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的容器苗生产技术1、国内外容器苗发展状况1.1、容器苗定义容器育苗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新型育苗方式,并不简单地是将地栽苗移植到容器中,而是以轻型介质为载体,利用专用的栽培容器,将苗木以扦插、播种、移栽等方式植入容器进行育苗,由此方法培育的苗木称为容器苗。
1.2、容器苗的优缺点1.2.1容器苗优点:a、对选择圃地要求不严,而且育苗占用土地面积小,也不需要大面积土壤改良、除草、松土等工作。
b、移栽不受季节限制,延长移栽时间,并有利于缓和季节性劳力紧张现象。
C、移栽成活率高,缓苗期短。
d、生产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
e、节省了起苗、假植等作业,有利于实现育苗到栽植的全过程机械化,从而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f、栽植技术简单而质量容易控制。
g、成活率高,初步解决了栽植技术和季节对成活率影响问题。
h、可以长距离运输。
1.2.2、缺点a、育苗成本相对较高,一次性投资大。
b、需要较多管理,育苗技术相对复杂。
c、运输时体积大,苗木运输费用较高。
1.3、国外容器苗发展概况国外容器育苗是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
在70 年代前半期, 容器育苗得到了高速发展, 北欧三国在生产上积极推广应用容器育苗。
1974 年, 瑞典容器苗产量达1. 5 亿株, 占苗木总产量的40%; 芬兰达0. 75 亿株, 占30%; 挪威达0. 5亿株, 占33% 。
到80 年代容器苗生产得到迅猛发展, 其中以高纬度地区研究和应用最为成功。
在瑞典, 1985年年产苗量60%为容器苗,1987 年年产苗量80% 为容器苗; 芬兰, 1985 年容器苗已占年产苗量的50%;再如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据对9个国营苗圃统计,1976年总产苗0. 8亿株,其中容器苗只占1/4,到1980年容器苗已达0. 35亿株,占总产苗量的1/3,此后5年容器苗占总产苗量的70%,到1988年已成年产苗量1. 35亿株的主体,即占90%以上。
南非, 1986 年占年产苗量的90%; 巴西容器苗竟占年总产量的90% 。
在容器育苗生产先进的国家, 已形成一套从种子处理、苗木培育到造林的科学育苗体系。
目前, 一些国家已基本上实现了育苗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如芬兰、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实现了容器育苗工厂化生产。
国外林业先进国家容器育苗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即露地容器育苗、温室容器育苗和育苗作业工厂化。
为推动容器苗生产发展,世界各国都重视容器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如美国林务局在80年代初就组织一批著名专家编写容器育苗系列丛书(手册)。
该丛书是在收集北美洲78个苗圃的相关生产技术信息,并综合当时有关容器苗研究各领域的最新成果后编写而成,提供了技术含量高的现代科技型容器育苗理论和方法.其共分7卷,从80年代末开始陆续出版。
加拿大为形成以科学研究成果为支柱的容器育苗生产技术体系,由国家支持,在安大略省组织了内容十分广泛的容器苗生产、栽植试验和设备开发3大系统研究1.4、我国容器苗发展概况及我们公司容器苗生产的进程我国从20 世纪50 年代便开始进行容器苗生产, 但发展较缓慢, 大面积应用容器苗仅有二三十年的历史。
广东省于50 年代后期就培育桉树、木麻黄、马尾松等容器苗。
至70 年代, 容器育苗在我国南方已广泛推广应用于国外松、木麻黄、相思、银合欢等树种。
70 年代后期, 容器育苗从南到北普遍开展起来, 全国普遍开展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并推广使用。
目前, 我国容器育苗主要是露地容器育苗和塑料大棚容器育苗, 部分花卉、蔬菜种苗及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实现了温室容器育苗和育苗作业工厂化。
但是, 机械化设备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 从而限制了我国容器苗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很多地方的容器育苗生产还停留在手工作业上我们公司苗木容器苗生产从2000年公司成立之时就已经开始,开始是借鉴花卉上的穴盘播种,2001年开始少量的芽苗移栽到营养钵中和利用营养钵直接播种进行容器育苗,2002年到2003年开始大规模芽苗移栽到营养钵中进行容器育苗,林木穴盘扦插育苗也在2003年大规模展开。
到目前,公司苗木培育特别是小规格色块苗培育和扦插苗培育容器苗已经占了95%以上,极大的带动了浙江地区乃至全国容器育苗的发展。
2、影响容器苗生产的因子分析2.1、生产场地容器苗的生产场地应该满足下列条件:2.1.1、交通便利,以有利于机械化化作业。
2.1.2、水源充足,能满足苗木生长的需求,电力方便充足。
2.1.3、生产场地平整,以利于机械化作业。
整个圃地要有一定的高差,以利于排水。
2.2、容器2.2.1育苗容器应具备的条件①不同材料的育苗容器对苗的生长发育乃至生产影响很大。
育苗容器材料要来源容易,制作省工、价格便宜;既要适宜幼苗生物学需要,又要有一定强度,保证装运不损伤完整的健壮苗;力求材质轻,有保温、保湿、保养分的优良性能。
②育苗容器形状要利于幼苗根系生长发育,尽量避免侧根生长盘曲和窝根现象。
③育苗容器规格要系列化、标准化、商品化,利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填土播种作业,利于容器育苗工程规划设计。
④容器苗出圃种植时,要适宜机械化作业栽植。
⑤容器苗栽植后要有利于苗的根系生长和向外伸出,生长良好。
⑥育苗容器应方便贮藏和运输,操作使用方便;育苗淋水不破碎,出圃的容器苗要便于运输和搬运。
⑦育苗容器成本要低廉,以便于推广应用。
2.2.2容器的种类:A、可与苗木一起栽植入土的容器这类容器在土中可被水、植物根系分解或被微生物分解。
如日本纸质营养杯、美国粘土营养杯、北欧泥炭容器、加拿大弹状塑料营养杯等。
