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卷第10期长春大学学报Vol.20No.10 2010年10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ct.2010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卢敏,吴修利(长春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食品包装材料是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迁移会直接威胁到食品,导致食品不安全。
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安全;趋势中图分类号:TS2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907(2010)10-0049-03食品包装材料与制品的安全性目前已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相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加强了对其的研究,并实行严格的监管措施。
食品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食品(食品添加剂)包装容器和构成产品包装的材料总称,也称为间接食品添加剂[1]。
目前欧美等国制定的《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及器具关于迁移的安全法规》已对各进口国构成了绿色贸易壁垒,导致我国出口的食品包装材料,以及出口的食品因接触材料问题,在国外连连受阻[2],对我国食品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欧盟对包装的贸易壁垒已从几项增至几十项,欧盟每年向我国发出的食品包装材料预警多达40批左右[3]。
可见,我国食品包装材料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1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1食品包装材料自身缺陷带来的危害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主要分为塑料类、金属类、和纸(壳)类等。
塑料是使用最广泛的食品包装材料。
塑料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在聚合合成工艺中会有一些单体残留和一些低分子量物质溶出。
为了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添加剂(如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抗静电剂、可塑剂等加工助剂)。
上述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从聚合物材料向接触的食品中迁移而污染食品。
金属包装材料化学稳定性差,特别是包装酸性内容物时,金属离子极易析出而影响食品风味,一般需要在金属容器的内、外壁施涂涂料,内壁涂层中的化学污染物会向内容物迁移污染食品,外壁含苯的涂料和油墨也会渗透而污染内容物。
金属包装材料安全问题既有涂层中的有毒成分,还有镍、铬、镉和铝等有毒金属离子析出和迁移量超标。
纸制品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在食品包装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纸包装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造纸过程中加入的添加剂(防渗剂、填料、漂白剂、染色剂等),或原料本身的不清洁,或采用霉变甚至使用回收废纸作为原料。
即导致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问题,还会造成化学物质残留和微生物污染。
1.2包装材料生产不规范带来的危害目前我国食品包装生产企业近6000余家[4],规模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小型企业占相当大的比例,目前仅就塑料袋的生产,全国90%的企业都是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和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比较突出。
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原材料,甚至非法使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在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生产中,使用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或加入有毒色母料把产品染成黄色,还堂而皇之地标上“可降解”字样;或加入有致癌作用的荧光增白剂掩盖杂质。
此外,我国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外购包装制品,而生产包装制品的企业通常是通用型企业,其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难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同时,现在绝大多数食品企业不允许包装企业在产品上打上自己收稿日期:2010-08-30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109号]作者简介:卢敏(196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和检验方面研究。
05长春大学学报第20卷的标志,公众无法监督,包装企业又多以成本高低来决定购买加工材料,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目前,欧洲及日本都已规定在食品包装中不得使用含苯的原材料。
苯主要用于复合包装材料的粘合剂和印刷油墨的溶剂,目前我国没有食品包装专用油墨,由于苯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和经济性等优点,因此在我国的食品包装用材料中,含苯的情况比较普遍。
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无苯包装,但是使用无苯油墨成本明显增加,而且消费者一般无法辨识包装是否安全,导致食品包装企业忽略了材料的安全性。
1.3食品包装安全监管薄弱在我国尽管食品包装材料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卫生标准(国家标准133个,行业标准126个)。
但是受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分工的限制,目前的法律体系并没有得到较高水平的贯彻执行。
监管缺乏依据,缺乏技术支撑。
相对于食品本身的安全监管来说,我国食品包装安全监管明显薄弱,甚至存在“监管盲区”。
我国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必须获得生产许可,但在包装企业中,却缺乏有效的准入和管理机制。
目前只制定了《食品用塑料及纸制品的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强制生产许可(QS)认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
而陶瓷、玻璃、金属、橡胶、竹制品等食品包装材料,大部分仍未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使对被纳入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容器、包装产品也未能做到严格地“许可”后续监管[5]。
1.4包装材料的标准和检测方法亟待健全完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管理相对滞后,部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加工助剂的标龄较长,检测项目相对较少,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许多成分和新产品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检测方法,导致包装材料中的有害成分得不到有效控制。
在复合包装材料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油墨和胶粘剂,目前还没有卫生标准和全国统一的产品标准。
随着一些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的层出不穷,亟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更新,并完善新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和评价机制。
2发展趋势2.1倡导低碳、环保包装在食品生产产业链上,倡导环保、低碳将是大势所趋,包装物废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包装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以及安全化,重复再用包装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欧美等国的食品包装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瑞典等国家实行聚酯PET饮料瓶和PC奶瓶的重复使用达20次以上,荷兰Wellman公司与美国Johnson公司对PET容器进行100%的回收,一些纸质包装在使用后都可以回收利用。
