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雷洛夫寓言诗《农夫和蛇》

克雷洛夫寓言诗《农夫和蛇》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课文农夫和蛇(1 课时)预习积累:
1. 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寓言诗。

2. 了解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

相关课程标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
的精神世界。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
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诗的特点,背诵这首寓言诗。

2.学会识破伪装的敌人,不要对像蛇一样的人心慈手软。

评价任务:
1.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并背诵寓言诗。

2.比较探究本文与《农夫和蛇(两则)》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记一记:以拉封丹的两首寓言诗导入。

《一场比赛》
北风和太阳展开了比赛,
看谁先让行人脱下衣服
北风“狂啸怒吼”,
行人却把外套越裹越紧;
而太阳将阳光洒到行人的肩头,
行人却把外套脱了下来,
因为:“暴力只是吓人,
温和倒能得胜!”
《角的风波》
一只有角的动物顶破了狮子的皮,
它大为恼火,
下令驱逐领地里有角的动物。

兔子在河边喝水,
看到了自己的耳朵,
它忧心忡忡,
最终决定逃出这个领地,
因为:人家会把耳朵说成角的呀!
也许还会说得很可怕!
拉封丹的寓言诗,与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诗一起,构成了世界寓言作品中最高的三座丰碑。

寓言诗是用诗的语言来讲述一个简短而生动的故事,并寄寓一定的道理、教训,从而引起读者的回味和思考,具有浓厚的教育意味和色彩。

寓言诗篇幅短小,情节单一,故事内容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它常用讽刺与夸张的手法,突出漫画式人物形象,具有诗的凝练含蓄的意境氛围。

语言精练而理智,有韵味而又富于哲理,且耐人寻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克雷洛夫寓言诗《农夫和蛇》。

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自由朗读——点学生朗读——齐读寓言诗。

朗读辅导:
“它口称‘邻居'笑容满面:”——蛇主动和农夫套近乎,实则笑里藏刀,应读出轻蔑的语气。

“你何必把我防范!”——反问句而用“!”,体现了蛇的得意忘形,应读出反问、得意的语气。

“农夫没有听信这些鬼话,”——农夫冷静、沉着,应读出抑而待发的语气。

“抡起了斧头,毒蛇完蛋。

”——农夫果断砍蛇,战胜邪恶,应读出“!”语气。

“他说:‘你的皮肤虽是新的,你的心肠却丝毫未变。

'”—蛇—的歹毒心肠昭然若揭,“…虽•…却……表转折关系,加重语气,无情揭露蛇的险恶用心,读出扬眉吐气。

三、议一议:
1.用一句话概括寓言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讨论明确:农夫识破毒蛇乔装打扮、果断把蛇砍死的故事。

寓意:失去信任必遭灭亡命运;学会识破伪装的敌人,不要对像蛇一样的人心慈手软。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用一个主语、多个谓语概括出一个连动句的能力。

当堂积累“抡起”纵“然”乔“装打扮”等词语。

2.蛇口称“邻居”笑容满面,他的内心是如何想的?农夫为什么没有听信蛇的那些鬼话?诗中的蛇是一个什么形象?
讨论后明确:
蛇内心险恶,蛇蝎心肠,想借以欺骗农夫。

可是农夫知道毒蛇的本性是不会因外表的善变而改变的。

“乔装打扮”点明了蛇的本质特点,成语的使用使句子表达更为洗练、典雅。

“毒蛇”代表了那些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而又伪装以讨好人民群众的人,他们的本质是凶狠、狡猾的。

但是,人们最终是会看透他们的本质,消灭他们的。

所以,当坏
人向你献媚时,千万不要被假象迷惑,要用清醒的头脑冷静地去观察,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坏人,保护自己。

3. 体会寓言诗的特点,进而背诵这首寓言诗。

从故事到寓意,开展朗诵比赛,达到当堂熟读成诵。

4. 比较探究:这首寓言诗和伊索寓言中的《农夫和蛇(两则)》有什么异同?
讨论后明确:
相同点:蛇都是一样的凶残、狠毒。

不同点:寓言故事——寓言诗;善良的农夫、懦弱的农夫——勇敢的农夫。

农夫及农夫的儿子惨死——蛇得到应有的下场;悲剧——喜剧。

四、写一写:
把这首寓言诗扩写成寓言故事。

要求: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故事要具备“六要素”;利用对话、神态、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300 字左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春天来了,去,对农夫说:一条蛇从树洞里爬了出来。

它看见农夫在地里干活,便爬了过“我的好邻居,你在干嘛呢?以前是我的不对,我现在换了新皮
肤,我是新人了,希望以后我们好好相处……课堂上,当同学展示着他扩写的《农夫和蛇》,美妙的文字在课堂上流淌着,我心里便洋溢着教与学的成功感。

教后感觉,本节课的信息量少了点,可以适当多补充点同类寓言诗或寓言,让学自行归纳寓意,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相关主题