B、不能与苗木一起栽植入土的容器移栽时苗木要预先从容器中拔出,然后栽植,如加拿大多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营养砖、瑞典多孔硬质聚乙烯营养杯、美国“RL”型硬质聚乙烯营养杯等。
容器形状:有六角形、四方形、圆形、圆锥形等,其中以无底的六角形最为理想。
因为六角形或四方形有利于根系舒展,而早期采用的圆筒状营养杯,易造成根系在容器中盘旋成团和定植后根系伸展困难的现象。
经过改良的圆筒状或圆锥状容器,其内壁表面均附有2—6个垂直突起的棱状结构,根系可沿棱向下伸展,根尖抵达底端排水孔口,遇空气干燥作用而得到控制。
2.2.3容器的规格的选择育苗容器大小要适应培育各种容器苗的需要,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发育,有利于形态冠幅发展;在保证培育健壮优质苗的前提下,育苗容器要小型化,这样可以减少占用的苗床面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基质的用量,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
容器的规格,相差很大,主要受苗木大小和费用开支的限制。
目前在北美、北欧等温带地区,多数是小型的(直径2—3厘米,长9—20厘米,容积40—50立方厘米);在亚热带、热带地区,用较大的苗木造林,以战胜杂草竞争和提高造林质量,育苗用容器较大(容积超过100立方厘米)。
但随着容器体积的增大,育苗和造林费用急剧提高,限制了容器育苗的应用。
当前各国仍在探索保证造林成效所允许的最小容器规格。
2.3、容器苗基质的选择固体基质是容器苗培育的基础,所以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和适用性研究在容器苗生产之初就成为容器苗技术研究的重点。
虽然与裸根苗生产基础的土壤一样,容器苗的基质也必须满足苗木对支持、水分、空气和无机营养这4项基本需求,但由于容器基质是包装在有限空间内,存在着固有的滞水层,缺乏良好的结构和微生物种类和群体的不平衡性,所以容器苗基质研究一直围绕如何在动态上满足苗木需求和克服不利生长及发育的限制因子方面发展。
2.3.1基质的选择原则, 一是适用性, 二是经济性2.3.2容器苗基质应具备的条件:A、容器苗基质应具备:弱酸性,pH值应在5. 5—6. 5之间;B、低肥力性,以利按需通过营养调控苗木规格;C、恰当的容重和大小孔隙的平衡;D、无有害昆虫和病原;E、有形成稳固根沱的性能;F、重量轻,便于各项操作处理和运输G、基质材料应因地制宜,选择来源广,价格低廉的材料。
2.3.3容器苗基质配方国外容器育苗的培养基,主要用泥炭和蛭石的混合物。
一般按1∶1或3∶2的体积比例配制,也有用50%的表土、25—50%泥炭及0—25%蛭石的混合物。
国内基质研究最早应用于花卉生产。
林木容器苗的培育基质,20 世纪90 年代初主要以黄心土、火烧土、草灰土等添加一定的肥料为主,近年已朝轻型基质方向发展。
材料主要有蛭石、泥炭、岩棉、树皮、木屑等。
近几年我国北方还开展了秸秆复合育苗基质的研究,陈之龙等人研制的秸秆复合基质重量轻、吸水量大、养分含量丰富、成本低,其作用优于蛭石和土壤我们公司也在2003年建立了公司自己的基质加工厂,重要是用于木本容器苗的基质的研究和生产,现在已经开发出多种苗木的扦插、种植等多种类型基质。
90年代初国内常用的培育容器苗的基质成份及比例A.热处理:用82℃的蒸汽加热土壤30分钟。
加热土壤时,土壤潮湿而不过湿。
热处理方法除用蒸汽加热外,还可采用营养土加少量水煮至82℃,持续半小时。
B、化学药剂处理:灭菌常用的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见下表基质灭菌常用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2.4、种子、种苗的选择培育优质的容器苗和种子、种苗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容器苗的培育中种子种苗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种子种苗要满足以下条件:A、种子必须饱满成熟,种苗必须健壮,没有病虫害。
B、同批次的种子种苗要大小均匀,一致性好。
2.5、水、温、光、气、养等外界环境因子的调控管理2.5.1水分管理水是植物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植物的生命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体内的水分状况。
水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水是原生质的重要成分,原生质的含水量一般在80%以上。
大量的水的存在使原生质能维持溶胶状态,以保证代谢活动的旺盛进行。
(2)水直接参与植物的许多重要的生化过程。
例如水是光合作用生产碳水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3)水是很好的溶剂。
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因此水是一种良好的反应介质,植物体内绝大多数代谢过程都是在水介质中进行的。
(4)植物的叶片、嫩叶等机械组织不发达的器官,主要靠细胞吸水后呈现的紧涨度来保持其挺立姿态,以利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
(5)水有调节植物体温的功能。
水有很高的汽化热,植物通过蒸发水分能有效降低体温,阻止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植物的过热。
水又有很高的比热,在寒冷环境下能使植物体温不致很快下降,缓和了低温对植物的不良效应。
因此水分的管理是容器苗培育过程中一项最关键性的工作,水质、灌溉方式和灌水量是容器栽培生产水分管理的考虑的重要因素.A、水质只有好的水质,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苗木。
一般来说,中性或微酸的可溶性盐含量低的水为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水中不含病菌、藻类、杂草种子就更为理想。
B、灌溉方式容器苗的灌溉方式主要有喷灌和滴灌,一般来说,灌木和株高低于2米的苗木多采用喷灌,而摆放较稀的大苗则以滴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