任何一种消费材料不妥善处理,都会造成污染。
2.2建立合理的消费使用系统,降低环境污染在包装材料领域,聚合物材料的发展快于玻璃、金属和纸,其原因主要在于聚合物的良好的功能性和经济性等。
我国入世后,由于关税的降低,塑料树脂进口税将下降60%,我国塑料包装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6]。
据报道[7]美国近5年纸质容器的年增长率为3.2%,金属容器的年增长率为2.5%,玻璃容器的年增长率为0.5%,而塑料容器的年增长率达5.5%。
食品包装材料需要全过程评估,从经济上看,可降解材料的运输,储存费用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纸质包装比塑料包装成本要高(大约2倍以上)[8]。
可见,在食品包装中塑料将继续成为最为常用且最方便的一种包装材料。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消费使用系统,以减轻并逐步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
2.3加强功能性包装材料的研发和安全评估未来的食品包装材料在安全的前提下,将更加注重功能化。
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强化防潮、保鲜、杀菌、防腐(抗氧化)、耐水、耐酸、耐油和除臭等功能;可降解包装材料强化其稳定性、降解性以及经济性的系统研究和评估,如在不同温度、湿度、酸碱度、含氧量以及在含油食品和微波等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评估。
因此,科研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系统研究,开发出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和环境都无毒无害的产品。
2.4加快标准修改、制定工作,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目前,我国一些食品包装的卫生标准及定期抽检项目都是90年代初期制定的,现有的老标准无法满足新材料的检测,已不适应产品的安全要求。
针对标准陈旧的现状,管理部门应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加速现有标准的修订、完善和更新。
我国在安全评价和检测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影响了对新物质和新材料的评价能力。
对有些单体、添加剂尚无法检测,即使检出其灵敏度也十分有限。
因此应加强对技术支撑机构检测评价能力的建设,开展对一些单体、添加剂的痕量检测技术和超痕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立多类化学物质检测的方法,完善各类检测标准,尽快研发出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
同时,不断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如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世界卫生组织WHO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等,尽快制定和完善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程序、评价机制和管理办法。
2.5完善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保证体系加快推进包装材料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开展强制性认证工作。
对已获生产许可的企业应加强证后监管,建立健全长效安全机制。
欧美等国的比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建立完善的食品包装准入制度和监管措施,如食品及包装质量安全认证制度、食品及包装的召回制度以及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及包装的安全数据库等。
GMP 和HACCP 体系是目前被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最经济的食品安全体系[9],我国应尽快在食品包装材料行业实施GMP 和HACCP 强制认证制度,为我国食品包装安全筑起一道坚强的壁垒。
2.6强化企业自律行为和社会责任感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辨别食品包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非常困难,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措施规范企业生产,从生产源头保证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
生产企业的法律意识、自律行为和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包装工业作为食品加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逐步建立年审,定期检验和监督抽查等措施,加大对小企业、家庭作坊企业的监管力度和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
此外,应改变监督部门职能不清、重复监督和监管漏洞并存的局面,提高管理效能,促使企业按标生产、守法经营。
食品包装材料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公众健康安全问题。
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强化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不仅保障了食品安全,更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参考文献:[1]FDA /CFSAN /OFAS.Toxicological principles for the safety assessment of direct food additives and color additives used in food 1993[EB /OL ].[2006-10-25].http ://www.cfsan.fda.gov / redbook /redtoc93·html.[2]许文才,李东立,魏华.国内外食品包装安全进展[J ].食品包装,2009(8):86-90.[3]杨阳,甘平胜,胡国媛,等.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安全性研究概况[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9):1145-1146.[4]陆艳艳.关于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5):384-386.[5]韩俊,罗丹,谢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建议[J ].科学决策,2005(5):19-21.[6]韩芳.食品包装材料的发展趋势[J ].中外食品,2008(1):53-55.[7]孙书静.食品用包装材料的开发趋向[J ].塑料制造,2009(1):58-62.[8]樊永祥,王竹天.国内外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管理状况及对策分析[J ].中国食品卫生,2006(4):342-345.[9]黄大川.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7(4):188-191.责任编辑:钟声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in the safety of food-packaging materials in ChinaLU Min ,WU Xiu-li(Bio-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China )Abstract :Food-packaging material is the important link for food safety control.The migration of harmful ingredient in food-packaging materials would cause food pollution problem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afety status and the main problems ,and i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food-packaging materials in China.Keywords :food-packaging material ;safety ;trend 15第10期卢敏,等: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