,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共设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概述(2)第二大板块,现代企业组织与战略,共设二章。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现代企业经营决策。

(3)第三大板块,现代企业运作管理,共设三章。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网络计划技术,现代企业质量管理。

2、现代内容分为三章现代企业物流,现场环境管理,虚拟企业管理(二)课程内容的创新根据创新课程建设目标,为容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课程内容修改。

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如下:1、经典内容,共分三大板块,设六章内容(1)第一大板块,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设一章。

第一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述(4学时),企业的概念,企业管理的概念,企业管理的任务,个体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特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公司治理结构。

(2)第二大板块,企业组织与战略,共设二章。

①第二章现代企业战略管理(6学时),企业战略管理概述,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技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

②第三章现代企业经营决策(6学时),经营决策概述,经营决策的方法。

(3)第三大板块,现代企业运作管理,共设三章。

①第四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4学时),生产管理概述,生产系统类型,生产计划和控制,生产管理新技术。

②第五章网络计划技术(4学时),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③第六章现代企业质量管理(4学时),质量管理概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工序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方法。

2、现代内容,共设三章内容(1)第七章现代企业物流(4学时),物流与企业物流,物料采购与供应管理,生产物流管理,物资储备的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

(2)第八章现场环境管理(4学时),“5S”活动,现场设备的管理,现场目视管理,工作场地文明建设。

(3)第九章虚拟企业管理(4学时),虚拟企业管理概述,虚拟企业运行机制,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虚拟企业的利益/风险分配,开发企业的虚拟潜力。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教学方法1、总结出了一、二、四、三、四的教学模式一、二、四、三、四的教学模式,即贯穿一条主线、实施两种教法、把握三个重点、联系三个实际、抓好三个环节。

(1)穿一条主线着重强调在教学中要强调《现代企业管理》的思路、观念、思想和理念,特别是强调一个“度”的把握;(2)实施两个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一是互动教学;案例教学。

教师收集和整理了教学案例运用于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关于企业战略已有的成熟理论,要联系诸如上汽集团和摩托罗拉等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企业战略的重要性。

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和当时社会上企业的热点问题以及课程相关内容选择讨论题,由任课教师自己决定。

主讲教师的讲授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课程重点提示、课程要点解释、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

(3)把握四个重点,即: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企业组织与战略、企业运作管理、现场管理;(4)联系三个实际:国内外企业成功实际、学校实际、个人成功实际;(5)抓好四个环节:笔记、作业、讨论、网上互动。

(二)实施过程例如:《现代企业管理》教学过程1、《现代企业管理》通常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课前会提供给同学纸质教学案例;2、教学过程是以管理故事引导,讲述基本知识,提出要掌握的技能点,然后进行案例分析或者情景模拟式教学,促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起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尝试热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互动启发式教学在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拟过程中,以问题导向,开启学生思维,以学生讲或讨论为主,并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等能力和团队精神;4、实施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听课兴趣,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5、目前上课学生以合堂班为主,人数一般在200人左右;6、学生的作业每章讲完布置练习题;7、考试是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

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平时考核成绩占50% 。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平时考核包括能力拓展、讨论和作业成绩和平时上课情况(50分)。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企业管理课程是最早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课程之一,目前多媒体授课已达100%。

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彩图、流程图、示意图、FLASH动画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企业管理知识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目前教学综合使用计算机、网络、投影仪、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并配有完整的电子课件和相关的电子资料。

四、教师队伍建设《现代企业管理》课,是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

我院2005年,任《现代企业管理》课教师为3人(35岁以下2人),2006年任课教师3人(35岁以下2人),2007年任课教师4人(35岁以下3人),2008年任课教师5人(35岁以下3人),2009年任课教师5人(35岁以下3人),,20010年任课教师5人(35岁以下3人),2011年任课教师4人(35岁以下2人),2012年任课教师6人(35岁以下1人)。

因此,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事关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科建设的凸现与人才培养质量大计。

5年来,我们采取了强有力的培养措施,整体素质大幅度的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优良。

具体措施与成效如下:1、加强团队精神,特别是教学梯队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形成团队力量,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锻炼,并为其成为学科骨干教师尽量提供环境条件。

落实与组织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参与,经常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讨活动。

2、引入“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

在校内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即高级职称的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指导和培养),使大批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了我校骨干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