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石油工程HSE风险识别

第三章 石油工程HSE风险识别


参考地震资料 进行钻井设计
钻井突变显 示高压地层
关井
压井
地震解释 不准确
参照起钻 抽吸分析
地质师能力 起钻时未适 时灌满泥浆 地质师能力 固井作业
钻井设计 不准确
司钻没有发 现钻进突变 (钻具放空)
司钻能力
泥浆录井人 员交叉检查
事故识别树状图
屏 障 设 置 树 状 图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就是找出可能引 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 过程或工程的特征,并辨识可能发生的事 故后果。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实际上就是系统 安全分析的过程。
细类
小类 中类
大类
人的因素
心理和生理性的危险有害因素(6项) 行为性的危险有害因素(4项) 负荷超限 指挥错误 健康状况异常 操作失误 从事禁忌作业 监护失误 心理异常 其他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 素
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5项)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0项)
※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应用系统安全评价方法进 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 和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 事件树(ETA) • 事故树(FTA) • ……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辨识方法, 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 和习惯来选用。
领结图分析
预防措施 应急措施
(5)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臵、设备、场 所等;
(6)危险物质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
(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臵、设备、场所;
(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可能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 第二类危险源包括的内容 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


人为失误(包括决策失误,人机学和过负荷);

可预见 的事故


HSE 关键 任务
工程活动 维修和保养 操 作

HSE 关键 任务
起钻时抽吸
地层中碳氢化合物
循环漏失
泥浆比重不足 地点:井场 事件:失控
钻井中未料到高压层
油气失控 从井口流出
起钻时未适时灌注泥浆
固井作业
隐患识别树状图
起钻时抽吸 循环时发生漏失 泥浆比重不足 钻遇未料到的高压层 地点:井场 事件:失控 地层中碳 氢化合物
重点: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风险识 别方法和过程 难点:风险识别过程,评价单元划分
第一节 风险识别基础
风险识别即危害辨识。 有助于危害辨识的三个问题:
是否存在危害源?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如何发生?
对于所具有的伤害潜能明显可以忽略的危害, 毋须用文件记录或予以进一步考虑。
安全管理缺陷:
• 安全管理的缺陷可参考以下分类: (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 符合处臵方面的缺陷。 (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用选择、 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 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
一般在工业活动中进行环境危害辨识,主要按 污染物的形态分类识别。
根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有关环境的危害因素 可分为以下六类: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废物管理 土地污染 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 其他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
• • • • • •
4、危险源的分类
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两类
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毒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粉坐与气溶胶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防护缺陷 电伤害 噪声 振动危害 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 运动物伤害 明火 高温物质 低温物质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项)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致病微生物 有害光照 传染病媒介物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物的故障(材料缺陷、设备故障);
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 通风、噪声、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环 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1、危害辨识的方法
※ 直观经验法:适合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 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 不能应用在没有先例的新系统中。 • 对照、经验法 • 类比方法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 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 都可归结为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 –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并导致危险有害 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 • 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 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一、危险、有害因素
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 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 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区别: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危险、有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 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第三章
石油工程HSE风险识别
教学要求
• • • • • • • 理解并掌握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掌握关联图分析法。 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过程。 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理解评价单元的划分依据。 根据专业需要,了解钻井作业风险识别内容。 能独立对给定工作环境进行较为系统的风险识别。
(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 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 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 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 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 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 堆臵物倒塌等, –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 炸事故。
4)按环境影响因素分类
环境污染有各种类型:
• 按污染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生产 污染又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
•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 染(噪声、放射性、热污染、电磁波等);
•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和固体废 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3、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对危险、 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识别。 •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简要介 绍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
1)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分
(GB/T 13816-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
(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
光、运输(操作、安全、检修)通道等。
(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
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 交通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臵群
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8项)
恶劣气候与环境 作业场地和变通设施湿滑 作业场地狭窄 作业场地杂乱 作业场地不平 航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 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 地面开口缺陷 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 门和围栏缺陷 作业场地基础下沉 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 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 作业场地光照不良 作业场地空气不良 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作业场地涌水 其他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15项)
室内地面滑 室内作业场所狭窄 室内作业场所杂乱 室内地面不平 室内梯架缺陷 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 房屋基础下沉 室内安全通道缺陷 房屋安全出口缺陷 采光照明不良 作业场所空气不良 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室内给、排水不良 室内涌水 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危险有害物质和 能量失控主要体 现在3个方面: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
• 在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臵失效、 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
物的不安全状态:
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四大类: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臵缺乏或有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来落实 操作规程不规范 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 培训制度不完善 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勘探 9.24)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 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 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 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 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 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4)用人单位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 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